院部动态
学校新闻
学校公告
学术交流
媒体升达
专题聚焦
校园影像
能力作风建设
达园学“习”时
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党史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部动态 > 正文
池建教授应邀来我校作《体育口述史理论与实务》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5-11-23     浏览次数:次    作者:韩炎涛     复审:孙秋阳     终审:张王利     摄影:融媒体     来源:体育学院

11月22日上午,全国民办高校体育联盟体育部主任/院长培训在我校新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专题报告会。报告会特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池建教授作《体育口述史理论与实务》专题报告。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其武主持报告会,来自全国15个省、近40所高校的百余位教师和我校体育学院全体教师以及学生代表500余人参加报告。

报告会上,池建教授系统梳理了体育口述史从理论定义、独特价值、项目设计、深度访谈技巧,到资料整理、伦理规范及未来展望的全链条知识体系。他指出,体育口述史是通过采集亲历者口述,整理记忆和观点,探求体育真相的研究方法,能够以“活的声音”补充官方档案,还原个体经验,连接国家记忆与个人生命史。

池建教授强调,体育口述史具有有声性与身体表达的特点,如喘息、呐喊、脚步声等本身就是史料。运动员的胜负叙事常带强烈情感,却以最口语化的方式呈现,真实而生动。他还详细讲解了实务操作环节,包括采用“生涯史—事件史—技术史”三层漏斗设计提纲,通过三轮访谈法逐步逼近复合真实,以及如何建立信任、进行资料预研等具体技巧。

通过徐梦桃、陈忠和教练以及2004年雅典奥运女排决赛等典型案例,池建教授生动展示了体育口述史如何串联个体生命历程与重大体育事件,打破单一叙事,还原历史多元面貌。他表示,口述史不仅是研究方法,更是连接国家记忆与个人生命史、凝练集体情感、传承体育精神的文化工程。在展望未来时,池建教授指出AI语音转写、区块链确权、VR场景还原等技术将推动体育口述史发展,开放版权的口述素材可转化为体育纪录片、互动展览等形式,形成“学术—产业—大众”良性循环。

张其武副校长在总结中指出,池建教授的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理解体育的历史维度与人文内涵打开了全新视角。他希望与会师生能关注并参与体育历史的挖掘与保护工作,让那些“活的声音”得以永存,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更深厚的人文底蕴。

报告在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报告对体育口述史有了系统认识,将把相关方法应用于教学与研究,共同守护体育文化的记忆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