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河南省赛已落下帷幕,我校在此次赛事中斩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为系统总结本次大赛的获奖经验,深入剖析项目现存问题,明确后续提升方向,进一步推动我校创新大赛项目质量迈上新台阶,9月19日,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在商管楼115室组织召开项目质量提升专题交流会。获得省赛奖项的项目指导老师、部分学院创新创业专员及双创学院实践管理科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围绕大赛展开全面复盘,通过分析国赛优秀项目案例查找自身不足,共同探讨项目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

会议伊始,双创学院实践管理科科长彭凯对我校本年度创新大赛的参赛及获奖情况进行详细通报。今年,我校共报送40余项大创赛参赛项目,最终荣获省级以上奖项9项,获奖项目覆盖金融贸易学院、商学院、文法学院、艺术学院、建工学院等5个学院,充分彰显了我校教师在项目指导水平上的整体提升。但同时,彭凯科长也指出,本年度我校未能获得高级别奖项,这一短板亟待重点突破。
会上,与会人员集中学习了国赛评分标准与评审流程,并通过观摩国赛优秀项目案例,直观地认识到我校项目与顶尖水平的差距。展示的优秀案例涵盖非遗传承、乡村振兴、艺术设计、建筑工程、青少年教育等多个领域。其中,江浙地区项目针对性极强的PPT设计、部分项目长达5-8年的持续培育周期、对“长江学者”“院士”等高端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以及在专利、软著、数据库等硬核成果上的扎实积累,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项目借助 “校地合作”“校企联动”“校友助力”等模式,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突破,为我校项目培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在交流研讨环节,参会教师代表结合自身指导实践,积极分享经验心得与遇到的困惑。部分教师提出“成果积累不足”的问题,指出发明专利、核心论文等 “硬通货”的缺失,严重制约了项目竞争力,同时还反映了经费支持不足、跨学院资源对接不畅等实际困难;另有部分教师以自身指导的项目为例,着重强调团队传承与实地实践的重要性,建议提前启动项目孵化工作,重视视频等展示材料的制作,并及时落实专家指导意见;还有部分教师聚焦“赛道选择”,提出深耕优势赛道、整合跨学科资源以补齐项目短板的思路,明确以“保省赛、冲省一” 为阶段性目标,稳步推进项目质量提升。
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彭凯科长逐一作出回应。在资源支持方面,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奖学金政策,为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提供协调支持,同时通过大创项目配套经费及各学院其他相关经费,向重点项目培育倾斜资源;在团队培育方面,计划依托现有助理团,培养具备PPT制作、路演、创业计划书撰写等专项能力的学生人才,为各项目提供精准化支持;在校友合作方面,已与校友会达成共识,将引入校友资源,为项目提供选题指导、资金支持与实战经验分享,助力项目落地见效。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还将推进跨学院交流机制建设,搭建教师资源共享群,方便各学院根据需求对接技术、人才等资源,逐步打破资源壁垒。
会议最后,彭凯科长强调,创新大赛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展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平台,需要各学院、全体指导教师协同发力、密切配合。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项目培育体系,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引导教师聚焦项目质量提升,以“早规划、重积累、强协作”的工作思路,推动我校创新大赛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此次会议精神,积极吸纳先进经验做法,结合自身指导的项目实际情况优化提升策略,为学校在各类创新赛事中赢得更多荣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