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指导、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与译国译民翻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研讨会暨2025年译国译民翻译研究院年会”在黄山学院召开。来自全国高校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黄山,围绕“AI时代的翻译人才培养”主题展开深度对话,我校外国语学院闫冰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会长胡开宝教授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问题与前景》为题,提出大语言模型已重塑翻译生态,人工翻译不可替代,呼吁高校构建“人机共舞”培养体系,增设AI技术课程,打造智慧翻译教学平台,培养跨学科复合人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刘军平教授在《元宇宙翻译范式:跨文化传播的可能世界》中,提出“元宇宙翻译范式”,倡导以虚拟仿真、全息同传等沉浸式技术重塑跨文化传播场景,呼吁高校增设数字人文课程,培养“虚拟译员”,推动翻译教育从文本走向多模态体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东风教授以《AI的翻译限度与翻译人才培养再思考》为题,提出诗学翻译仍须“形义兼顾”,调文学翻译的核心是“文学性”。《上海翻译》主编、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则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翻译能力重构》中提出,AI时代翻译能力需在“语言、题材、工具、规范”维度重构,强调人机协同、强化应用与中国标准,呼吁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复合型译才。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可本次研讨会的前沿主题与聚焦议题,一致认同本次大会为AI背景下的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案,是AI时代翻译教育的一次示范。本次研讨会亦为我校翻译专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