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机电学院禹州行:守护文化根脉,传承匠心薪火
作者:雷颜伊 冯启航 时间:2025-08-18 责任编辑:崔译文
为深入贯彻中医药创新发展理念,弘扬工匠精神,2025年7月5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机电学院“寻脉夏都·传承匠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中华药都”禹州,开展中医药与钧瓷文化沉浸式实践活动。

图1:实践团队成员合照
团队首站探访了禹州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与钧瓷博物馆。在浓郁药香与珍贵史料中,同学们系统学习了“中华药都”的历史脉络,通过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与“求珍去凡”的严苛标准,深刻体会到这与中医药炮制“精益求精”的匠心追求一脉相承。

图2:参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随后,团队深入青山药业有限公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禹州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朱义中热情接待了师生们。在炮制工坊,朱义中老师强调:“这锅里的温度差一点,药效可能就天差地别。”在他的指导下,同学们站上炒药台,亲身体验对炒药火候的精妙把控,感受药铲翻飞间的节奏与力道。随后又使用石臼将药材反复研磨、过筛,指尖传来的细微震动与弥漫的浓郁药香,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古训。
这看似简单的工序蕴含无穷奥妙,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做好药需先做好人”的良心坚守,也理解了朱义中老师所强调的“炮制核心工艺机器难以替代”的匠人价值。

图3:听禹州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的讲解

图4:成员在朱义中老师的指导下体验石臼研磨
朱改莲老师强调,尽管智能化是趋势,但炮制核心工艺中蕴含的经验与耐心,是机器无法替代的,目前亟需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一领域。她认为,破解之道在于“守正创新”:严格遵循古法炮制(如限时加工、足年存放)是根基,而运用新媒体传播、开发衍生产品、普及专业知识则是激活传承的“活水”。面对市场低价冲击,她呼吁消费者充分认知“真材实料”的价值。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线,严格把控炮制环节以确保确切疗效和安全无虞,这一核心环节是人力不可替代的关键,唯有践行“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智慧,才能走好传承发展之路。

图5:团队成员对朱改莲老师进行采访
此次禹州之行,机电学院的学子们通过聆听讲解、亲身体验、实地见证,深刻触摸到中医药与钧瓷承载的文化价值与匠心精神。团队成员李诚策感慨:“以前觉得机械化能解决一切问题,现在才明白,有些‘精’和‘神’是机器无法替代的。我们机电专业的技术,更应成为辅助和保护这些宝贵经验的力量。”大家一致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必将肩负起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责任,以机电之“智”赋能匠心传承,以青春之“力”传递文化薪火,让“中国处方”与“窑变奇迹”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