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作者:职正路 时间:2005-09-14 责任编辑: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徐维凡、郑永廷、刘健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树立理想和坚定信念提供理论基础。理想是精神的支柱,信念是前进的动力。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科学理论的武装,来源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当前,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唯有强化理论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暂时优势;深刻认识社会变革时期的特点,正确对待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情况;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应对各种社会思潮和政治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深刻认识自己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理想信念,才是坚实牢固的;有这种理论信念的人,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思想源泉。牢固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提供精神支撑。良好的道德情操是立身之本,自觉的法律意识是成才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传授传统美德和道德修养,阐述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启迪大学生认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引导大学生提升精神境界,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保障。全面发展需要具备科学素质,健康成长需要掌握思想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既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做到知行统一,德才并进。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总体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总体目标。一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争在几年内,使该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二是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编写出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教材,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三是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党的宣传部门与教育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关心和支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主要措施

  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四年制本科要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系统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

  精心编写课程教材。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把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由学术带头人任首席专家,理论研究人员、教学人员以及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组成的编写队伍,编写出全面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全面反映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的课程教材。

  切实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增强教学效果。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方法,积极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经验,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应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重点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格局,努力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造就一批政治业务素质良好,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青年骨干。

CopyRight 共青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ytw@shengda.edu.cn    Tel:0371-62565163 0371-62436091

         版权所有:共青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