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之八:做推动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模范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系列党课之八
问:究竟什么是先进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
答: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时,提出了社会生产力的概念。认为生产力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强调了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三个基本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把劳动者看作是第一位的或者是首要的生产力要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所以就其性质和水平而言,可以分为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所谓先进生产力,是相对于落后生产力而言的,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高素质的劳动者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改造自然界、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就是社会生产力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是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判断,既总结了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特点,又揭示了未来社会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提出这一命题,不是泛指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生产资料等其他要素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的问题。这里强调的是在现代生产条件下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如何更快地增加社会财富的问题,即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都已达到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前提下,要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第一位的因素是什么?是注重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是注重人、财、物的投入?可见,这一命题揭示的是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向纵深发展中,对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第一位的作用。现代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实践,对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明: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先导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科技进步而带来经济增长的效果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并入生产过程和生产管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不仅从根本上变革了生产工具,而且变革了劳动对象、劳动者自身和生产组织,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
但我们还应当清楚,在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向来都不是独立的生产力要素,它只能渗透于劳动者、生产资料等要素中,并通过这些要素发挥作用。
问:如何判断生产力先进与否?先进生产力究竟有哪些特征?
答:作为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社会生产力,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史,即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发展史。我们在判断生产力是否先进的问题上,应当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个是时间坐标;一个是空间坐标。根据时间坐标,我们可以历史地分析生产力的先进性;根据空间坐标,我们可以具体地分析生产力的先进性。也是说,一方面,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先进生产力,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逐渐散失其先进性,变为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先进生产力,而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能就属于落后的生产力。可见,生产力先进与否,是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不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生产力的先进性放在历史的进程中去分析,更重要的是放在整个国家、世界和国际大背景下来分析。只有充分认清我们自己的国情,把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力放到整个世界范围内去观察和比较,才能发现本国家和本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与整个人类社会先进生产力水平的联系和区别,才能对生产力状况有个准确而全面的判断,进而制定出适应本国本地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
当代科技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其发展水平制约着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也成为决定生产力先进与落后的最重要因素。江泽民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基础上,又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是深刻地揭示了先进生产力的科技创新特性。另外,先进生产力还应具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先导性。以新的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对整个社会发展起着主导和带动作用,如青铜器取代石器,铁器取代青铜器,手工工具和机器生产代替人手和人力操作,电脑代替人脑对生产过程实行控制和信息化处理,这一系列变革都带动和代表了当时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二是高效性。集中体现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高科技及其产业,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革命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和整个社会关系的革命性变革。集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巨大进步。
问: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各项工作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那么作为党员在实践中怎样推动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呢?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同志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因此,广大党员应当站在时代前列,做推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模范。
首先,共产党员要做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的模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武器。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载入了党章。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首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认识到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认识到党一切方针政策最终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成为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模范。
其次,共产党员要做掌握先进科技知识的模范。先进生产力总是与先进生产力承担者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主要是通过劳动者的先进性体现出来的。在我国,工人阶级是当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承担者,因而,作为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共产党员,更应当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践中起模范作用。作为共产党员,不管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也不管是工作在哪个行业和什么岗位,都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用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武装头脑,努力使自己成为掌握先进技术的生产者,这样才有资格、有条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再次,共产党员要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根本宗旨、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的具体化,是实现“三个代表”的重要形式。因此,共产党员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发挥骨干作用,是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就要全面正确地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牢牢抓紧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在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下功夫,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这样才能体现出共产党人在推进党的事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进程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最后,共产党员要立足本职工作,做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的模范。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人民,始终是推进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不管是哪个社会阶层中的共产党员,都应当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目标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积极参加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建设,忠于职守,扎实工作,为群众树立榜样,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共产党员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