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育人卅五载(劳动者之歌)
作者:职正路 时间:2008-05-29 责任编辑:
人物小传
经历:1951年生。1971年毕业于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在黟县深山区宏潭乡毛田小学任教至今。
荣誉:先后获黟县“十佳教师”、安徽省“师德标兵”、“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和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大山深处的3间校舍,6个年级,是安徽省黟县最偏僻的教学点之一——宏潭乡毛田小学。独自支撑这里的汪来九,是校长、教师、勤杂工和保育员。
6个年级一人担
1971年8月,汪来九来到宏潭乡毛田小学任教,一个人担当起小学5个年级和学前班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一教就是35年。
为组织好教学,汪来九每天先安排中高年级预习或做作业,然后教一二年级和幼儿班的学生,再到中高年级检查作业和讲解习题,依次循环。每天从8时到下午5时30分,汪来九就像旋转的陀螺,一刻不停。
多年来,汪来九倡导学生间合作互助,让同一年级里的学生相互启发,高年级的学生带低年级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带成绩差的学生,班干部带动一般学生的互助形式。
35年没有一个学生辍学
汪来九既是老师又是“保姆”,学生带到学校的午饭,他亲手帮助加热;学前班里年仅三四岁的幼儿,在学校洗脸、揩鼻涕、上厕所,什么事他都要操心。
在这35年里,毛田小学没有一个学生留级,没有一个学生辍学,也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在毛田这个不到300人的山村里,汪来九共带出了200多名毕业生,其中70多名学生考上大中专院校。在每年全乡二三十个小学质量检测成绩排名中,毛田小学的综合名次总在前五名。
汪来九多次主动放弃调走机会。毛田村党支部书记田建林说,“这么多年来,汪老师每天天刚亮就出门,骑自行车近10里赶到学校,先前由于交通不便,他还要扛着自行车走一段山路,但他从来不缺课。”
言传身教塑学生品格
工作中,汪来九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品德教育。而他自己数十年如一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优秀品格去感化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学生。
在他的办公室里,至今还保留着几十年来与历届学生家长的联系卡,上面详细记载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德育情操等情况,以及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在家时表现的反馈。
宏潭初中的老师们反映:“毛田小学毕业的学生品行好,基础扎实,有上进心,学习习惯好,生活自理能力强。”
“不求成大才,一定要成人。”汪来九以自己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着孩子们,不少毕业生回乡成了科技致富带头人。
劳动者感言
回首过去,无怨无悔,因为我把知识奉献给了孩子们,奉献给了我所热爱的这片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