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强,男,共青团员,1985年11月出生于甘肃省庄浪县,2007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系。同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县委办公室,2008年7月底结束服务期,同时被自治区团委评为“优秀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并通过了自治区公务员招录考试,顺利考上了木垒县照壁山乡政府公务员,因工作表现优秀,被继续留在木垒县委办公室工作。
出发前的思考--为西部奉献青春
赵宏强在上大二的时候就了解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做西部志愿者的想法。毕业后,他已在沈阳一家韩国大型企业找到了一份月薪丰厚的工作,并且已经工作两个月时间。为了到西部做志愿者,他毅然放弃了那家企业优厚的待遇,义无反顾的来到了新疆。他来新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为西部的贫困百姓做点事儿,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赵宏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亲眼目睹而且亲身体会过西部地区的落后和农民的疾苦,更深知西部地区渴望发展、渴望人才的强烈愿望。入疆后,在新疆农业大学培训的几天里,他表现非常优秀。在昌吉州为志愿者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赵宏强代表56名志愿者发言、宣誓。赵宏强表示,之所以选择去基层,去最艰苦和最需要的地方服务,就是要把这次机会当成自己人生中一个转折点。到基层去,体会边疆人民的生活,体会少数民族的生活,为当地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激情和梦想,是他的光荣,这必定将成为他的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心在木垒--坚持选择后的义无反顾
木垒县是一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天山北麓,准格尔盆地东南缘,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国界线长92公里,全县总面积22171平方公里,是一个地域辽阔的边境县。全县共有14个民族,其中以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为主。木垒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昌吉州最贫困的一个县。在志愿服务的一年中他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努力学习公文写作和信息编写,短短一个月时间,他学会了起草文件、领导讲话稿、编辑信息,并独自承担了一部分文件的起草工作,有多篇信息在昌吉日报、木垒信息快报等媒体上发表,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每当有人向他问起木垒的情况时,他总是说“我们木垒”怎样怎样。他已经把木垒当成了第二故乡,把自己看成了木垒人。
2007年7月17日,木垒县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赵宏强到达木垒县的第二天,县委组织部长和县团委书记带他们全体志愿者去了重灾区--雀仁乡正格勒德村。洪水过后,正格勒德村一片狼藉,村民无家可归,住在简易的帐篷里面。那时,赵宏强的心里憋了一股劲,一心想着为受灾群众做点什么。两周后,他迎来了志愿服务的第一次挑战--为哈萨克族牧民达吾列提家修建暖圈。县团委书记带着他们9名志愿者来到了正格勒德村,开始了为期9天的救灾工作。在9天时间里,赵宏强和其他志愿者自己动手搬砖头、和泥巴、勾墙缝、抹房泥……他们干了几乎所有的脏活、累活。当时天气炎热,赵宏强的脸和脖子被晒破了皮,脸上开始一圈一圈脱皮,但是他从没有叫过苦,喊过累,一直坚持到暖圈全部完工。他为木垒县的受灾群众挥洒汗水,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用行动印证了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誓言。后来有人问起他修暖圈的感受,他说:“修暖圈当然很辛苦,但我是志愿者,又年轻,我不干,谁干!”
2007年底,赵宏强调查了雀仁乡和大石头乡两个学校,得知有11名学生家庭非常贫困,并且大多是单亲家庭,其中还有几个是孤儿。当时,看到那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失去亲人,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创伤,他的心里非常难过。当了解到有些孩子时刻面临着辍学的危险时,赵宏强的内心非常着急,他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这些孩子。他带着记录这些孩子基本情况的资料四处求助,寻找有爱心、有能力的人来资助他们。他向他的新老朋友诉说那些学生的情况,希望能够找到有爱心的资助者。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与失望,终于联系到了“乌鲁木齐公益群”,他们表示能够为孩子们提供帮助。听到这个消息时,赵宏强高兴得跳了起来。2008年3月15日,“乌鲁木齐公益群”的成员们带着捐助的物资来到了木垒县,为那些学生送来了第一批的捐助物资:2700元现金和价值1300余元的物品。“乌鲁木齐公益群”的成员还表示,愿意长期资助这11名学生,他们每学期的费用,都由赵宏强负责转交至学校,直到完成学业为止。这次捐助活动,在昌吉日报上和木垒县电视台都做了报道。后来赵宏强也加入了“乌鲁木齐公益群”,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默默无闻地为公益事业忙碌着。
木垒县有13个乡(镇)场,乡村教学点多,但办学条件差,教学点上没有图书室,没有一本图书供学生阅读。赵宏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通过多次努力,联系到了“新疆麦田助学群”,在麦田助学群成员的努力下,得到了乌鲁木齐第80小学的帮助。2008年5月22日,赵宏强自费到乌鲁木齐和麦田助学群的成员一起来到80小学,对全校师生解说了木垒的实际情况,得到了全体师生的鼎力支持,短短一下午的时间,就募集到了3500册图书,为木垒县白杨河乡白杨河村小学和英格堡乡菜籽沟小学捐建了两个图书室,此次活动后来在乌鲁木齐晨报上进行了报道。活动结束后,乌鲁木齐第80小学的老师向赵宏强表示,愿意长期为木垒县贫困学校提供捐助。听到这样的承诺,赵宏强替木垒的学生向第80小学的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2008年7月19日,新疆麦田助学群在赵宏强的联系下,又一次来到了木垒县英格堡乡菜籽沟小学,同师生们一道开展联欢活动,为全体学生送取了价值2000余元的学习用品,鼓励那些身处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努力学习、用心学习。
扎根木垒--继续践行志愿者誓言
经过一年时间的工作和生活,赵宏强深深地喜欢上了木垒,他喜欢木垒淳朴的民风,喜欢木垒人的热情,喜欢看堆满了积雪的天山,喜欢上了木垒的一切。。。。。。。2008年新疆自治区招录公务员时,他选择报考了木垒县的公务员,并且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如愿以偿地成了公务员行列的一名,成了一名木垒人!赵宏强在参加工作后,他从没有忘记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一直关注着那些贫困学生。工作之余,他还抽时间去学校看望那些受资助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冬天到来后,当他得知照壁山乡中心学校的一些贫困学生缺少过冬衣物,他立即和新疆麦田助学群联系,在乌鲁木齐为学生募集冬衣40多套。赵宏强还有一个想法,他想在木垒县建立一个公益群,将木垒本地人组织起来,为那些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爱和帮助,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行业中来,奉献爱心,共同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赵宏强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共青团员,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但是他的心里装满了“爱”,只要有公益活动,知道消息的他就会积极参加。在乌鲁木齐募捐图书期间,他积极参加了“乌鲁木齐公益群”组织的慰问乌鲁木齐市福利养老院孤寡老人活动,去福利院和孤寡老人聊天,推着残疾老人到院子里散步、晒太阳,为卧床老人喂饭……在乌鲁木齐遇到一名中学生被车撞倒,赵宏强和“乌鲁木齐公益群”的成员及时将伤者送到了医院,并陪着做检查,直到伤者家人到来才离开;当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他又及时为灾区人民捐款,为灾区人民奉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在木垒服务的一年时间里,赵宏强始终以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维护和提升了大学生志愿者的形象。他深深牢记着志愿者的誓言,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他飞扬的青春,就是大学生志愿者在祖国边疆,在最艰苦最贫困的乡村,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谱写的华彩乐章!(甘肃省项目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