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大学,她曾在这里走过

作者:职正路 时间:2008-05-29 责任编辑:

1989年的秋天,来自绵阳南山中学的李萍,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进入了四川师范学院。就在这里,她度过了四年摇曳多姿、美好难忘的大学时光。
  那年、那月、那时、在学校里,她绝对是一个活跃分子,班里系上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时闪现她的身影,行署礼堂的舞台上亦有她的足迹;蓝天白云下有她灿烂的笑容,青山碧水间有她恣意的放歌。在南充,在川师,她走过了自己青春的美丽人生。
  90年代初,处于西南小城的大学生们大多还较内向和青涩,李萍的奔放和热情使她格外引人注目,军训时,她就以流利的普通话和高挑的身材担当起了“准教官”的重任,并一举成名。大一那年的迎新晚会上,李萍不顾众议,跳了一支极其火爆的霹雳舞,一石激起千层浪,加上李萍遗世独立的生活态度,师生们顿时对她褒贬不一,谈及李萍时,大家众说纷纭。他们说李萍张扬,可是李萍也有内敛的一面,在一次次与班主任老师交心的时候,她慢慢地学会了成长;他们说李萍直爽,甚至有时让人一时难以接受,可是她的身边总是有很多的朋友一起与她品味生活的快乐;有人说李萍很另类,但是也有人说李萍会创造性的工作,从不循规蹈矩。也许,她的成绩在班里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她的口才绝对是最棒的。也许她的人际关系并不是那么让人称道,但是她对生活的热情是每一个了解她的人所不能忘记的!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李萍像个男生的性格,胸怀坦荡,豁达开朗。
  李萍坚持走自己的路,她始终掌握着生活的主动。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李萍在自我构建的世界里挥洒自如,当其他同学沉浸在对大学的新奇幻想中时,李萍已经跳过了“适应期”,将自己的全副身心都投入大学生涯。李萍当时的班主任刘永红老师回忆:“李萍是那时我的学生中思想最超前的一个,她希望一切都由自己把握,她一直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她有时做事很冲动,但她时刻准备着整装待发,她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李萍爱美,从不掩饰对美的追求,在她看来,漂亮的女生只有一种,聪慧的女孩可以演绎多种美丽,而她就要做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她也爱表现,一有登台的机会她绝对不会放过,并且发挥出色。进校以来,她就一直活跃在各种大型文艺活动中,搞策划、当主持无所不能,只要美丽大方的她往舞台上一站,一定会成为当晚的焦点。同学们一开始觉得她爱出风头,对她这种横冲直撞的个性很不习惯,但李萍用自己的真诚和坦率征服了大家。相处久了,才知道“原来李萍就是这么一个人,如果她不这样,她就不是李萍了。” 李萍热爱生活,她的青春,没有压抑,热情奔放;她的岁月,没有愁容,笑脸盈盈。这一切都源于她对生活的思忖和热爱。热情是一种美丽,真实也是一种美丽。也许当时她还很稚嫩,但是她却很真实,让人很容易触摸到她那纯美的内心。她不是苦行僧,因为她会学习会工作会享受生活,她总是异常珍惜生活中的每一缕阳光,并和身边的伙伴一起分享。
  李萍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她不世俗,她不盲从,不畏人言,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李萍似乎很复杂,每一个老师谈到她时,好像都有很多话要讲,而且一言难尽;而李萍又似乎特别地简单,她只做她认为正确的事,不管它是崇高还是世俗,不管它是人生的大事还是生活的细节,她都向生命索要精彩。她就是这样——用青春的光彩照亮执着追求的道路,在成长的岁月浅滩上留下深深的足迹;用一串串绚丽的鲜花,一个个坦诚的微笑,拥抱芬芳摇曳的生活。
  李萍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老师安排的每一项任务,她都能够一丝不苟地完成。
  李萍是一个尊敬师长的人。从见到老教授的颔首到面对同学时的微笑,无不流露出她人格中的至真至纯、至情至善。
  ……
  稍纵即逝的大学生活到底给了她些什么,也许只有她才清楚。在川师院读书的日子,虽已在远去了暮鼓晨钟的流金岁月中渐渐模糊,但是,她的举手投足却早已定格在这青葱的岁月里。在日月轮回中,每一个与她擦肩而过的朋友回想起曾经的往事,无不在心中衍生出几许温馨的情愫。曾经在四川师范学院过往的每一颗感恩的心,在母校60岁生日之际都会轻轻地对母校说:我曾在这里走过!
  这是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像李萍这样的学生在今天的西华师范大学已屡见不鲜,但是李萍的个性在那个年代却显得那么地有张力有生气。我们无需把她归类,定论,现在的她依然是那么投入的生活,从容貌,从年龄,或许李萍已不再年轻,毕竟她已是一个5岁女儿的母亲,但她却迎来了人生一个又一个花样年华! 

  后记:《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14日用大量的篇幅与笔墨对西华师范大学学子李萍进行了专访,无疑是对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爱生活、爱工作、爱学生、爱自己的充分肯定,作为母校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在分享这份荣耀和快乐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思考:作为受教育者,到底应该如何成就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作为教育者,我们又该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才,做到充分尊重、包容并支持学生个性、能力、学识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刻思索的课题。


  作者:李红新

责任编辑: 钟志敏 来源: 中青网  


CopyRight 共青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ytw@shengda.edu.cn    Tel:0371-62565163 0371-62436091

         版权所有:共青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