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歌剧基础知识: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
歌剧分为西洋歌剧和中国歌剧。西洋歌剧最早产生于十六、十七世纪之交的意大利。最早的一部歌剧是在1594年由培里根据里努契尼的脚本所写的《达芙妮》。其后,法国、英国、德国等国相继出现自己的歌剧,从而歌剧广泛传播至欧洲各地。
歌剧是西洋音乐舞台上最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按其性质特点及流传时、区有所不同,体裁分为:
(1)正歌剧(严肃庄重,多取材于希腊神话或历史。)
(2)大歌剧(辉煌华丽,多取材于历史故事,不用说白)。
(3)轻歌剧(小巧、富喜剧性、通俗风格)。
(4)喜歌剧
(5)趣歌剧
歌剧中主要演唱形式有:咏叹调和宣叙调.咏叹调是歌剧中主角们抒发感情的主要唱段,它们的音乐很好听,结构较完整,能表现歌唱家的声乐技巧。
宣叙调是开展剧情的段落,故事往往就在宣叙调里进行,这时角色有较多对话,这种段落不适宜歌唱性太强,就用了半说半唱的方式,叫做宣叙调。
重唱就是几个不同的角色按照角色各自特定的情绪和戏剧情节同时歌唱,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等。
二、歌剧《图兰朵》简介
《图兰朵》这部作品虽然讲叙的是中国故事,用的是江苏民歌,但它却是由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创作。
在普契尼的歌剧创作中,有两部采用东方的主题。(1)《蝴蝶夫人》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顶峰之作。描写的是天真活泼的日本少女巧巧桑与临时驻防日本的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的一段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普契尼在音乐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因此具有独特的异国情调。(2)另一部是以中国北京为背景的神话中国歌剧《图兰朵》。《图兰朵》的音乐是中国听众特别容易接受的,其“主导动机”就是我们很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这曲调在剧中多处出现,有乐队的,也有女声合唱。
剧情介绍:《图兰朵》讲述了在北京紫禁城,一位美丽而又冷面的中国公主图兰朵为了替过去受外族凌辱而死的祖母报仇,对全天下的人宣布:只要谁能猜中她所出的三道谜语就嫁给谁,但只要有一道没猜中,则会被马上处死。于是,不知有多少被她的美丽容颜所迷倒的异国王子丧命于这场残酷的游戏中。年轻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也被图兰朵的美丽容颜所动心,遂不顾忠实善良的女仆柳儿劝阻,毅然前往应战,并以机智果敢的智慧猜出了谜底。同时他以生命作为代价也给公主留下了猜自己名字的谜题。当晚,公主一声令下,全城人们为获知卡拉夫的名字而共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一直钟情于卡拉夫的柳儿为了搭救主人,挺身而出承认只有她知道王子的名字,随后徇情自刎。最后,图兰朵终于被柳儿对爱情的忠贞、卡拉夫对自己炽热的爱化解了她心中的怨恨,燃起了她爱的火焰。人性和爱情的力量战胜了残忍与邪恶,全剧在歌颂人类最伟大的爱情,呼唤全世界各民族和谐相处的歌声中落下帷幕!
三、歌剧欣赏礼仪:
准时:提前30分钟进入演奏厅,迟到的观众必须等到中场休息,或两乐曲的间隙才可以入场,这样场内的气氛才不会受到破坏,同时更是对演奏家和没有迟到的观众的尊重。
衣着:衣着必须整齐,不可穿着随便的衣服,男士穿西装,有时需要穿西服打领结;女士可穿长裙,套装,不能穿运动装。,这些都是对自己和演出者以及其他观众的尊敬,也是自己良好修养的体现。
场内:必须对号入座,不携带易发生噪声的物品进场,进场后关闭手机等发声装置;不得携带食物饮料进入演出场所。音乐会开始后,不准在场内随意走动和大声喧哗,不能交头接耳讨论剧情。不在演出场所吸烟或嚼食口香糖,更不允许中途退场。并保持场内整洁、爱护公物。
照相:非经许可,不得携带录音机及摄影机入场。照相时不能使用闪光灯。
鼓掌:不得在演出中鼓掌叫好,或向舞台掷花,或在中场上台献花。歌剧的演出较为严谨,只有每场结束及终场始得鼓掌。音乐是否完全结束,通常要看指挥者的双手是否完全放下并转身致谢,此时才表示全首终结,观众再行鼓掌,在节目演出完毕时方可献花。演唱者有可能因热烈的掌声而返场并加演曲目。观众如果希望表演者继续表演的话可以延长掌声。
退场:演出结束后,不要急于退场,应在演员谢幕后按序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