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新闻

教务新闻

当前位置: 教务首页 -> 教务新闻 -> 正文

实践教学创新,两证多照加持,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实践教学“四个转变”为目标,不断探索实践育人新举措,形成大经管、新工科、设计学类等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两证多照”特色,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考取各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互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资源整合,构建阶梯型大经管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基于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整合会计学院、金融与贸易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的相关场所和资源,搭建覆盖“教学---科研---产业”全过程的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方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跨学科、综合性、开放性的人才培养基地。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了“课程单项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综合实训---模拟运营---创新创业实训”,五位一体的阶梯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实验、在实训中成长,极大的推动了我校经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我校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基地。

中心已获得河南省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项目、省级实验教学基地——黄河投资者教育基地等多项省级平台认定,并在产学协同育人及教材建设领域获得多项成果。

二、产教贯通,构建“平台+项目+生态”三位一体的工科实践教学模式

信息工程学院紧密对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前沿需求,打造“产业学院引领、工程平台赋能、创新生态驱动”的实践育人体系。依托升达-腾讯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引入AI大模型开发、区块链应用技术等企业实战课程,共建“腾讯云”虚实融通实验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智慧城市大脑开发、工业物联网安全攻防等真实项目,近3年获得国家奖项5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7项,优秀奖6项;省级奖项495项:一等奖及金奖39项;二等奖及银奖141项,三等奖及铜奖298项,优秀奖9项,优胜奖8项。与国机互联共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采用“算法进课堂、代码上云端”的敏捷开发模式,依托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实现需求分析、算法训练、系统部署到运维优化的全链条数字化实践;整合校企双导师与行业领军人才资源,开发智能系统架构设计、大数据治理等产教融合课程,开展AIGC多模态应用开发实战训练,强化学生技术攻关能力,形成“前沿技术反哺教学、真实场景锤炼能力、开源生态激发创新”的特色培养路径,为数字经济领域输送兼具工程思维、算法能力与跨界协同素养的卓越人才。

三、产教协同,构建多维融创设计学类实践教学模式

艺术学院深度对接数字创意与文化创意产业需求,打造“产业学院、真实项目、数智技术”多维融创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升达 & 腾讯云数智产业学院,引入VR 虚拟现实实践、短视频运营等企业课程,共建“腾学汇”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文化创意设计、数字媒体运营、乡村振兴实践等真实项目,近三年获国家级设计竞赛奖20余项;与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共建省级实践教学基地,成立“和美乡村工作营”,将120余项美丽乡村建设等落地项目融入课程,以项目进课堂、成果出校门模式培养在地化设计能力,结合省工业元宇宙特色行业学院及郑州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实现数字艺术创作、虚拟展演、线上传播全流程数智化实践;整合双师型教师与企业导师资源,共建木版画创意设计等非遗传承课程,推动传统文化活态转化。通过上述举措,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度从 58.92% 提升至 86.74%,涌现出闫梦轲创立年营收破百万的“李默”IP 等创新创业典型,形成产教深度协同、技术与艺术融创、实践与育人融合的特色培养范式,为行业输送大批懂技术、强实践、具文化底蕴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四、传承创新,落实“两证多照”特色

学校在深入推进不同学科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坚持传承创新创办人建校之初提出的“两证多照”特色,将学生时间动手能力水平落实到学生职业证照上,通过“两证多照”模式,构建“学历+技能+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构建“申报-培训-考核-发证”全流程管理体系,动态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覆盖23个职业(42个工种),开发“职业资格证书统计平台”,实现数据录入、查询、分析智慧化管理,设立每年25万元学生培训专项经费,对取证学生及一线教师进行补贴,形成“培训-取证-就业-反馈”闭环机制。

截至目前,学生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5.36%)超全国常模(4.8%),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取证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任务完成率485.2%),1+X证书试点超额完成任务,2023年取证率达239.43%,远超全省本科院校平均水平(32.26%)。学校职业技能认定工作获河南省教育厅表彰,成为河南省首批民办“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获批人工智能训练师5项新兴职业社评资质,承接全省高职高专教师培训任务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奠定基础,被新郑市列为范本推广,吸引多所院校学习交流。

学校大经管、新工科、艺术设计等不同学科实践教学模式和“两证多照”特色,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其系统性资源整合、创新性制度设计及扎实的校企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为民办高校教育改革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