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院首页 > 主题教育 > 正文

“棉痴”韩泽林:61年育种甘为“人梯”

作者:钟江鸽 时间:2007-06-04 点击数: 责任编辑:

新华网石家庄6月4日电(记者 张涛)他从事棉花远缘杂交育种61年,九旬高龄仍坚持下田搞研究;他研究了一辈子棉花,因选择的是最基础的材料工作,只做嫁衣少有“成果”,为弟子们培育出大量优质品种铺了路。这位老人就是被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同事称为“棉痴”的韩泽林。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南门口有一块棉花试验田,这里的主人是91岁高龄的韩泽林。只要天气允许,他就每天坚持下地六七个小时。韩泽林说:“搞农业科研,就要晒在太阳下,扎根在泥土里。” 韩泽林1946年从国立西北农学院毕业后,来到石家庄从事棉花育种研究,并选择了棉花育种中难度最大的“远缘杂交育种”。搞这项科研需要五六十年的周期,这意味着他干一辈子可能都是默默无闻。但搞农作物研究的人都知道,这项研究的意义实在太大了,通过远缘杂交培育出“中间体”,它是沟通不同种群的桥梁,是进行其他一些杂交育种的基础材料。 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韩泽林一次又一次试验着杂交、姊妹交、多亲本杂交、复交等。失败,开始;再失败,再开始……终于,他得到大量极具遗传育种利用和观赏价值的资源品系,孕育出了659份种质资源。 “如果论成果,搞了61年棉花研究的韩老育出的品种并不多,这正是他最值得尊重之处。他把自己的大好年华都献给了最基础的材料工作,搭起了棉种间的桥梁,是了不起的‘人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王慧军介绍说,别人60岁退休,他干到70岁。即便是退下来的21年间,他也一直下乡蹲点,在试验地搞研究,从未间断。 每年七八月份是棉花开花期,此时的棉田像个大蒸笼,人站上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可韩泽林经常一呆就是一天。石家庄的气温有时高达40℃,衣服湿得实在不能穿了,他就索性光着脊背在田里劳作。 在韩泽林的试验田里,每株棉花都挂着标记牌,详细标明了单株的特性。如果你从长有成千上万株棉花的试验田里随便拔一株棉花,他都能准确地说出这株棉花所在的位置。 “韩老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甚至有点苛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所所长张香云介绍说,去年春天,大家在试验田栽棉花苗,活儿干完了,一位同志发现塑料桶里还剩一点儿水,拎着又挺沉,就随手泼到了棉垄间的观察道上,正好被韩泽林看到了。他生气地说:“这点水也可能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选育出的种子出现误差。”他看着大家把那块湿土清走,才放心离去。 61年的田间劳作,让韩泽林的背驼了,手脚也不太利落,但当他那双颤巍巍的手触碰到棉苗时,就会立刻稳定下来。韩泽林说:“棉花是我的‘亲人’,我这一辈子就是为它们而生。”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书记信箱: zzsdxgdzz@163.com

  河南省郑州新郑双湖开发区文昌路1号  电话:0371-62436349  邮编:45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