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市“六化六提升”推动民族团结

作者:     时间:2019-01-24 责任编辑:王佳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以打造“邘新社亲”工作品牌为抓手,在全市广泛推广“邘新社亲”基本经验,不断创新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化六提升”推动全市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邘新社亲”是发生在焦作市两个村庄之间的传奇故事。“邘”即沁阳市邘邰村,村民以汉族为主;“新”即博爱县大新庄村,村民以回族为主。500年前,大新庄村村民在山西有个官司,来自邘邰村的知县帮了不少忙,此后,两村一来二往,情同手足,相互扶持,共同发展。每逢春节、开斋节等重大节日,两村村民都会“走亲戚”共庆佳节,举办扭秧歌、武术表演等活动,一直持续至今,影响深远。2015年9月,“邘新社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焦作市把“邘新社亲”树为民族团结的标杆在全市予以推广。

围绕“常态化”目标,提升活动保障支撑。坚持利用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友好联谊活动,对联谊活动进行具体部署,明确了“回汉村(街)友好联谊活动”以“干部互访、村民互帮、经济互助、发展互享”为主要内容,通过持续开展活动促进建机制、抓长久、强基础,实现常态化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目标。目前,全市42个回族聚居村(街)共和周边350多个汉族村庄签订了友好协议。

围绕“实体化”要求,提升活动阵地效能。把阵地建设作为深化联谊活动的有力支撑。组织各县(市)区友好联谊单位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水南关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展厅进行参观学习,开展示范引领教育。在乡镇和机关单位办公场所、村街社区和交通要道以及民族村(街、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商业中心等公共场所,树立大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广告牌16块,开辟固定宣传栏和民族团结进步廊道130多个,制作宣传海报、墙体绘画350多幅,设置电子显示屏、宣传台320个,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围绕“立体化”特色,提升活动社会影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联谊活动向社区、企业、清真寺等拓展,发放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倡议书》,倡导各族群众以实际行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开展民族团结共建活动,全市2100多家少数民族企业和工商户,解决了两万多汉族群众的就业需求;孟州市桑坡村设立了农民教育基金会,每年拿出数万元利息,奖励本村和友好村街升入重点高中、大专院校的优秀学生;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扶贫扶助制度,号召管理层每月捐出工资的1%设立帮扶基金,定期开展以救济各族困难职工、支援美丽乡村建设专题扶助工作,已捐赠资金58.7万元,增强了民族亲情和兄弟友谊。

围绕“大众化”方向,提升活动内容形式。注重面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宣传版面巡回展出、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借助网络、微信等现代传播工具,播发特色宣传资料,增强宣传效果。沁阳市、武陟县、孟州市等县市,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组织开展民族大联欢广场舞、民族知识竞答等大型群众性联谊宣传活动16次,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意识,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围绕“制度化”建设,提升维护团结能力。全市完善了民族纠纷防范和化解制度,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联络员、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消防员的“五大员”作用,在友好村中定期开展民族矛盾纠纷排查,把影响民族团结的隐患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了全市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局面。

围绕“优质化”服务,提升帮助扶持水平。创建活动中,焦作市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民族经济发展全局,对全市民族经济进行规划定位,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8年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8个、资金223万元,落实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8万元,为民族村街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版权:2018-2020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先锋网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龙湖镇文昌路1号     邮编:45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