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知名专家后,许多医院都想高薪聘请他,可他非但不动心,反而穿上了军装,决定扎根部队干一辈子—— “对军装的挚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在医疗行业,一个医生的成长周期,一般都得八至十年左右。可甄鹏干到第八年时,不仅成为一个优秀医生、肿瘤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而且成为一个知名医学专家。
身在边塞小城的一个临床部,甄鹏的成长进步为何如此之快?“是最偏远最基层的医疗平台造就了他。”临床部主任李强说:“虽然甄鹏只干了八年,可他却干了别人十几甚至几十年的工作量,早已提前跨入一个医生的成长周期。”
甄鹏成为肿瘤专家后,许多医院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甄鹏在北京一家医院学习时的导师给他打来电话:“来我这里月薪至少4万以上,还可以分房,你要是想来,我立马着手帮你办手续?” 眼下,钱对于甄鹏来说就像救命的稻草。那段时间,他正为房贷没还上而犯愁,有了钱,他可以脱离房贷族,也能把父母从农村接到城里享点福!
类似这样来挖甄鹏的人犹如走马灯,一个接着一个。2009年6月的一天,临床部主任李强把甄鹏叫到办公室。“现在部队有政策,对优秀特殊中青年人才可特招入伍,按你的条件,能当技术十级的军官,工资每月大概4900多,不知你愿不愿意?”
一边是能穿上军装当干部,一边是许以优厚的待遇高薪聘请,甄鹏又一次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傍晚,他走出院舍,遥望远处,红山静卧。这片黑土地承载着他的梦,回首当年,自己从一名大学生到小有名气的医生,又从学科带头人到知名专家,这些年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部队环境的淬火与历练。特别是组织上把一个重点学科交给当合同工的自己,带领手下两个现役军官副主任干,对于这种重托和厚爱,又怎能割舍得下?
第二天,在打给导师一个多小时的电话中,甄鹏不是在解释什么,而是在倾吐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导师沉默着,也在思考着:相处这么多年了,甄鹏的成长进步他有目共睹,甄鹏对军营的挚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导师支持他的选择。
到大单位、进大都市工作,是多数青年人的理想和追求,然而,当机会来临时,却一次又一次婉拒了—— “只要草原需要,我就永远不会走!”
2010年初夏的一天夜晚,时针已指向凌晨2时,睡梦中的甄鹏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甄主任,有个病人吐血不止,急需手术!”
此时,甄鹏已经连续两天两夜加班没睡一个囫囵觉了,天亮后还要坐火车去外地参加学术交流会。但他没有丝毫的踌躇,穿好衣服快步来到病房……当手术做完时,天已经亮了,倾盆大雨下个不停。甄鹏钻进雨雾,打了辆出租车直奔车站……
“临床部离不开甄鹏,这里的患者更离不开甄鹏。”临床部主任李强说,虽为专家,可甄鹏并为因此而自满,每次全国医疗行业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他都主动参加,每次回来后,他都连夜与全科室的医护人员,一起分析全国及至全世界前沿的医疗成果。他总是说:“这样,既可提高患者的疗效,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一晃离开大学校园十几年了,很多同学在大都市有了房有了车,发展的都很好。一次,一位同学从广州特意来看他,一下车就被遮天蔽日的漫天黄沙吓了一跳:“甄鹏,我看你每年都推出一些有价值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怎么还呆在这里啊?”
这位同学走后没多久,广州军区一家医院领导就打来电话:“甄鹏,到我这来发展吧,我们这里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设备,来这儿你的发展空间会更大,说俗点,到我们单位来,从给你分一套房子上看,也够你在那塞外小城干大半辈子的了!”
回到家,甄鹏把这件事和妻子杨艳华说了,妻子听后有些动心了:“去大城市大医院发展当然是好事。现在,一些人为了脱离基层都想方设法往上边挤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在这儿不挪窝将来发展就受限了。”
“我曾立下誓言,要把科室学科建全起来,把人才培养出梯次、技术水平发展上去,因为这儿,我们还专门制定了《肿瘤科发展五年规划》,这要是一拍屁股走人,怎能对得起组织的培养?”甄鹏感慨地说,“过去肿瘤科只有十几张床位,现在发展到120多张床位还住不下,面对这么多肿瘤病人,我又怎能舍得把他们丢下?”
甄鹏再次向“吃亏”迈出了人生的一步!
只有彻底的奉献,才能让一个人面对人生的得失坦然抉择。如今,一心铆在自己心爱事业上的甄鹏感慨良多。甄鹏说,一个人一生总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选择,但只有选择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内心才会坦然和欣慰。是啊,人生将会面临太多的取舍,不知下一次他又将面临什么样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