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平精神”在广大教师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作者:武永民 时间:2010-05-20 责任编辑:

引 言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就教育系统而言,“三平精神”既是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所在,也是对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为深入学习实践“三平”精神,把学习“三平”精神贯穿于全省师德师风建设之中,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以“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为主题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

让“三平精神”在广大教师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专访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

来源:教育时报

□ 本报记者 刘肖 郭炳德

4月22日,卢展工书记对《教育时报》的“三平精神”主题报道作出重要批示。4月26日,就如何学习贯彻卢展工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让“三平精神”在我省129万教师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

把弘扬“三平精神”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工作事业心与责任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蒋笃运说,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的不同之处,首先是教师是育人的,学生人格的形成要靠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去塑造。这就要求教师的身上首先要充分体现出“三平精神”。我们常常要求教师要甘于寂寞、肯于寂寞,在和风细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品格。卢展工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内涵深刻,意义深远,对于推进新时期我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平精神”不仅是新形势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南针,更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激励和鞭策。

当前,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化解问题,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解决好思想问题、认识问题、精神状态问题至关重要。可以说,卢展工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为我们解决好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最好的载体。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三平精神”为标准,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工作事业心与责任感、坚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等方面,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真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争当“三平精神”的践行者,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力行师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魅力,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把弘扬“三平精神”与优秀人才培养相结合,为实现河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蒋笃运说:河南有129万人的庞大教师队伍,我一直认为,教师的贡献是任何行业都不能比拟的。我们培养的人才,大至社会精英、国家栋梁,小至家庭骨干、社会劳动者,一旦出现失误,会影响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对个人、对家庭而言则是一生之误、一家之误。因此,教师教学必须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实现中原崛起是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河南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跨越,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能否实现这些跨越,关键要看我们能否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卢展工书记曾经提出,我省关键的问题是解决“钱从哪里来”和“人向哪里去”的问题,而“人向哪里去”的关键就是看我们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

科学是求真,艺术是求美,教育是求善。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责任,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肩负着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使命。广大教师要把“三平精神”作为基本准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身来育人,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深化对“三平精神”的学习,把握内涵,领会实质,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平精神”上来,真正做到“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坚定发展的信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着力培养造就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加快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把弘扬“三平精神”与当前的教育宣传工作相结合,在教师队伍和青少年学生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蒋笃运说,2010年是全国教育改革年,我省也把今年定为河南教育改革年。我们的工作部署和宣传重点要放在突出改革、突出创新上来。一是要抓好教育教学改革,二是要建设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教育制度和改革体制。深化教育改革靠什么?靠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充分发扬“三平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促进我省教育科学发展。

我们要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导向,让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准确地理解“三平精神”的内涵,把“三平精神”化为每个教师的实际行动。

同时,“三平精神”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加强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要以“三平精神”为重点,对学生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道德教育和荣辱观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负责任。要把“三平精神”融入到各种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追求理想、认真负责、清正为人、报效祖国的处世原则,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近年来,我省推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典型,让广大教师有了学习的标杆,从孙阳吉、李松山、吴玲,到王生英、杜广云、孙晨,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感人事迹,激励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热情。对于耐得住寂寞、乐于奉献的教师,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新闻媒体要积极为他们鼓与呼。在这方面,《教育时报》的工作历来做得积极主动,希望能够坚持下去,真正起到“中原教育崛起发言人”的作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团委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