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青春筑梦乡村,护佑青少成长”大学生服务乡村“五个振兴”的探索实践团(四)——“传承非遗薪火,点亮文化之光”——周口淮阳非遗宣传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06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 摄影: 来自: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媛媛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动家乡非遗文化的发展,进而促进文化走向世界。利用自身英语优势为乡村的文化振兴贡献一份宝贵的力量。2025年7月6日,由外国语学院指导老师丁玥老师,武珍毅老师及崔艳婷老师,带领14名学生成员组成的“青春筑梦乡村,护佑青少成长”--大学生服务乡村“五个振兴”的探索实践团的5位成员在周口淮阳开展了“传承非遗薪火,点亮文化之光”——周口淮阳非遗宣传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直播形式,向大众介绍周口太昊陵、泥泥狗、布老虎等非遗文化,旨在提升公众对淮阳非遗的认知,推动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响应国家对非遗保护与传播的号召。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武珍毅的带领下,结合英语专业优势,以创新形式完成了本次非遗宣传。为确保直播宣传顺利开展,实践团提前两周进行筹备。指导老师武珍毅带领团队成员调研淮阳非遗背景,准备双语介绍,并制定直播流程与内容大纲,将英语专业优势融入文化传播流程。同时,团队调试直播设备,设计互动环节,并对成员进行非遗知识与直播技巧培训,为活动开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活动当天,实践团成员身着统一服装。在周口淮阳特色文化街区搭建直播场景,以中英双语向观众介绍周口的历史文化底蕴。直播中,成员们详细讲解泥泥狗与布老虎的起源、工艺特色及文化内涵:泥泥狗造型融合神话形象,色彩运用彰显原始艺术魅力,是淮阳地区传承千年的民俗信物;布老虎则以憨态可掬的造型传递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其缝制技艺蕴含着民间智慧。为增强直播互动性,团队设置了非遗知识问答环节,观众通过弹幕参与答题,答对者可获得泥泥狗文创。通过此次双语宣传活动,泥泥狗和布老虎这两项非遗文化走出了“深闺”,让更多人领略到了它们的风采,也进一步提升了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宣传活动结束后,我们走进了太昊陵景区。太昊陵作为“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沿着中轴线依次带线上的观众云参观了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等建筑,在统天殿内,伏羲氏的巨型塑像威严矗立,令人心生敬畏。我们认真了解太昊伏羲氏的功绩以及太昊陵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实践团成员在淮阳太昊陵景区开启直播,介绍太昊陵的历史渊源,其作为祭祀伏羲的圣地,承载着深厚的华夏文明底蕴,直播镜头聚焦陵庙建筑细节,结合神话故事讲解,让观众感受古建筑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直播结束后,数据显示累计观看量达1000+人次,互动评论超100条。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观众们对直播内容的关注和兴趣,而且表明本次活动在吸引观众和促进淮阳当地非遗文化宣传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此次实践活动,外国语学院不仅用双语向大众宣传了泥泥狗和布老虎这两项非遗文化,还在太昊陵景区中探寻到了传统文化的根源与魅力。这不仅增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让我们意识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重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努力,运用更多新颖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统筹:丁玥老师、武珍毅老师
摄影:石琳 肖艺晗 高嘉圆
编辑:杨璐裕 李依晨
审核:丁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