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以杰:男,汉族,38岁,1992年加入中国共党员。现任贵州青蓝紫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开阳县禾丰乡马头村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县青年联合会副会长、县工商联常委、开阳一中名誉副校长、全国茶叶协会会员、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
2006年6月,被开中共开阳县委授予2005年—2006年“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6年2月, 获共青团贵州省委“优秀春晖使者”称号;
2006年11月,荣获2006全国汽车拉力赛“贵州益佰杯”贵州开阳拉力赛先进个人;
2007年3月,获共青团贵阳市委授予“优秀春晖使者”称号;
2007年11月,被评为“开阳县希望工程慈善之星”;
2008年1月,被共青团中央、国家农业部授予2007年度“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获称号;
开阳县禾丰乡拥有得天独厚的种植茶叶的自然条件。2001年,当兵退伍后一直在外发展的曹以杰回到家乡——禾丰乡,经过多方考察、探茶园、访茶农、问茶经,以及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他决定在禾丰乡百花山发展茶业,并于5月成立了贵州青蓝紫富硒茶业有限公司。
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壮大,通过改造老茶园、荒山垦复、荒田荒土再利用以及租用农户土地等多种形式发展茶园基地,从几百亩发展到今天的5250亩。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董事长曹以杰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发展企业经济,带动农户致富”为发展宗旨,走“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三大主题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的企业发展方针。以“公司+农户”为主要经营模式,在“公司+农户”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型的适合于企业和农户双赢发展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承包反租”、推行“茶园认养制”、“茶园租赁”等新型带动模式。现已带动禾丰乡及周边乡镇1000多户农户致富,使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
每到采茶季节,茶园中人头攒动,茶厂机器轰鸣,茶香袅袅。当地及周边老百性不论男女老幼都能够到茶场务工挣钱,甚至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能到茶园采茶,并且一天还能挣到五六十元,手脚麻利的年轻采茶姑娘,一天的采茶收入可高达上百元 ……
茶产业为这里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群众经济收入增加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
通过利用多种模式发展茶业产业,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引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民增收。公司的这种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同行业的认可。
2006年4月,公司被评为贵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07年4月,获开阳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龙头企业”荣誉称号;
2007年7月,“清和翠芽”茶获第七届“中茶杯”优质奖;
2007年9月,公司荣获中国特产之乡开发建设工作“优秀企业”;
作为一名村支书,“少讲空话,多干实事”是曹以杰一贯的工作准则。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他积极推进各项基础工程的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工程。用他的话说,就是“群众最盼、最难、最忧的事就是我要管的事”。据地方财政数据显示,2007年,禾丰乡的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而马头村则是走在前列的先进村,人均收入达到3780元,这是发展茶产业以前村民收入的4倍。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洋溢在村民们脸上的幸福笑容代替了昔日的困窘。
2008年1月,贵州省遭遇了严重的凝冻灾害,开阳县成为重灾区。在这次抗凝救灾和重建工作中,曹以杰带领村干部亲自到每家每户慰问、送物质,确保群众的正常生活。另外,他还积极组织力量——党员突击队参加灾后重建。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遭遇8级特大地震,曹以杰积极组织公司员工捐款献爱心,他个人捐了10000元。另外,还交了2000元的特殊党费。
“自担任村支书以来,曹支书常常帮助我们贫困家庭。”一位受过资助的老人这样说。
“自担任村支书以来,曹支书把他的工资共1万多元钱都捐给了村里的贫困党员。”一位村里的老党员说。
2003年,曹以杰通过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自筹资金40万元,组织人力、物力重修百花公路。
2004年,他又出资65万元修建水利灌溉工程,解决了当地4个村民组350多户人家的人畜饮水、200多亩农田灌溉等难题。这样,使当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经济也随之得到发展。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曹以杰始终认为: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乡亲们富了才算富。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多年来,由于他的热心资助,使马头村20名失学儿童重返了校园,使3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今年“六一”儿童节,他为马头村小学捐赠了价值上万元的电脑,使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另外,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云岩区工商联与县工商联、开阳县交警大队等单位也为马头村小学送来了150套课桌椅、5000多元的学习用品以及其他物资。
作为一名党员,曹以杰身先示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家乡的土地上践行着党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