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健康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大讲堂   >   正文

洪昭光:建设健康中国 关键在预防(节选)

作者: 孙琰   信息来源:健康中心    发布时间: 2018-04-08 责任编辑:

目前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增长过快。高血压患病率仍一直上升28.5%。患病人数约为2.9亿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及慢阻肺已占人口死因构成的80%。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人不是病于疾病,而是病于无知;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愚昧。”同年,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使心脑血管病、2型糖尿病减少80%,癌症减少50%,健康寿命延长10年,生活质量大大提高。预防就是“上工治未病”。 

近日,经合组织28国发表的一项报告显示:近40年来,其成员国国民平均寿命延长了10年。究其原因,第一是健康生活方式;第二是社会经济发展;第三是教育水平提高;第四是医药技术进步。这个结论与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健康各因素中,生活方式占60%、医疗技术占8%基本相符。

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就在于牢牢把握医学的人文本质以及预防为主的正确方向,把医学从“治已病”推向“治未病”。

世上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其中戒烟是重要措施,但是许多人就是知道做不到。知道吸烟有害者占90%,但表示愿意戒烟者仅占50%,对3.85%真戒烟者的戒烟原因调查时,发现其中70%是因病戒烟的,因肺癌、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占多数。  

本地区公众健康素养、科学素养高、健康生活方式好、慢性病患病率下降,这才是人民的希望,健康中国的希望。不然,20年后的中国将是一个病人大国,治病大国,残疾老人大国。

我国著名医学家吴英恺教授一再强调:”高明的医生首先是防病,然后才是治病“。健康教育并非一句口号,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一门含金量很高的科学与文化融合的艺术,要有专门的培养、训练和实践。需要投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需要“用真心,动真情,讲真话,传真经”,需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才能“入耳,入心,入血,入髓”,才能“一听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让文化滋养心灵,让知识变成行为,让健康融入生活。

“健康金三角”——政府、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只要这三方面有前瞻性、全局性的良性互动和协调,一个有高度文化自信、欣欣向荣的健康中国一定会早日实现。 

版权所有    2014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健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