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正式进入6月份了,明显可见身边及社交平台上关于“二阳”的人越来越多。“二阳”后指的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康复后,再次出现阳性反应的现象。
此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曾推断,第二波感染高峰将出现在2023年5月至6月之间,第二波疫情中感染者的比例可能会达到25%~50%。
好消息是,二次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普遍比首次感染时要轻。
但还有个令人不容忽视的情况!
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明确指出:“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不要因为长新冠可能对人类有影响就不敢讲,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
美国《自然医学》:次感染心肺损害风险大增
之前有说法称,被新冠感染就像打了一剂天然疫苗,与疫苗结合能有效预防二次感染重症风险。
但一项发表在美国《自然医学》上的研究,揭示了重复感染新冠会发生什么。研究表明,新冠二次感染会使心肺等多器官后遗症及死亡风险加倍已经有大量证据表明:与未重复感染者相比,重复感染者在6个月后全因死亡负担增加115%,住院风险增加214%,且至少有一种新冠感染后遗症负担增加74%。
此外,重复感染还增加了包括肺病、心血管病、血液病、糖尿病、胃肠病、肾病、精神疾病、肌肉骨骼病和神经疾病等后遗症风险。
与从未感染者相比,只感染过1次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后遗症的风险增加了37%;感染2次的后遗症风险增加107%;感染3次及以上的后遗症风险增加135%。
而其中比较常见的后遗症包括6种:心理创伤,脱发,疲劳感,头痛,慢性咳嗽,肺功能下降。
显然,多次感染新冠,死亡率、住院率和多种器官后遗症是逐渐递增的。且这些健康风险的增加并没有因为接种疫苗而消失。所以,尽量避免多次感染至关重要。
这几种症状也是比较典型的情况,如果你已出现类似症状,一定要引发重视,及时与医生联系,看看是否中招了。
面对当前的形式,该怎么办?
版权所有 2014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健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