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过观察手指甲内的血丝浓度来判断。一般贫血的人手指甲偏白,甚至严重发白;有些人会出现反甲,其特点是手指甲中央凹陷、四周隆起,又名“匙状甲”。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手指甲呈上述表现,请及时就诊。
2. 通过观察自己的眼睑和口腔黏膜来判断。正常人的眼睑和口腔黏膜红润,而贫血者的眼睑和口腔黏膜发白、血丝偏少。
3. 回想自己是否存在体力下降、疲乏、瞌睡、头晕、稍活动就感到心慌气短等情况。如果日常生活中身体发出这些异常信号,请及时就诊。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红细胞是血液中勤快的“快递员”,靠其细胞内部的血红蛋白(Hb)从肺部携带氧气至全身组织,又把全身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携带至肺部排出。当红细胞的数量减少到不能满足人体的需求时,我们就会出现缺氧症状,如乏力、头晕、精神萎靡等。临床通常通过测定血红蛋白来明确贫血的程度。
按照产生机制,可粗略地将贫血的原因分为三大类,即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如缺铁导致的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①按贫血的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②按红细胞形态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③按血红蛋白浓度可分为轻度贫血(Hb<110g/L)、中度贫血(Hb<90g/L)、重度贫血(Hb<60g/L)和极重度贫血(Hb<30g/L);④按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情况可分为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疲劳是贫血最常见的症状,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食欲缺乏、精神萎靡、毛发干燥脱落等症状,成年患者还会出现性欲下降;贫血严重者会出现脸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烦躁等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蹲下站起后头晕,甚至晕倒。
一般来讲,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月经量过多女性、慢性失血(反复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者、胃及十二指肠切除者、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等易患贫血。
一般需要行血常规检查,建议每年1~2次,孕产妇应根据产检需要进行检查。若发现贫血,可进一步行血铁、叶酸和维生素B12检查。有些患者还需要行骨髓检查、风湿免疫相关检查、腹部超声、胃肠镜、肿瘤相关检查等。07
贫血的治疗取决于原因,不同原因,治疗方式差异较大。
缺铁性贫血 通常使用铁剂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患者改变饮食习惯,建议多摄入可补充铁的食物。需要了解缺铁的根本原因,如果与血液流失有关,必须找出引起血液流失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治疗,如月经量过多、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血液流失过多导致的贫血通常比较严重,多以输血来改善贫血症状。如果患者的骨髓无法制造健康的红细胞,可能需要行骨髓移植。长期输血则需要控制铁的含量,必要时需要搭配排铁剂。
骨髓相关疾病引起的贫血 需要根据疾病的种类选用适当的治疗方式,常见的有药物治疗、化疗(白血病)或骨髓移植。
维生素缺乏性贫血 补充缺乏的维生素,通常是叶酸和维生素B12,可通过饮食改变;严重者可额外补充,如皮下或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慢性病引起的贫血 应先治疗引起贫血的慢性病。对于严重患者,可以通过输血或注射红细胞生成素来改善症状。
溶血性贫血 应根据原因进行治疗。
大量失血引起的贫血 通常需要通过紧急输血来补充所失去的血液。
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婴幼儿的需铁量较大,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较高的辅食,易发生缺铁;青少年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量过多、妊娠期及哺乳期,需铁量增加,若不及时补充含铁较高的食物,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铁吸收障碍 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的吸收减少。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的腹泻、慢性肠炎、克罗恩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铁丢失过多 人体内大多数铁存在于红细胞中,长期出血导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如慢性胃肠道失血、月经量过多、咯血、血尿、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多次献血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原因是人体内缺乏合成细胞DNA所必需的维生素B12和/或叶酸及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其特点是红细胞、白细胞等的细胞形态异于正常,细胞功能也有异常,会被人体自身清除。
市面上常见的补血类保健品主要是蛋白铁、多糖铁等,大部分都是铁剂。但并不是所有的贫血患者都适合服用铁剂,如地中海贫血患者,其血液内并不缺少铁,如果再补充铁,易造成铁中毒。所以在购买补血类保健品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
误区2: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
恢复正常就不需要补铁了。
错误。一般缺铁性贫血患者补铁5~10天后网织红细胞增多,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个月后恢复正常。但此时患者体内的贮存铁仍处于缺乏状态,所以不能随意停止补铁。一般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4~6月且血清铁蛋白正常后方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