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健康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与健康   >   正文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7 类高危人群要注意

作者: 王幽 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体检中心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3-27 责任编辑:孙琰

吴小姐体检的时候发现其中一项CA125升高,差不多是最高值的2倍。她查百度发现,发现CA125是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相关的指标。她有些紧张,于是去咨询医生。医生让她不用太担心,过段时间再来复查。


1个月后,她再次复查,这次指标降下来了,回到正常范围。吴小姐一边庆幸,一边又充满疑惑,怎么肿瘤指标能这么快降下来,而且相差那么大,是不是检验结果有问题?

No.1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因肿瘤细胞的相关基因表达或机体对肿瘤产生反应而异常变化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

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肿瘤的发现、肿瘤高危人群的筛选、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类别和发展程度的判断、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评价以及肿瘤复发和预后的预测等。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具有以下特点:

(1)较高的敏感性

(2)较高的特异性

(3)容易检出

(4)良好的指示性,能较快地反映体内肿瘤随治疗或干预的实际变化

(5)可靠的预测性

但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由于肿瘤基因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所以发现“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就十分困难。

No.2

不同的肿瘤标志物预示不同癌症



常见肿瘤标志物
对应的相关癌症
癌胚抗原(CEA)
结肠直肠癌,乳腺癌
甲胎蛋白(AFP)
睾丸癌,肝细胞癌
癌抗原125(CA125)
卵巢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
癌抗原19-9(CA19-9)
胰腺癌,胆管癌,胃癌,肠癌
癌抗原15-3(CA15-3)
乳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前列腺癌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胚胎细胞癌,滋养叶细胞肿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
鳞状细胞癌(气管、食道、宫颈、皮肤)

医院多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和动态观察的方法,以达到提高肿瘤诊断阳性率的目的。

No.3

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疾病意义



通常在医院抽血化验的肿瘤标志物主要是针对肝癌、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肿瘤。

肝癌:AFP>400ng/mL持续4周,或200-400ng/mL持续8周,属于高风险。

肺癌:CYFRA21-1>30ng/ml,非小细胞肺癌阳性检出率为70%-85%;CEA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约50%;NSE辅助诊断小细胞肺癌;SCC辅助诊断肺鳞癌。

前列腺癌:PSA>10ng/mL,患前列腺癌风险系数增加。

结直肠癌:CEA超过20ug/L提示有消化道肿瘤。

卵巢癌:CA125>35U/mL,怀疑恶性的可能;CA125>70U/mL,高度怀疑恶性。

No.4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



首先我们要清楚,每个人的体内都有癌细胞存在,再机体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这些癌细胞会被淋巴细胞“清除”、“消灭”,所以肿瘤标志物不可能会是0,但只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即便查出肿瘤标志物升高也无需过于紧张,可能只是一过性升高而已,也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升高,但不一定是癌症引起的。

(1)正常人群

一些正常组织或良性肿瘤以及炎症反应也可能使肿瘤标记物升高,比如甲胎蛋白升高,可能是肝炎、肝硬化,不一定是肝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可能是前列腺炎,不一定是前列腺癌。

但同样要重视肿瘤标志物,其数值的增加可能是癌细胞的轻度增加。

(2)样品存储问题

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自身原因,可能是容器、抗凝剂、冷链储藏等原因导致指标升高。

(3)药物使用

一些药物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比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

(4)特殊情况

喝酒、睡眠不好,进补食品等因素也会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指标的,例如长期进食燕窝容易刺激细胞过度分化,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对于女性来说,妊娠或者月经前后也会导致结果产生差异。

No.5

这7类肿瘤高危人群要注意!



(1)身体已经出现“肿瘤信号”的人

(2)癌症高发区或有肿瘤家族史的人

(3)严重污染厂矿企业的从业者

(4)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高危人群

(5)身体已经触摸到肿块

(6)三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5-10%以上

(7)近期出现咳血、便血的情况。

除了对高危人群的判断,也要结合自身症状观察,比如长期咳嗽咳痰,痰中有血丝,或是伴有胸痛、消瘦等症状,要警惕肺癌可能。

体检时肿瘤标志物值升高了,不必惊慌,可以先把自己的身体调整好,然后再去复查一次。一般非肿瘤因素引起的升高往往是一过性的,或者仅高出一点点。

如果有非常明显的增高或持续升高,就需要做进一步的全面检查,包括超声、CT、MRI或PET-CT等,结合影像、病理等综合进行判断。


版权所有    2014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健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