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周一期的《党课开讲啦》成为第三党支部党员们暑期的饕餮盛宴,大家按时打开终端,认真学习相关内容。7月15日第三期内容为茹志刚的报告。茹志刚是河南省十大科技名人。成功的研究出“百农64、矮抗58”等小麦品种,获国家“首席专家”称号,为小麦的优良品种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被人民誉为“小麦之父”。

支部成员李光举同志说,我们一要学习茹振钢同志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精神,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二要学习茹振钢同志锲而不舍、科学攻关的精神,促进学院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三要学习茹振钢同志爱党爱国、务实为民的精神。


党支部书记耿广奇同志说,茹志刚教授虽然没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名,但他的成就也很大,是小麦之父,对于我们北方的农业来说,小麦的耕种面积更大。茹教授曾说“我装点大地近三十年,关键是要早早把握人生的春天!”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他赶早抓紧的工作态度,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支部成员徐云燕同志说,茹振钢教授讲述了他自己如何与农业结下的不舍情缘,回顾了30多年培育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和百农矮抗58等系列小麦新品种的艰辛过程和探索科学道理的奋斗历程。茹振钢教授教育了我们要学会感恩;茹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我们要继承发扬勇于创新、不怕吃苦、敢于冒险的学校传统精神,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要锲而不舍,学会享受科研过程中的快乐,才能迎来科研的春天,才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支部成员郭怡萍同志说,在科学研究中,没有“捷径”可走。攀登科学高峰,靠天赋,更靠勤奋,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确保科研数据的完整和准确,茹志刚一株株地手工脱粒,风里雨里,一干就是个把月,抬头满脸尘土,低头两脚泥巴,俨然一副地道农民的模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努力做好科研工作。
金贸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 苏益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