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首页 > 网上党校 > 正文

观海听涛固边疆——记东海舰队某观通旅总工程师方锋

作者:钟江鸽 时间:2016-03-21 点击数: 责任编辑:

浓雾锁山,风雨罩海,东海前哨的崇山峻岭中,战士正操作着探测距离更远、自动判情能力更强的我军某新型雷达,将数百公里外舰载直升机起飞的目标情报传达到指挥所。 东海舰队某观通旅总工程师方锋就是负责该装备的“首席专家”。

“千里眼”之缘

自从1979年选择报考军校雷达专业,方锋的人生就与“千里眼”、“顺风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基层技术岗位学习雷达知识、钻研雷达技术、排查雷达故障,成为方锋30余载军旅画卷的主色调。

2001年新春的喜庆意犹未尽,上级首长把率队培训的任务交给方锋,内容居然是他完全陌生的新型雷达领域。

古都南京春寒料峭,梧桐树上刚刚冒出嫩芽,40余名雷达专业技术干部就踏上了神秘而艰苦的科研旅程。

学校里一没有专业教材,二没有基本图纸;一些原版外文资料由于专业性太强,从业多年的老翻译都无从下手。大家困惑的眼睛聚焦到方锋身上。他们一边学习《频率合成》等基础课程,一边组织翻译外文资料。课堂上,方锋不仅当学员,还当助教,有时教员讲解半天也说不清楚的概念,经过方锋的阐述,大家很快就茅塞顿开。

为了弄明白一个个前所未闻的新名词,方锋通宵达旦翻阅参考资料。在他的影响下,学员们每天早晨天没亮就起床,直到晚上12点才入睡,你追我赶地学习技术。短短3个月,方锋就带领队员完成了一年才能完成的专业学习量。

2004年第一部新型雷达进入安装调试后,旅机关里就很少再出现方锋的身影。“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错过了,后悔都来不及。”方锋撂下一句话,把铺盖一卷,住进了条件十分简陋的高山海岛。

夏日海边的阳光异常毒辣,外场架设雷达天线的施工人员不得不轮班作业,而方锋在工地上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安装过程中,方锋针对东南沿海气候特点提出改进天线架构等建议,全部被采纳实施。新装备“呱呱坠地”,对方锋来说就是最好的休息。

为了掌握电离层对新型雷达的影响,方锋夜以继日地坚守在雷达战位上,连续观察不同时段雷达性能的变化。有时实在困得不行了,就伏在台位上小睡一会。经过连续5昼夜不间断的观察分析,方锋终于摸透电离层反射变化规律,并找出了减少电离层干扰雷达波的有效措施。

发现概率是衡量雷达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为了让“千里眼”炼成“火眼金睛”,春去秋来,方锋累计提出130多条改进意见、研究出多项电路模块修复方案,新型雷达逐渐放下了“桀骜不驯”的身架。

难舍的基层情结

观通部队所属的雷达站大都坐落在炎热高湿的高山海岛上。

一些年轻技术干部,毕业后面对高山海岛的艰苦环境,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方锋每次驻站工作都会找技术干部聊天,思想上帮他们提升境界,生活上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学习上督促他们快速成才。

现任新型修理所副所长曹彦2004年研究生毕业时,因分配专业不对口,工作热情不高。方锋就送给他一本自己的学习笔记。几天后,又主动问他:“小曹,我那笔记掌握得怎么样了?”曹彦忐忑不安地说看不太明白。

“是人才,到哪里都会得心应手。只要愿意付出辛劳,很多好机会在等着你。”方锋的话让曹彦心里踏实了,干劲足了。从此,安装调试、巡视阵地、检修装备,方锋身边多了曹彦的身影。

方锋每次来到观通雷达站,官兵的问好声总是不绝于耳。最让方锋欣慰的是,他的“徒弟”们不仅学会装备检修,还成了扎根基层的爱兵模范。

无止境的创新追求

方锋三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从一名普通的雷达修理技师,成长为我军新型雷达的“首席专家”。

1979年方锋参加高考,恰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来校招生。从小就对雷达有所涉猎的方锋毫不犹豫地填报军事院校,并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被雷达专业录取。

回首当年的选择,方锋依然无悔:“中学时代我就开始关注雷达,这是个一辈子研究不完的大学问!”毕业那年,一直看好方锋的系主任推荐他去当军代表,方锋经过深思熟虑后却婉言谢绝了,他对系主任说:“如果您真的想帮我,还是让我去捣鼓雷达吧!”

方锋在雷达修理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他在海军舰载雷达修理领域名声鹊起,“没有修过的雷达也敢修、能修”。1996年,方锋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被任命为雷达修理所所长。

凭着献身事业、敢为人先、创新开拓、永无止境的精神,方锋先后率队排除100余次故障,带出40余名技术骨干,获得过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Copyright  2018-2021   中共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金融贸易学院委员会

                  建议使用IE6.0以上  1024*768分辨率 真彩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