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首页 > 网上党校 > 正文

大学生王媛媛扎根基层:海的女儿把生命献给大山

作者:钟江鸽 时间:2011-05-16 点击数: 责任编辑:

资料图片:王媛媛

年仅25岁的山东烟台姑娘王媛媛走了,留下的是贵州省江口县闵孝镇近3万群众撕心裂肺的痛。

王媛媛的父母种了一辈子地,他们从来没想过,在大海边长大的闺女,会和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山区产生联系。他们到今天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女儿“看不上”烟台城里的工作,非要跑到偏远的贵州大山里?

如今,王媛媛的父母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今年3月24日,踏出大学校门19个月之后,女儿在出差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因公殉职。生前,王媛媛的身份是贵州省选调生、江口县闵孝镇团委书记、镇党建办负责人。

事发后,王媛媛不幸殉职的消息很快在闵孝镇传开,当地老百姓自发为她守灵。在他们的脑海里,能代表王媛媛的“符号”是:满口普通话的女孩,什么信息都能上网查到的小灵通,总能带来不一样想法的创造者,带领返乡青年创业致富的领路人,帮娃娃维护权益的正直青年……

日前,中共江口县委决定追授王媛媛为“优秀共产党员”。团贵州省委决定追授王媛媛为“贵州省优秀共青团干部”。

团贵州省委书记陈昌旭说,青年团干应该学习王媛媛扎根基层、为青年办实事的工作作风,主动创新服务青年的手段,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海边长大的女孩,也能干好山里的事

2009年,王媛媛从遵义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和家人争执一番后,她以“自古忠孝难两全”的理由,放弃了回老家工作的机会,决定扎根贫困落后的贵州,并通过了贵州省选调生考试。

2009年7月,王媛媛被派到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闵孝镇工作。从这里坐长途汽车到省城贵阳,至少需要八九个小时。

在欢迎选调生的大会上,闵孝镇镇长杨再敏见到了这个即将成为自己同事的女孩:高挑的身材,马尾辫,黑色T恤,牛仔裤,黑框眼镜,运动鞋,书生气十足。

当时,杨再敏心里一直在犯嘀咕,他对一个女孩能否做好乡镇工作并不乐观,甚至对“上级给我们分了个女孩”有些失望。

“她是学美术的,还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山东省,一个海边长大的女孩能干好山里的事吗?也许就是走马观花、四处看看吧。”杨再敏说。

“你到我们这来,不习惯怎么办?”为了试探王媛媛,杨再敏问。

“我适应能力强,在遵义上学4年,早就习惯啦。”尽管很羞涩,但王媛媛回答得很坚定。

当天中午,回到镇政府,同事们给王媛媛安排了寝室——食堂3楼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小房间,一张床、一个方桌、一个小衣柜是她的全部家具。

杨再敏告诉王媛媛,先休整几天,熟悉环境后再投入工作。没想到,下午两点,王媛媛就挤上了到闵家场村组织现场工作的车。

“年轻,我又不累。”王媛媛一路都是笑呵呵的。

在闵家场村,王媛媛见人就问好;开会时,认真记录内容;在一个工地现场,她拿起铁锹,和村民们一起搅拌水泥;晚上在老乡家吃饭,她主动帮主人端茶倒水。

闵家场村大学生村官黄德智说:“就感觉是一个姑娘回到自己村里一样,只是一口普通话,不像本地人。”

回镇里的路上,杨再敏对着王媛媛调侃了一句:“你还挺能吃苦嘛。”

这句调侃,每天都被王媛媛印证着。

用了大约半个月,王媛媛几乎熟悉了所有的办事流程,学会了写报告、写工作简报,并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在这背后,是她每天都在办公室加班到半夜,有时,一杯牛奶就能陪她到天亮。

让老百姓尝到创业带富的甜头

再也没有人怀疑王媛媛是到镇里“走马观花”的。

2009年8月,王媛媛被抽调到镇党建办工作。2009年12月,在全省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中,她通过竞聘担任镇团委兼职副书记。2010年4月,她开始担任镇团委书记。

最让王媛媛着急的是,闵孝镇的绝大多数地方,还停留在靠种粮食维持生计的阶段。在她眼里,不搞高附加值的种植、养殖业,老百姓很难富裕起来。

以峰坝村为例,王媛媛的诊断是,这个村自然条件恶劣,单纯种粮经济效益低下,唯一的出路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

结构怎么调?老百姓怎么才能相信?事情从哪里下手?

王媛媛用上了自己的强项——上网搜索找答案。在网上,王媛媛得知在云南仓溪有一种核桃苗,很适合在峰坝村种植,而且已在自然条件相近的思南县试种成功。

她马上找到峰坝村村支书刘衍成,“我抓紧弄个可行性报告,咱们一起去找上级汇报,争取支持。”

很快,峰坝村调整种植结构可行性报告摆上各级领导案头。这份论证缜密的报告给峰坝村赢得了20多万元的扶贫资金,用这笔钱,村里买了22万株高峰核桃苗。

现在,这22万株高峰核桃苗已经覆盖全村6个村民组,经济效益即将显现。

作为镇团委书记,王媛媛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积极实施团贵州省委开展的“青年创业带富工程”,带领当地青年帮助鱼良溪村种下130多亩葡萄,帮助双屯村引进千亩烤烟种植项目。她从父母果园里精心挑选的两棵苹果苗,也在鱼良溪村铜麻坡上的“黄金梨种植基地”生根发芽。

看到特色种植有了效果,王媛媛认为,光靠村里的几个青年和留守在家的老人远远不够,要想让群众更快地致富,必须把在外打工的青年吸引回来创业,用产业化发展带动结构调整提速。

2010年春节前,看着几个村寨在外打工的青年陆续回家过年,王媛媛用“春晖行动”亲情、乡情的理念,动员外出打工青年返乡创业。

她的方法是,抓一切机会和回家的青年聊天,结合自己山东老家农村发展的实例,推荐自己已经论证好的创业项目。

鱼良溪村25岁的袁杨2010年从深圳打工回家过年后,没有再回深圳,而是在家办起了蛋鸭养殖场。最打动袁杨的是,他从王媛媛嘴里得知,创业可以争取到小额贷款。技术上,王媛媛可以通过上网找资料或者请农技专家帮助,鸭蛋还能跟附近的食品厂签合约,保证销售。

很快,袁杨和两个返乡青年每人凑了两三万元,蛋鸭养殖场开张了。王媛媛还带着几个创业青年一起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团支部,袁杨担任团支部书记。

去年,这个团支部的17名青年分别得到团贵州省委补贴的1000元创业基金,袁杨和两个伙伴准备用得到的3000元,再买800多只鸭苗。

现在,仅鱼良溪村就有100多名28岁以下的青年返乡创业,创业带富的思想已在当地老百姓中扎根。

为了孩子不再淌水上学,她走进县委书记办公室

王媛媛的父亲王德友曾经当过13年村支书,从小看到父亲办事“认死理”,王媛媛也有一种特别的倔强和严谨。

一次,王媛媛带着农技人员到双屯村做培训,聊天时,她得知这个村老马坪组的十几个学生每天都要淌过一条小河上学,那条小河也是老马坪村组150多人出山的必经之路,小河上的桥很多年都没有修起来。

一名村民告诉王媛媛,有一年雨季,小河涨水,下午放学后有8个孩子因为水大没有回家,住在了河边的亲戚家,两个孩子把书包放在岸边,冒险淌水回家。路过的老乡发现河水湍急,岸边只有两个小书包,不见学生,害怕出事,发动了全村老少出来找孩子。好在最后发现是虚惊一场。

“姜支书啊,咱得重视这问题。”听说这个情况后,王媛媛立即转头对双屯村村支书姜启云说。

“这个桥说了好多年了,都没修起来。”姜启云说。

“咱们共产党不是说以人为本吗?保护孩子安全就是以人为本啊,对吧?”

“是这样说,但是……”

“我带你去找县委书记。”

很快,王媛媛就联系有关部门,进山现场勘查测绘,又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了详细论证,在她一次又一次熬夜加班后,一份包含着论证材料、现场图片、可行性分析的“修桥请示”出炉了。

之后,王媛媛叫上姜启云,走进了江口县委书记冉晓东的办公室。在那之前,她只在电视上见过冉晓东。

看了修桥请示,冉晓东很吃惊:一个刚来不久的乡镇团委书记,竟能这样细致地工作。

根据“一事一议”制度,冉晓东当即给县财政局长打电话,协调6万元资金,用于在小河上修建一座旱桥。

如今,这座桥已经修成,王媛媛却没能看到孩子们不用淌水上学的样子。家长们说,一定要在小桥边给王媛媛立个碑,让她天天能听见孩子们的笑声。

大山里最后的坚守

4月7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王媛媛生前的办公室里看到,桌上还放着她的U盘,U盘上还挂着她喜欢的蓝色小猴子,旁边她还没来得及喝的半杯牛奶,已经变质了,但同事们舍不得倒掉。

“东西还在,人好像就没走。”王媛媛的同事王天华说。

宿舍里,还是原来的摆设,墙上贴着她最喜欢的艺术照,小方桌上的“瓶瓶罐罐”显示着主人生前也是个爱美的女孩,地上放着她没来得及吃的6个鸡蛋、3个红薯、一包黄豆和3根香肠。

抽屉里,一个户口本静静地躺着,上面写着:户主王媛媛,女,25岁,籍贯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户籍所在地是贵州省江口县闵孝镇。

王媛媛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里面存满了她的工作资料和文件。

这一切,父亲王德友都没有带走。他说,把这些东西留在贵州,也算是女儿在大山里最后的坚守。

4月13日,在距离闵孝镇2000多公里外的王媛媛的老家,村西边山上,王德友静静地守在女儿的墓边,那是个离海不远的安静之处。

王德友精心选了这块地,希望大海边成长起来的女儿,能随着心愿,和大山一起共眠。(白皓)(来源:《中国青年报》,转自人民网)

Copyright  2018-2021   中共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金融贸易学院委员会

                  建议使用IE6.0以上  1024*768分辨率 真彩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