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我校参加2025年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论坛

发布时间:2025-11-24   浏览次数:次   作者:崔东丽   复审:郭望欣   终审:顿雁峰   摄影:   来源:国际交流处

11月23日至24日,以“AI赋能人才培养·全球智联产教融合”为主题的2025年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论坛在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举行。来自全球10个国家及国内近30所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共计15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商人工智能时代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我校受邀参加会议。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分会秘书长、合肥大学副校长王晓峰表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必须依托更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构建跨境“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新生态。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表示,面对时代变革,应用型高校要主动求变,一是推动“AI赋能”,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场景,强化学生能够与AI协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二是强化“全球智联”,通过搭建高校、企业深度链接的网络,实现课程互通、学分互认、师资共享与科研协同,共同培养具备跨文化理解力、全球胜任力与产业适应力的国际化人才;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将产业需求融入培养全过程,共建师资队伍、共攻关键技术难题。

应用型高校要主动求变。AI正深刻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与人才培养体系,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指出,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把AI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此次举行的主旨论坛上,多位与会代表认为,唯有共同构建“AI赋能、全球智联、产教融合”的国际合作新生态,才能让应用型人才培养真正与时代同频、与产业共振。要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推动产教融合,多位代表谈到,面向未来,应用型高校可以参考国际经验,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与国际合作。

本次论坛不仅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经验共享与深度合作的平台,更是对应用型高校在全球AI浪潮中构建深度产教融合、智能驱动的国际合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通过与会交流,我校代表深入了解了AI+背景下国际产教融合的最新趋势与合作模式,对我校国际处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国际交流处将充分吸收本次论坛的宝贵经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思维,全力推动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向更智能、更融合、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电话:0371-62436470  |  传真:0371-62436336

地址: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文昌路1号 |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国际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