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首页 > 青春风采 > 正文

“让青春在田野中闪光”

作者:职正路 时间:2009-12-13 点击数: 责任编辑:

初次见到张阳,在我们眼里出现的是个一副学生装束的年轻小伙。从他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我们看到的俨然是一个刚踏出校门不久的大学毕业生。“我平时常穿的衣服是迷彩服,这样下田方便”,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今天过来,专门换了身衣服。”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却是去年贵州省唯一一位在中南海受到中央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这种在普通人眼中的反差,却在他对农村改革发展滔滔不绝的讲述中、在他眸子里折射出来的对农村土地的深厚感情中,而逐渐变得微不足道。

泥巴里滚出一颗红心

张阳生在农村、长在农村,2006年毕业于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在校期间他曾是学校出类拔萃的学生干部,农家娃朴实的性格和学校学生会的工作使他具备了乐于助人、任劳任怨的品质。在国家推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这一政策后,也在父母亲的鼓励下,他毅然放弃了在贵阳有相对较高收入和较清闲的工作,经过层层选拔,来到了距家乡不远的贵州铜仁市茶店镇开天村担任村委会科技副主任。

“我想从泥巴里滚出一颗红心”,张阳说。在农村生活了那么多年,他对家乡的情况实在是太了解了,整体落后的面貌、自己的伙伴及其家庭的生活现状使他懂得:农村其实才是真正需要他的地方,也是真正值得自己挥洒青春与梦想的热土。

在任职前他了解到,开天村素有“绿宝石”之称,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以紫皮大蒜品质优良,口味浓香而闻名,但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经济来源主要以个人零散种植为主。就是这样一个好地方,2006年人均年收入竟然不足1000元。通过了解,他更坚定了为开天村乡亲们服务的决心。“我觉得我对他们已经有了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我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致富,去彻底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

当“官”伊始的一次心灵震撼

如今已在开天村任职两年多的张阳对于当地村民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已十分了解,随口便可说出村中情况甚至水窖的数量,但那年刚到开天村的他就经历了一次心灵震撼。

最初,和当地村民打交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多数村民不太信任大学生村官,认为这些所谓的“村官”是一些爱摆架子,只会卖弄书本上的学问却不会干农活、吃不了苦的年轻人,而且任期一过就走人。那时,他为了加强与当地村民的沟通与了解,他常常去菜地里帮忙做农活。一天晌午,一个老人正在土里挖红薯,张阳见状立即上前去帮老人为红薯擦泥,不料老人转过身略带戏谑的口气对他说:“年轻人,别把你的手弄脏了”。“这句话真的对我的震撼太大了”,张阳说。就这样,如何与村民打成一片就成了他首先面对的一道“坎”。

他先脱掉了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常穿的T恤、牛仔裤,换上了当地村民常穿的民兵迷彩装穿梭于田间地头,村民们见到他这身行头感觉顿时亲切了许多,而且看上去体型有些偏瘦的张阳也很能吃苦,他一有时间就帮村民们干农活,由于自己生长在农村,干起农活来驾轻就熟,他初步取得了村民的信任。

查看蒜苗长势

调整产业结构 打开一片新天地

张阳常常说:“其实乡亲们都想致富,就在于能否引导和沟通好。”他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来到开天村后,他每天走家串户调查村情民意,与党员、村组干部、致富能手和群众交流,虚心向村组干部和周围的农民群众请教,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走遍了全村29个村民小组,走访村民910户。

后来,他得知当地大多数人喜欢种红薯,可是红薯的经济效益很低,大部分用于养猪,剩余的红薯除了农民自己吃以外,大多堆积在仓库。张阳产生了疑惑,为什么不用这些土地来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呢?一次,他和一位村民“打赌”:将种红薯的地该种其他经济作物,喂猪用的红薯到市场上去买,试验一段时间后用事实说话。村民们半信半疑的改种了一些经济作物,后来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比原来高得多的收益。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全村掀起了种植经济作物的热潮。说到这里,张阳眉头轻轻扬起,欣慰地说,直到和村民们搞熟了以后才发现其实当地村民的思想也还算比较开明的,只是最初缺乏引导罢了。

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村民大多属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你家种大蒜,我家种辣椒,由于产量小、质量不稳定,导致了农产品严重滞销,开天村的村民们在致富路上遭遇了“发展瓶颈”。难道村民们刚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就此被冷水浇灭吗?张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方面,他白天到地里研究农作物长势和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并到市场了解需求状况,晚上研究土质情况,分析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帮助村民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他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于是他抓紧时间学习国家相关政策,四处查找资料,分析市场行情,联系经销商。

去年,国家派他到山东寿光学习,寿光是闻名全国的蔬菜之乡,这次寿光之行使得他真正看到了村里发展的希望,那就是--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把村民们集中组织起来种植成片的作物,统一种植、统一进行技术培训,这样一来,产量上去了,质量上去了,销路自然打开。

为了进一步让村民们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张阳抓住省文化厅在开天村建立“农家书屋”的时机,多方协调,成立了“科技文化学习中心”,开办了业余团校、民兵夜校等培训班,并制定了详细的授课计划,先后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40余次,有1200余人参加了培训。为了更加充实培训内容,他借前往山东、河北、浙江、北京等地考察学习的机会,利用村组广播宣传、组织观看光碟、集中授课等形式把学到的先进技术一一传授给村民,同时还在村里开设了“农业种养技术咨询中心”。面对村民的诸多疑问,他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解答,尽可能的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经过发展,村里28户发展成为“畜牧养殖大户”,每户年收入超过8万元,村里建立了300余亩草莓基地、500余亩辣椒示范点、300余亩水果基地、5000余亩紫皮大蒜基地,村民年均收入整整翻了两倍,人人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村民们都说:“大学生就是不一样,书读得多,致富点子也多。”

张阳参加第二届大学生村官论坛

冲锋在前的“民兵连长”

张阳由于表现突出,得到了村民以及村委会的肯定,如今他已身兼数职:开天村科技副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副连长、茶店镇团委副书记等等,虽然这使他肩上的任务更加繁重,但他却更加珍惜为村民服务的机会。他说,在这些职务中,自己更喜欢民兵连副连长这个称号。只要穿上迷彩服,他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兵,一个人民的子弟兵,虽然民兵不同于部队上真正的兵,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

担任民兵连副连长的张阳一开始就意识到民兵在村里的重要性。当时开天村返乡民兵达到200多人,这些人文化素质较高、懂技术、年纪轻、有闯劲。张阳暗自在心里盘算着:如果1人帮1户,就将使2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要真正通过发挥好民兵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就必须尽快实现从“跑单帮”到“大合唱”的转变,切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于是,张阳充分发挥民兵骨干的带头作用,积极动员,以退伍军人为主,组织成立了“民兵致富分队”。短短两年间,在全村走出了一条“民兵骨干带头、全村共同致富”的发展路子。

2008年初,贵州出现了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开天村并没有幸免于难。雪灾过后的庄稼地一片狼籍,惨不忍睹,村民们心急如焚、一筹莫展。面对这种局面,张阳担负起自身的职责,充分发挥民兵组织严密、突击力强的优势,积极帮助村民搞好生产自救。春节刚过,他立即组织60余民兵投入灾后重建,清除公路沙石,保障玉铜公路畅通,指导120余户受灾群众修缮蔬菜大棚、维修损坏房屋、搞好生产自救,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减少雪灾损失。铲冰、铺沙、撒盐,为滞留旅客搬行李、送食物,多少个夜晚,他都是和受困群众一起度过,给他们送上最温暖的关怀。

“让青春在田野中闪光”

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他们要感谢张阳。有的村民盛情邀请他到家里吃饭,喝酒。滴酒不沾的张阳一边半开玩笑一边直言不讳地对村民们说:“我特别感谢你们的热情款待,说实话,我不喝酒,是因为我的酒量不好,如果我喝醉了,整天醉醺醺的工作肯定什么也干不好,这样你们还会感谢我,请我喝酒吗?”听了这番话,通情达理的村民们也就不再劝张阳喝酒了,但看着体型偏瘦的张阳仍不忘关心地说一句:“那好,既然你不喝酒,那就多吃点饭总行了吧。”

2008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作为贵州省大学生村官代表的张阳,联合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代表,给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联名写了一封名为《读无字书 做有心人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中锻炼成长》的信,表达了他们这些工作在乡村最基层和农业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的心声,汇报与农民交往的真实感受和服务农村的收获等,5月5日,李源潮部长亲自给他们回了信。

2008年底,经过省、地推荐,张阳作为贵州省唯一当选的“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在中南海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张阳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安逸的生活,要把青春和智慧献给最钟爱的事业,在自己热爱的舞台上展现才华。他常说,自己要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让青春在田野中闪光”!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

Copyright  2017 共青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qgxtw@shengda.edu.cn    电话:0371-6243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