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助新闻   >   正文

第三届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优秀文章摘选

发布时间:2010-03-24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韩炎涛  摄影:  来自:学务处    责任编辑:

为进一步加大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的宣传力度,推动助学政策的落实,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新闻办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指导单位的开展第三届“助学政策 助我成才”系列报道暨征文活动,我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广大同学热心参与,本届活动以“一诺千金,诚信做人”为主题,各系积极组织受资助学生参与此次活动,并在学生放假前做好了征文的宣传、布置工作;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按认真撰写,开学后各系初步筛选优秀文章。此次活动,一共征集文章89篇,经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认真筛选,最终选送了57篇优秀文章。

当地十七大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现已建立并逐步完善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这是维护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现从中摘选两篇优秀文章,以此号召我院当代青年学生养成诚实守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激励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政策帮助下成长成才。

一只包眼里的诚信

文法08汉三:万靖靖

十年,十个春秋冬夏的轮回,三千六百多趟的日月交替,终于等来偿还一笔心灵的诚信债。

——题记

【回忆之一】

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十年前的那个雨天。

那一天的雨像今晚的雨一样,噼噼啪啪地无情地敲击着整座城市。而我面前的那一对年轻夫妇,正小心翼翼地把五万元钱放进我的口中。

没错,我只是一只黑色皮包,一只不名贵的皮包,但是男人却极爱惜地把我抱在怀里,还用他温暖而干燥的大手轻轻地拍了拍我。

走出银行,外面的倾盆大雨让夫妻二人不约而同地往房檐下缩了缩。男人低头看看我,再看看自己的妻子,叹一口气:“还是打的吧,打的安全一些。”

可是,谁都知道雨天出租车不好拦。过了十多分钟,才有一辆亮着“空车”灯的出租车溅着雨珠疾驰过来。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司机。

司机是个好司机,看起来四十多岁的年龄,驾龄应该不短,驾车平稳,技术娴熟,不时地跟后排的夫妇搭几句话,看二人没有雨伞,还把自己的雨伞递了过来。

“不不不,师傅,您看您开车挣钱不容易,我们年轻人淋点雨没什么的。”

“哎呀,你就拿着吧,我坐在车里也淋不着!”

司机声音浑厚,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威严,女人说了声“谢谢”,就不再推辞,接了过来。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司机其实是个好心人,在这个钢铁水泥一般的城市里摸爬滚打,艰苦营生,还能为别人着想,是很难得的。

只是,他也没想到,就是因为他递出去的雨伞,会让男人放下了手中的我——下车的时候,男人把我放在后座上,撑起伞下了车,然后伸出一只手牵过女人,两人相拥着走进了大雨里。

司机就这样,鬼使神差地带着我,离我原本的主人越来越远。

【回忆之二】

送走第二位乘客之后,司机皱着眉将目光投向了我。那一刻,我感到一种被怀疑的不安。

司机是一位好司机,但是人都有那么点好奇心。

他喘着气,拉开了我的拉链……

……

司机没有再接一个乘客,风一样的出租车在雨里飞速碾过马路,发出沉闷的声响。我想我知道,司机要去哪里。

可是我没有想到,司机的家居然会是这副光景。看起来那么硬朗的一个人,居然住在这样逼仄的小弄堂里,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破败,包括司机的老婆。

司机回去的时候,老婆正在厨房里做饭,听到动静,诧异地走了出来。

“今天下雨呀!怎么这么早就收工了?不要挣钱了?!”

“嘘……你小声点!”司机喘着大气,把我从怀里掏出来,小心翼翼的架势,浑身还微微颤栗。

“发什么神经啊,这什么东西?”司机老婆很不屑地甩了个白眼,“啊!天……天呐……”

司机一把捂住了老婆的嘴巴:“跟你说了,小声点!”

司机老婆压低了嗓门,甚至带着点哭腔:“天呐,这……这是捡来的?”

司机点点头,一张脸,阴沉沉的,像极了这鬼天气。

那一晚,这个冷清的家气氛格外僵硬,两个人的所有动作都变得战战兢兢,话题从上高中的儿子,转到了困窘的家庭,再讲到女人多年来的风湿病,但谁也没敢说,留下我,和我肚子里的这笔“天降之财”。

【回忆之三】

第二天,司机回来得很晚。女人把晚饭热了又热,来回踱着步,不时把我从柜子里取出放到床底下的鞋盒里,再从鞋盒把我转移到厨房的大铁锅里,叹息声不断在狭小的房子里回旋。

晚上十一点,男人终于风尘仆仆地回来,还带回一脸懊丧。

没错,那对年轻的夫妻今天随同警察一起找到了司机。两个年轻的人,在司机面前痛哭流涕,司机的心也跟随着冰凉变滚烫,整个人都仿佛在油锅里煎熬。可他还是强撑着,在二人面前拍了胸脯:“你们放心,如果见到那位乘客,我一定一定一定通知你们!”

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司机老婆也颓然坐下,暗暗地抹着眼泪。

我虽然只是一只小小的包,但也可以理解他们的心理。司机是个好人,但是五万元对这个家来说,确实是笔巨款,放在你身上,你能不动心吗?

……

两天后,警察再度上门。夫妻二人紧张得额头冒汗,还是一口咬定,真的没有捡到那笔钱。

【回忆之四】

我过上了暗无天日的生活。

司机老婆用布把我严严包裹,白天藏在柜子里,晚上必定把我贴身放着。

可是,就算是在儿子要上大学的时候,就算是在司机老婆生病住院的时候,他们也都只是把我取出来,看看我肚子里的五叠人民币,只是看看。

十年,对有些人来说快得好像一瞬,对这个家来说却是极其漫长。

十年,这个家和以前一样,困难,昏沉,甚至比以前更加没有生气,因为,这个家对笑声变得吝啬。

十年,每个夜晚,我都可以听到和我一样躺在这张床上的两个人良心的敲打声。

钱从来都是个好东西,谁不喜欢钱呢?可是,我在这里,带着我肚子里的钱,却像是烫手山芋,只给这个家带来无穷的挣扎……

【现实】

现在,阵雨轻轻地拍打着派出所的窗户。而我,躺在派出所的桌子上,尽情地沐浴着十年来第一缕“阳光”。

“同志,求求你,一定要找到失主,哪怕他们再恨我们,让我们赔什么我们都甘愿。”

“这几年过得真的太痛苦了,我们藏着这笔钱,遮遮掩掩,走到哪都觉得有人在戳脊梁骨,这种痛苦,却不能跟朋友说,不能跟亲戚说,太难过了。”

“我们只是想重新抬起头做人,不想再过这种生活了。”

“我们不想等到老得走不动了,还要背着这种羞耻感。”

“十年前,我答应那对小夫妻,如果找到那个捡钱的乘客,一定一定告诉他们,我不仅做不到,还骗了他们啊,十年啊!”

看着这对憔悴的声泪俱下的夫妻,我终于再一次地体会到了十年前那个雨天,司机把伞递给男人那一刻的那种人间温暖。

虽然是漫漫十年,几番寒暑,但他们最终没有完全辜负诚信这两个字。

虽然是迢迢万里,不再谋面,但他们终究还是用行动兑现了对那对夫妻的爱的承诺。

在感恩中前行

07法一:杜婵娟

还记得敬爱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发表讲话中指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中国的崛起和它的大国诚信是分不开的。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新一代的接班人,也必然得继承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个人都在诚信考试保证书上签过字,我们更应做到一诺千金,诚信做人。

而对于我而言,“一诺千金,诚信做人”却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我一直在用心遵守着“诚信”,也一直在“诚信”中感恩。

恍惚之间,大学的生活已走过了一多半;偶尔回首,让人怀恋,使人深思,感恩的心,无以言说。

我来自农村,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一直以来都是以种地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在农村,每个家庭的收都不是很宽裕,很多农村的孩子都没能坚持把学业完成而中途退学,原因很多:有父母反对继续上学的,也有自己放弃学业的等等。而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的大学校园,第一个要感谢的人是我的父母,父亲文化低,但父亲最大的心愿是要我和弟弟上学,在学习方面总是给予很大的支持。记得我刚拿到大学通知书那会儿,看到是三本,我就有些泄气了,复习也复习了,但到头来却依然是考了学费这么贵的一个学校。我不想上,但又不敢给父亲说,怕父亲失望。等到快开学的时候我依然没有准备任何行囊。但有一天父亲从外面回来,买了一整套生活必须品对我说,快开学了,我给你买了点生活用品,要上大学了,咱这回也啥都换新的。”父亲笑了笑又说:“旧的就放家里以后用吧,虽然咱家不富裕,但这大学要上。赶快把上学需要的东西收拾一下啊。钱的事你不用担心,我和你妈能挣。你只要在学校好好学习就行。”而我却在坐在那不停的流泪……

带着父母凑够的那么多学费 踏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我就暗暗发誓:我要好好学习。在大学的每一刻我也都在提醒着自己,我是农村的孩子,不能和他人攀比,我今天的学习生活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我要努力!

在学校由于我家庭条件困难,学校在各方面都给了很大的帮助,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下,我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并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我也深深的知道这份支助,包涵了同学们对我的支持,老师对我的肯定,是学校给我的一个机会。感恩的话无以言表。

今年又一次领到了国家助学金,为父母减轻了很多的负担,也使我更加自信的在这个校园里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予我的厚爱。所以我要诚信做人,踏实努力,在感恩中生活,在感恩中学习,只有自己成才方可报答他们的一片苦心。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会时刻铭记古训,用自己青春的翅膀带上感恩飞翔,去努力实现我的梦想,还给社会一片阳光。奉献青春,燃烧激情,一诺千金,诚信做人。

版权所有: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咨询投诉电话:0371-62436226  资助咨询投诉联系人:刘老师 张老师  邮箱:101379@shengda.edu.cn

地址: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行政楼二楼20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