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大学德育环境

发布时间:2007-04-13  浏览次数:次   来自:    责任编辑: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更好更快地成人成才,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人”,就是使大学生学会为人处世,懂得做人的道理,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才”,就是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成果武装大学生,使他们有知识、有技能、有独特的才华。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各高校面上的工作已开展起来,有的已落实了一些措施,但还须在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加大力度,下大功夫。

    从我国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机制看,“成才”教育的条件好,有保障,而“成人”教育缺乏实效性和紧迫性。学校的硬件建设越来越好,设备新、环境好、技术先进、师资业务水平高,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有的高校有大楼缺思想,有漂亮的校园缺向上氛围,有业务大师缺灵魂指导,有的是只管理不育人,只教书不育人,只服务不育人。有些学校的管理人员对待学生像 “管教”,有的教师对学生只讲业务不讲做人。这些现象都是阻碍学生“成人”的问题,急需解决。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社会中,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培养出“地球村”中的合格公民。尽管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也不能因此而降低“精英”标准。立足现实,转变观念,首先要解决育人的思想问题。主要是指高校的各级领导、教师。因为如果育人的思想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解决大学生“成人”与“成才”的问题。例如,有的高校领导认为:“大环境不好,在高校的小环境中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被放在其它工作之后。在落实这项工作时,会可以开,话可以讲,文件可以发,但效果怎样就被忽视了。”在教师中有人认为,只要把课讲好就是好教师。从而只教书不育人,只讲业务,不讲“做人”。有的教师公开说,学生如何“做人”靠他们自己,我们讲点道理能解决什么问题?殊不知,如果教师都是这种思想,又如何育人呢?还有的教师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只要课时数量,不顾课程质量,不认真备课,知识老化,授课效果不佳,本身就没能把人做好,对学生是什么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放大环境,圈小环境,建立自己的良好小气候区。放大环境,就是把学生放出去,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去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我们不可能把学生每天都关在校园中、锁在房子里。更何况现代的网络信息,各种媒体的信息,现代通讯带来的各种信息等,都随时在影响着学生。我们的大学现已成为有围墙的“无墙”大学,学校就是社会,社会包围学校。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大胆地把学生放出去。

    圈小环境,就是控制自己学校的良好教育环境。虽然把学生放了出去,但他们受到的良好教育,尤其“成人”与“成才”的教育,是刻骨铭心的,放到社会之后,对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就有了抵抗力。

    建立自己学校的良好小气候区,无论社会多乱,但学校不乱,让在校的学生都“成人、成才”,不但能适应社会,而且可以改造社会。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高校必须练好内功,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在我们的小环境中把学生培养得身心健康。有人说:“现在是5+2现象,学生周一至周五在学校接受了5天良好教育,可周六、周日两天在社会上就把我们的5天教育‘刷新’了。得出的结论是:学校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早晚到社会上也得变。”面对现实怎么办?只有一条,那就是把学校自己的良好小气候区建设好,让学校生产的“产品”耐用,不怕侵蚀又不老化。

    科学调整国家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必须体现出以德为首的真正地位。现在的所有文件和领导讲话中,都大谈德育,大谈德、智、体、美。德育第一,党的教育方针也十分明确,可真正落实起来有差距。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的政策导向还有问题。例如,高校的领导们急于盖大楼,引大师,培养教授、博士,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而育人的工作是慢功夫,又缺乏具体评价标准,为此,从上到下,都愿意抓明的,不愿意抓隐的。对高校的评价中,有哪一所学校由于德育工作突出而排名靠前?还不是有大师、有大楼、有科研、有文章、有奖项的往前排?德育工作在其中虽然占有一定的分量,但远远不能解决以德为首的问题。因此,必须从评价标准、机制和体制上下功夫,寻找突破口,真正解决大学生“成人”与“成才”的问题。(吉林化工学院党委书记  汤永春)

版权所有 2011-2017 中共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学院总支委员会
地址:河南省郑州新郑龙湖镇文昌路1号       电话:0371-62436341、62436314         邮编:451191      E_mail:yxdzz@shengd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