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大关系趋势 经济关系密切政治风险增加

作者:刘晓川 时间:2007年3月29日 责任编辑:

3月4日,陈水扁在一个“台独”组织的聚会上,公然抛出“四要一没有”主张,声称“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3月5日,大陆国台办负责人发表讲话,指出陈水扁在“台独”分裂道路上又迈出了危险一步,并重申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

展望新的一年,两岸关系将危机与契机同在、“台独”挑衅与和平发展并存,岛内政局充满扑朔迷离、令人捉摸不定的变化。

  两岸三大关系发展趋势

  徐博东

  政治关系与岛内选举

  未来一年中,岛内面临两项重大选举,即今年底的新一届“立法委员”选举和明年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这两场选举,蓝绿两大阵营都势在必得。

  腐败官司缠身的陈水扁及其亲属、亲信、民进党官员等,尤其是执政七年政绩不佳的陈水扁,为了保住民进党的执政权,肯定会不惜挑动岛内族群对立,炒作“急独”议题,挑衅两岸关系,以图转移台湾民众的视线,赢得选举。

  推动所谓“正名”,借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是民进党主导选战议题、破坏两岸关系的首选手段。因此,可以预计,随着岛内选战的日益白热化,陈水扁及民进党推动“台独”分裂活动路线、破坏两岸关系的动作势必不断加码。若如此,两岸关系紧张的可能性加大,台海局势就不容乐观。

  未来岛内政局的变化有以下两点颇值得关注:其一,陈水扁“机要费”案司法审判的进展情况;其二,“立委”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选情是否对民进党有利。换句话说,上述重大事件的发展只要有一项对陈水扁不利,都不排除陈水扁会狗急跳墙、破罐破摔,为求乱中脱困而制造重大“台独”分裂活动,挑起台海局势的动荡与冲突,火中取栗。

  经济关系进一步密切

  与政治风险增加相反,未来一年两岸经济关系却有可能会进一步密切,互利互惠的经济交流交往势将持续发展。两岸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规律。这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过去十多年间,无论是李登辉的“戒急用忍”抑或陈水扁的“积极管理”,都无法阻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据商务部资料显示,去年两岸间接贸易首次突破一千亿美元,比前年剧增近两成,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没有人可以否认,一旦失去了大陆市场,台湾经济将面临极大的困境。

  二是大陆积极推动扩大两岸交流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与措施。近几年来,大陆各有关方面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想台胞之所想,急台湾民众之所急,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台商台胞福祉、有利于扩大两岸交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已经陆续出台或即将出台。这些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必将有力地推动两岸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密切与发展。

  三是台湾当局对其两岸经济政策的被迫调整。坚持“台独”的陈水扁蓄意阻挠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但其政绩不佳,岛内经济低迷萎缩,贫富差距拉大,民众痛苦指数上升,迫使民进党当局在两岸经济政策上作出局部的、适度的调整,以争取工商企业界和中间选民的选票,这也是陈水扁维系民进党政权、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因此,不排除陈水扁当局会争取两手策略,推行所谓“政经分离”的对大陆经贸政策。

  对大陆而言,无论何党何人在台主政,只要其政策措施对缓和发展两岸关系、维护台海和平有好处,对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有好处,大陆方面都欢迎。这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

  民间交流继续扩大

  “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台湾的主流民意。近几年来,尽管“台独”分裂势力猖獗,但两岸民间交流仍不断扩大。这种现象既是对陈水扁及民进党当局推行“台独”路线、威胁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必然反弹,同时也是两岸经济、文化关系日益密切的必然反应。

  以连、宋访问大陆为契机建立起来的两岸政党交流新模式、新平台,为两岸的民间交流交往注入了强大推动力。近年来,海峡两岸各种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专业、不同族群的民间交流方兴未艾、势头强劲,人员往来络绎不绝。事实上,前述有利于两岸关系缓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之所以能达成共识并得以部分贯彻落实,在很大程度上端赖于国共两党和两岸民间交流的积极推动。可以预期,在新的一年,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必将进一步向广度与深度扩展,任凭什么力量都无法阻挡。

  总之,展望新的一年,两岸关系势将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景象:“台独”挑衅危险增大,两岸经济交流持续发展,民间交流不断扩大。政冷经热,时寒时暖,充满变数。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努力下,能挫败或遏止“台独”分裂势力妄图推动“台湾法理独立”的图谋,消除危机。同时,抓住契机,扩大两岸交流,促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稳定发展。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

版权所有 2011-2017 中共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学院总支委员会
地址:河南省郑州新郑龙湖镇文昌路1号       电话:0371-62436341、62436314         邮编:451191      E_mail:yxdzz@shengd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