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204期 [2008-10-16]
发布人:王敏华  来源部门:院长办公室  浏览人次:次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1日   责任编辑:

第一版:学院新闻

崔院长深情寄语 第一课蕙风暖心

为使2008级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初步确立与大学生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根据学院工作安排,院长崔慕岳教授于9月27-28日上午在思源会馆向全院2008级新生作了两场精彩的入学教育报告。

报告会上,崔院长首先代表院领导向广大新生加入升达这个大家庭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概况及创办人的办学理念。他从学院的创建历程、办学定位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学院的概况;并对创办人的办学理念,升达的校训,升达的精神,创办人的“三三三制”办学要点和我院的办学思路等做了深刻阐释。

随后,崔院长强调指出,全体新同学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要心存善良、心存感激、心存宽容;要勤刻苦、多努力,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栋梁之才。他还向全体新同学提出了3点希望:一是希望大家“博览群书、勤于思考”;二是希望大家“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三是希望大家“理想远大、知行统一”。

最后,崔院长朗诵了著名诗人流沙河的诗——《理想》,为整场报告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崔慕岳院长以其幽默诙谐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对新生学习、生活、做人、做事等作了细致而又生动的指导;为2008级新生尽快完成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和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办    沈定军)

缤纷舞台精彩演出    高雅艺术陶醉师生

中央歌剧院携《图兰朵》来院演出

10月14号晚,思源会馆内流光溢彩,灯火辉煌。2008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

央歌剧院携歌剧《图兰朵》在这里隆重演出。中央歌剧院院长刘锡津、书记柏玉华、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等出席了演出现场。我院党委书记吴金良、院长崔慕岳、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驻校董事王淑芳、副院长张洁、张金安及2000多名师生共同观看了此次中央歌剧院的专场演出。

此次专场歌剧音乐会,上演了由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世界著名歌剧《图兰朵》。音乐会由剧院艺术总监俞峰执棒,柳红玲、立爽、么红、关致京、孙砾、李想、李兵、王海民、张鹏等担任剧中主要角色。歌剧由中央歌剧院合唱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进行协作演出。

演出前,崔慕岳院长致欢迎词。他向中央歌剧院领导及170多名艺术家和演职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演出在欢快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演出人员向观众介绍了《图兰朵》的创作背景、剧情和剧中包含中国经典歌曲《茉莉花》音乐元素的背景。在三幕五场的演出中,场面气势恢宏、波澜壮阔。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演出,诠释了艺术的魅力,歌颂了真善美和爱情的伟大。观众深深地陶醉于这艺术的海洋中。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等组成。

由省教育厅组织的这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歌剧为载体,进一步推进了高校高雅艺术的普及。此次演出,不仅让我院师生从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养,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我院的校园文化生活,为我院和谐校园的创建增色添彩。

(学通社    媛   磊    韩莉婷)

在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央歌剧院专场歌剧音乐会上

崔慕岳院长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根据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计划安排,今晚,中央歌剧院的170多名艺术家和演职人员,给我们带来了丰盛的音乐艺术精神大餐。

中央歌剧院是国家级的艺术表演团体,在海内外久负盛名,拥有一批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家和经典的演出剧目。今天,我们能在升达学院思源会馆,在现场欣赏他们的演出,聆听他们的天籁之音,这是升达的幸事,也是在座每一位师生十分难得的机会。

同学们,在你们成人成才的过程中,艺术教育,特别是高雅艺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她能提高你们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正如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说:“音乐艺术的作用有三点,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精神享受”。让我们大家在这个难忘的夜晚,去品尝收获、净化心灵,感悟美的享受吧!

最后,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的领导、向中央歌剧院的艺术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谢谢!

20081014

欢声笑语庆国庆      载歌载舞迎新生

又是一年秋来到,升达园里添新貌。10月9日晚,思源会馆里灯火通明,异彩纷呈。我院2008年欢度国庆喜迎新生文艺汇演在这里隆重举行。院长崔慕岳、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驻校董事王淑芳等院领导出席了晚会。

晚会在欢快活泼的舞蹈《one more time》中拉开了序幕,艺术系的《民歌联唱》婉转悠扬;会计系的舞蹈《戏魂》精湛绝伦;中原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的现代街舞动感十足;文法系的诗朗诵《山雀子噪醒的江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静安详的美丽画面;相声《我爱读书》语言诙谐幽默,表演绘声绘色;艺术系的《爱你的两个我》旋律优美,感情细腻;歌曲《卓玛》旋律优美动听,充满民族风情;舞蹈《搏了,哭了》,动作铿锵有力,表情丰富生动。晚会在喜庆的舞蹈《欢天喜地秧歌情》中落下帷幕。

古典与流行结合,清新与激情共存,整台晚会气氛热烈,高潮迭起。美妙的歌声,欢快的舞蹈,让大家融入了欢乐的海洋。演员们优美的歌声、激情昂扬的舞姿,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给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和文化大餐,也是升达学子以实际行动庆国庆、迎新生的表现,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演出结束后,院领导走上舞台和演员们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这场晚会,充分展示了我院学生爱国爱校、奋发向上、积极蓬勃的精神风貌,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加深同学们对我院校园文化的理解,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学通社    边亚楠    薇)

第二版:校园生活

升达园跳动的音符

——我院社团活动综述

五彩升达园,活跃着一群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群体,他们为丰富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就是一直活跃在我们身边的各种社团。秉承“为学院的文化添彩,为学院师生服务”的宗旨,从成立至今,他们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十几年的辛勤耕耘,我院社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创新,成绩卓著。升光书画社、梦盈文学社、青年志愿者协会、英语协会等一批在同学中有着广泛影响,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精品院级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我院升光书画社至今已有13年的历史。社团成立初,创办人亲笔为升光书画社题词:“丰富传统文化,创作艺术精品”。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校园文化气息,他们先后邀请了省书协副主席李刚田、常务理事胡秋萍等知名人士来院举办书画讲座,举行多次大型书画展,并成功组织了多次书画比赛。书画社连续10年荣获优秀社团称号。

梦盈文学社是我院成立较早的一支以文学和艺术为根基的综合性社团,自建立之始,为我院的发展和学生活动的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文学社在国学讲座、歌曲大赛、军民联谊等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推出了文艺沙龙、文学艺术交流会、义务助教等特色活动。

其他如读书会、安琪摄影社、佳幕交谊舞协会等社团也一直活跃在校园一线,为美丽的升达园增色添彩。

今年以来,院团委认真贯彻、落实社团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社团积极开展活动,不断优化社团结构,大力打造精品社团,开展精品活动,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素质拓展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今年5月,为了更加合理地优化社团资源配置,增强我院社团的活动能力。在我院团委的领导下,院社团联合会对我院社团做出了调整和变革,一些社团被合并、撤销,一些系级优秀社团升格为院级社团,还有一些社团由院级降到系级。通过改革,我院的社团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服务师生的意识也进一步深化。

院团委还鼓励学生社团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加强对外交流,扩大社会影响。举办了第六届“七彩之春”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百花争艳,异彩纷呈。

时代变迁,放眼未来,我院社团在院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务实创新,不断开拓进取,我们有理由相信社团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

(学通社       磊)

全国国际标准舞公开赛摩登青年组

我院栗元辉李铂冰获第一名

10月1日晚,在全国国际标准舞公开赛上,我院体育部栗元辉老师和资讯系李铂冰同学发挥出色,从参加决赛的6对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摩登青年组第一名。

本次全国国际标准舞公开赛,由河南省国际舞蹈协会主办,在河南省体育馆隆重举行。有7个省份60多个代表队参加此项比赛。

在摩登青年组比赛中,栗元辉和李铂冰通过华尔兹、探戈、快步、维也纳华尔兹4支舞的比赛,获得了这一优异成绩。全国国际标准舞职业冠军尤谊向他们颁发了奖杯和证书。

(体育部)

“校庆杯”首届交谊舞大赛落幕

我院“校庆杯”首届交谊舞大赛于10月13日晚在艺文广场圆满落幕。经过激烈角逐和评委严格的评审,最终,王钰文和杨阳获得全能组第一名,刁东洋和胡威委夺得慢三项目的冠军,黄玉沛和刘林郁获快三项目冠军。

此次比赛由院体育部主办,佳慕交谊舞协会承办,共有来自全院各系的数十对选手参加了这三个项目的比赛。院体育部交谊舞教师栗元辉、国家一级舞蹈演员禹晓丽等做为评委和现场数百名观众一同欣赏了比赛。

本次大赛,为十五周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厚礼,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魅力的舞台。

(学通社    李云龙    纪琳娜    陈梦昕)

贴近读者 周到服务

图书馆服务宣传月活动有声有色

为向读者展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服务项目,增进对图书馆的了解,近日,图书馆举办了每年一次的主题为“贴近读者,周到服务”的服务宣传月活动

图书馆通过宣传栏、条幅、宣传板报、网站等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图文并茂地向读者介绍了有关使用图书馆的知识。

10月13日-17日,图书馆开展了咨询活动周和书刊推荐周,现场解答读者遇到的疑难问题、征求读者的意见和要求。

此外,图书馆还开展了向读者征集“文明阅读提示语”和“我与图书馆”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以期在我院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

服务宣传月期间,将由信息科、流通科联合举办内容为“有效利用图书馆”的3场报告会。

10月28日—11月3日,图书馆还将与院书画社、摄影社联合举办迎校庆书画摄影展。

(图书馆    刘靖雯    学通社    瑞   石玉龙)

多媒体教育软件获奖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第十二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评选结果。

我院有5位老师的作品获奖。其中,王洢楠老师的“网球发球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张玉灵老师的“函数的有界性”获一等奖;刘前红老师的“现代广告学概论”和崔振文老师的“数列极限的S-N”获二等奖;刘成瑜老师的“设计色彩”获三等奖。

(科研处  丁智学)

漫漫征途

陈东磊:男,2003年毕业于升达资讯系,现任华东地区校友会副会长、松江校友会会长。

转眼间,离开升达已5个春秋,回眸这一千多个拼搏的日子,几许欣喜,几许辛酸。

说起来,你们也许不相信,我到上海求职是同学们“激将”激出来的。本来,父亲在漯河已为我找好了工作。毕业前夕,同寝室的6个哥们在一起海侃神聊,谈到理想时,我把自己不知背了多少遍的,也不知能不能实现的理想重复了一遍:“在双汇一月拿一千多,几年后买个房子,娶个漂亮老婆,生个可爱儿子……”“越听越像井底之蛙,有胆量出去闯闯啊!还不是底气不足。”平时很少挖苦人的老猫抛出了一大堆尖酸、刻薄的话。

“明天我就和你们一起到上海去找工作,看看有没有真本事。”盛怒下,第二天,我就和3位同学出发了。

在上海,我们7个人挤在一间14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每天要徒步走50里地,赶3场招聘会,在网上发一百多份简历。很幸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刚工作时,我看看周围的同事,多是名校的高材生。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几乎每天都是7点多一点就坐到位子上,晚上10点以后才离开公司。我拼命地学习公司的业务流程、网上先进的程序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帮着同事写那些别人都不愿意写的枯燥的代码。

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半年挥洒的汗水换来主管的青睐,我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在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中,我接触到更多的业务,也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和别人相比,我们升达人多了一份服从。能在严格的校规下熏陶四年的我们,难道还会在意那些相对来说宽松许多的公司制度?

和别人相比,我们升达人多了一份奉献。能常年坚持每天早晨捡树叶的我们,难道会在乎比别人多付出点体力或脑力劳动?

和别人相比,我们升达人多了一份整洁。能把整理宿舍内务的一半精力拿来整理办公室,就能使自己的工作环境干干净净。

和别人相比,我们升达人多了一份灵活。和传统教育相比,我们更重视动手、务实能力,我们拥有比别人更多创新的灵感。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也抱怨过严厉的校规,气恼过检查内务的楼管员;现在,我们才真正意识到,我们养成的强烈的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团队意识,这是升达给我们的特有的财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我们公司8个中高层主管中,有3个是升达人;15个核心成员中,有9个是升达人;公司3万人使用的系统,每天2个多亿的进出口系统核心技术大部分都掌握在我们56个升达同仁手中。

饮水思源,现在我们的一切都是在升达的基础上起步的,所以,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来报答母校。3年来,经我们推荐,有95名升达毕业生顺利通过面试在我们公司任职。

校园短波

深入学生宿舍

为进一步帮助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9月24日,企管系团委学生会组织团学干部深入新生宿舍,开展主题为“志愿服务新生,共筑美好明天”的活动。

(企管系通讯部)

新生歌咏比赛

10月5日,会计系2008级新生歌咏比赛在体育场隆重举行。参加比赛的近千名新生,分别演唱了《黄河大合唱》、《军中绿花》、《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

(会计系    晶)

教师高校调研

9月19日,营销系物流电子商务教研室组织部分教师到郑州航院、省商业高专、中州大学,进行调研,并与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营销系  刘晓川)

网络协议讲座

9月27日晚,应资讯系邀请,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振兴教授来我院,在外语楼多功能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下一代互联网络协议--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讲座。

(资讯系    娟)

学习抗震英雄

为使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崇高师德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9月25日下午,资讯系党总支举办了一场学习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英雄人物座谈会。

(资讯系    苗淑娟)

职业生涯规划

为帮助学生更好规划未来,提高就业竞争力,国贸系举办了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月活动。10月9日晚启动仪式在龙湖报告厅举行。

(国贸系通讯部)

外语征文比赛

为迎接十五周年校庆,提高外语写作水平,外语系组织本系学生开展了英语和日语征文比赛。征文活动历时一个多月。经过认真评比,2007英语4班的赵冰悦同学获一等奖。

(外语系   张艳波)

电子商务认证

10月14日晚,应营销系邀请,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认证高校合作经理邵玉娟,在外语楼多功能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电子商务认证”的报告。

(营销系通讯部     璐)

学务处邀请郑大教授对辅导员进行业务培训       王敏华/摄

第三版:文化教育

 

广亚锦言拾粹

第六篇    快乐感悟

四十四、凡事斤斤计较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也难有真正的快乐

有一句格言说: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大地无垠,大海辽阔,天空茫无涯际;然而,人发明了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宇宙飞船,能翻越高山,横渡大洋。人征服了大地、海洋和天空,人的想象力无比丰富,人的智慧无穷无尽,人的胸怀应该无比宽阔。

生活中有一些人,遇事总爱斤斤计较,为一点蝇头小利,争得面红耳赤;为争一点钱财,兄弟反目,父子成仇。这样的事例,经常在报纸上看到,电视上也有反映。这些人的心胸显得太狭窄了。人际交往中,锱铢必较,生怕自己吃亏,一分钱看得比磨盘还大,这样的人会有真正的朋友吗?这种人利欲熏心,每日为私利而孜孜营求,会有真正的快乐吗?

按照佛教的理念,人生有缘才相聚。父子、兄弟、乡邻、同事、朋友,今生有机会在一起聚首,是难得的缘分,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搀扶才对。“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吃桃根,李树代桃僵。这“李代桃僵”的故事启示我们,兄弟遇到危难事,兄或弟要不惜一切进行救助,必要时甘愿舍弃生命。如今,父为子捐肾、弟为兄捐肾,还有捐献骨髓干细胞,事例多多,这是亲情的作用。也有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干细胞的,是人道主义的爱心发扬。光大人间的爱心是正道,是令人敬仰的品德。为亲情,为人道,连肾脏、骨髓都能捐出,还有什么得失值得斤斤计较呢?

广亚从来不是爱斤斤计较的人。与任何人共事,我总是先把吃亏放在前头,从来不曾想,也从不曾占过任何人的一点便宜。这是我父亲遗留给我的好特质。父亲生活在农村乡间,干什么事总是吃亏在先,为公益事,如建学堂,他很热心,捐钱捐物,从不吝惜。我回大陆创办郑州升达学院,购买的校地原先都是附近农民的土地。为做好敦亲睦邻,我除了指示学校经手办事的人员聘用当地人员到学校做清洁工、电工、宿舍管理员外,还在其他一些方面为村民提供方便。如一些校地未开发前允许农民耕种,学校运进建筑材料允许农民到校内卸车赚些外快等。这样做,使社区关系比较融洽。

广亚平常与人交往中,也从来不小家子气。我平生讨厌那种尖酸刻薄,遇事只想沾便宜的人。在升达学院十多年持续不断的建校施工中,我一贯严守合同,按期支付建筑队的款项,从不拖欠;对于工程进度快又保障质量的建筑队,我还适时给予奖励。总之,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缠。建筑队的负责人遇到什么问题,乐意与我交谈。他们认为我办事爽快,讲究信用,时间一长,成了朋友。但我也并非那种可蒙可混之人,我能守住底线,特别注重建筑质量,绝不含糊迁就。而在细枝末节上,我不喜欢斤斤计较。

刻薄者无朋,吝啬者寡友。古人有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世上精明人很多,但精明过度了不一定就好。与人交往,总想占人家的便宜,人家也不是傻子。你斤斤计较,十分抠门,朋友便会离开你,你最后必定成为孤家寡人,哪还有什么快乐可言?所以,人啊,不要那样的小肚鸡肠,不要那样目光短浅,要学得豁达一些。我在前边的文章中讲过“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的道理,金钱并不能使人快乐,有多个知心朋友,推心置腹,困难相助,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抓教风    促学风   上台阶

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大力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讲话精神,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

教风,顾名思义就是一所学校的教师教育风气、风格和风尚;它体现在教师人格、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涉及教师的政治觉悟、道德观念、精神风貌、知识水平、治学态度和育人方法等。学风,是一所学校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作风;对学生来讲,则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一贯表现的态度和行为。优良的教风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帮助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训练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高效的学习能力。

一、倡导厚德博学的教师人格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持怎样的精神状态、表现怎样的人格风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学习目标的确定,也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这种影响常常是无形的、潜在的,又是长远的、深刻的;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在这方面,我国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厚德”,出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即广厚之德。犹如“大德”,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气势厚实和顺,故能载生万物。厚德,就是要求教师品行端正,宽厚仁爱,加强道德修养,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先贤们在《中庸》中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勉励学子们要在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宽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涉猎相关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教给学生丰富的、有用的科学知识,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深厚的道德修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感染学生;必须具有真知灼见、真才实学,以学识吸引学生。所以,教师要孜孜以求,不断修炼自己的思想道德, 广博地获取知识,追求学识上的渊博,专业技能上的精湛,以丰富的新鲜知识滋润学生的成长,带领学生在智慧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二、增强改革创新的教学观念

为落实高级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也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创新,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转变过去那种传承式教学方式:教师的职责应该由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转变为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实践,教会学生拥有自学的能力和方法;同时,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如何做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情商”;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特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成为所谓的书呆子,而在于启发、激励、管理并指导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掌握“为学之道,为人之道,为事之道”。这与创办人强调的“读书的目的:一为做人,二为做事”是一致的。而这些,正是能使广大学生受用一生的,具有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高度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师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潜心钻研,改革创新。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专门的知识,更要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自学、自立和自理能力,做到“笃学求是,知行并重”。

三、体现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

改进教风的根本要求是教师提高责任感,充分理解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三尺讲台,是神圣的,科学知识、人生道理,都包含在这三尺讲台中,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品质”问题。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履行责任。这也是创办人强调的教师要敬业。追求“品质”,即要恪守尽职,一丝不苟,热爱本职工作。教师的教学态度不仅决定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我们不仅要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做到知人善教;还要把教学当作一种事业,要全心投入,探索教学规律,努力奉献,追求成功;更要把它看作一种艺术,要博取众长,精心设计,不断创新;寓教于理、于情、于乐。要努力贯彻创办人提出的“三心”原则,忠于职守,勤恳工作,用真知去引领学生,用真情去感染学生,用真善去熏陶学生,用真爱去感召学生,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似春蚕吐丝、春雨润物,默默奉献,全身心投入。

四、建立严格有序的教学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是升达一贯的传统,建立严格有序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也是优良学风的根本保证。教学质量监控涉及教学全过程,做为教师,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程度,认真备课,写出教案,遵守上下课时间。教风正,才能学风正。教师要贯彻落实学院各项制度和创办人提出的“三严”、“三守”和“三特色”原则,严抓考勤、课堂纪律,批改作业和组织考试等环节,切实带领学生深入实践,调查问题,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撰写实践报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坚持贯彻落实学院五级听课制度前提下,组织教师认真开展教评活动,通过教评,指出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绩效”。

总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依据崔院长的“泡菜坛子”理论,要想培育优秀的人才,要使我们的学院、教师和学生得到社会的信任和认可,要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关键要拥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各职能部门、各位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教风建设,提高责任意识,以教风促学风,把我校教风、学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共科部     云    单国新)

西行漫记

去年暑假,我同一要好的朋友,千里走双骑,骑车去河西,在“丝绸之路”上艰苦跋涉了16天。

7月8日,西安,买了自行车与睡袋,中午,我们出发了。

天公不作美,刚离开西安就下雨,我们用雨衣裹住睡袋,浑身却淋了个透,索性,在雨中狂奔。第一天,至周至。

第二天,沿着310国道一路向西,追赶落日。路过海拔3167米的秦岭最高峰太白。夜晚,在一小学旁搭起帐篷。半夜,下起大雨,幸好有屋檐挡着。听外面大雨滂沱,有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无助与孤独。

第三天,310国道大修,只好绕道而行。过宝鸡,上312国道。老天的脸说变就变,白天晒得我们靠“霍香正气水”降温,晚上又是阴云密布。到陇县,本想借学校操场搭个帐篷,无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没有一所学校让进,只好在县城露天体育场的主席台上搭起帐篷。突然,狂风大作,乌云滚滚而来,赶紧收起东西投店。

第四天,出陕西,入甘肃。连续一天的上山、下山,再上山、再下山,一山更比一山高。晚上住平凉的一家小店,这里离街亭不远了。

第五天,进入宁夏,一整天推着车子一路走上六盘山。红军长征选的路真好,这里,开车都费劲。本想过六盘山,吃顿好的;无奈隧道有人把守,不让过。只好翻山。当时夜已深,拦车未果,饿得两眼望穿秋水,就差没碰上老鼠了。第一次体会到身处绝境的痛苦。鼓起勇气,给父母打电话,希望能够“落叶归根”。当晚,在隧道口搭起帐篷,当早晨睁眼的那一刻,第一感觉就是“我还活着!”

第六天,160公里的骑行,到了连路灯都没有的会宁县。

第七天,到三角城。

第八天到兰州。如同“北京人在纽约”一般,一星期来,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见到黄河第一桥,第一次洗澡。

第九天上路,夜宿国道边的一户农家。为了保持学生的尊严,我坚持“不食嗟来之食”。那晚,我饿醒两次。

第10天,到天祝。七月,晚上旅店里生炉火,竟然能给冻醒。

第11天,行至旅行中的最高处,海拔3030米,号称亚洲第一隧道的乌鞘岭隧道。上山前,买了瓶青稞酒,一人半瓶,喝得晕晕乎乎,怎么上的山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很冷,好像还在下雨。山顶那片纯自然的绿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山坳里,不知何处出来一群牦牛,镜头中留下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夜晚到达凉州,“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我们在白塔寺外搭起帐篷。本来要借农家门口一块宝地,人家问我们是哪里的?本着诚实友好的态度,我们说是河南的。主人立马风云突变,要赶我们走。

白塔寺外,一位好心人给我们一碗大米粥和一个馒头。我们狼吞虎咽,觉得是此次旅行中吃得最好的一顿饭。夜里,外面下大雨,帐篷里下小雨。半夜醒来,已是“水漫金山”。用洗脸毛巾蘸蘸雨水,到外面挤挤,接着睡。这一晚,防潮垫、睡袋全湿了。然而我却“夜阑卧听风雨声,铁马冰河入梦来。”

接下来的3天一直下雨,虽然带着毛衣、夹克,仍挡不住“冰雨”的杀伤力,把我们冻了个透心凉。最后,只走到张掖的一个县城,就从金昌坐火车回来了。

人生当中的很多事情都有遗憾。我们没有骑到敦煌,没有见到辉煌的莫高窟和神圣的月牙泉,甚至连嘉峪关都没骑到,然而,我们穿越了陕甘宁,见到了汉长城,骑行了1300多公里的路程,体味了生活的艰辛,知道了勇气与决心的重要。在我的人生阅历中,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企管系    崔国锋)

第四版:文艺作品

家里老是春天

不知不觉,秋已至。那个让人冷静的季节也快来了吧!记忆中,雪花翻飞,寒风凛冽。我挺害怕冬天的,每到冬天,我的手脚便会冻肿,开春便痒得难受;我又是挺盼望冬天的,当白色的精灵悄无声息地来到时,我的心便会为这份圣洁而感动。当北风紧打窗棂,我的心竟会生出些许温暖来。

偶尔读了朱自清的《冬天》。文中写他在外过冬,心里那份无尽的苍凉、凄寂,于是,开始怀念冬天在家中水煮豆腐时的情景,那份家特有的温暖,从中,作者感慨道:“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家里老是春天”,我一遍遍地细嚼着这句话,想着作者与家人围着小火炉,白水煮豆腐,加些佐料,再撒上几片青葱、香菜,刹那间热气氤氲,任那份清香弥漫满屋。即便外面狂风怒吼,雪片如席,那低沉的呼啸声,更让你觉得此刻的幸福。

“乱云残雪夜,孤独异乡人。”“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在外的冬天,心里感受到的只是浓浓的寒意和漫漫长夜,心里想的却是那个“无此声”的“故园”。

因为,外边虽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学通社     吕莉亚)

登“红楼”戏说刘姥姥

读完《红楼梦》,大家记忆中的刘姥姥定是个逗笑的角色。一席螃蟹宴,她妙语连珠,在令人捧腹之余,总觉得她不过是一个丑角;可在我看来,刘姥姥实在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人物。

俗话说:侯门深似海。但刘姥姥——一个普通的村妇,竟然三进三出荣国府,甚至在离开时,手里拎着没见过的点心,车上装着绸缎衣物,怀里还揣着一百多两银子。如此的结果,让我刮目相看。掩卷静思之余,对刘姥姥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刘姥姥是有见识,有眼光的人。她的女婿狗儿为生计唉声叹气,刘姥姥说:“谋事在天,成事在人。看菩萨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于是有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还有一块别人没有的敲门砖,那就是她低微鄙俗的身份。正因如此,一些话儿从她嘴里说出来才显得那么有滋有味。

酒桌上行酒令,刘姥姥不想当看客,她道:“我们庄稼人闲了,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但不如你们说的这么好听,少不得我也试一试。”鸳鸯说:“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鸳鸯说:“右边幺四真好看”。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蒜”。鸳鸯说:“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又应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大笑起来。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刘姥姥的幽默感。

宴席上吃鸽子蛋时,刘姥姥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凤姐在一旁笑着说:“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吧。”刘姥姥赶快伸箸来夹,可手里拿的“比铁锨还沉”的象牙镶金筷子不听使唤,蛋滑滚到了地上,她又说:“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仔细回味,还有话比这更恰当吗?

笑声中,地位低者显示出了鄙陋,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地位高者显示出了尊荣,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由此可见,刘姥姥确实是个俗人,但又实实在在是个聪明人。好一个刘姥姥!利用亲情,巴结凤姐;利用年龄,套近贾母;利用身份,接近丫环;荣国府上上下下的女眷,有几个不喜欢她的?宝玉给她送礼,袭人为她说话,平儿为她打点行装。你怎能不佩服她的聪明与交际技巧?

《红楼梦》是雅俗共赏的,正是多了刘姥姥这么一个俗人,才将《红楼梦》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拉近,让我们红尘中的每个人都能够登上“红楼”梦一场“红楼梦”。

(学通社     抒)

林荫路

那条林荫路

幽长幽长的林荫路

温热的风诉说着一天的喧腾

法国梧桐的叶子幽暗了

但还是绿的,夜幕还未降临

 

那条林荫路

幽长幽长的林荫路

知了为什么静悄悄

难道还未脱去那金色的壳

还未展开那淡绿色的翼

 

那条林荫路

幽长幽长的林荫路

我这么走着,希望没有尽头

因为夜幕还未降临

因为温热的风还在诉说

让那金色的蝉脱了壳

让那知了去呐喊

让我了却了心愿,了却了心愿

(公外部    聂思成)

坚持步行

坚持步行,细品平淡人生。

春天步行,伴着雨静静上路,听春风低语轻吟,于其间得一种怡然惬意的心情。看春风抚柳柳絮飞,披一身春光,抱满怀春意,春机盎然醉人心。

夏日步行,经烈日炙烤,体验艰难人生。一路步行,一路挥汗,一路向前。纵使再多辛苦,不敢有一丝松懈。人生须拼搏,有双手的男儿岂可仰人鼻息,苟且偷生,坐享其成?

秋天步行,赏枝头果实累累,收获成功的喜悦,回首一路经历,知人生须珍惜,成功只是一瞬间,付出却全凭朝夕。

冬日一路步行,踏碎琼乱玉,看洁冰纯雪,荡心灵污垢,沐凛冽朔风,受寒风袭击,体味人生磨难。

四季如此,一路步行,将春的绚丽,夏的炽热,秋的沉静,冬的蕴厚,尽握手中,享受四季的过程,品尝经历的幸福。

坚持步行,走实实在在的路。

人生的每一条路上,张着一道道大网小网,布满了荆棘。脚踏实地往前走,一步一个脚印,遇到网索,杀开一条路;碰到荆棘,另辟蹊径。大河尚有九道弯,莫畏人生不平路。大胆往前走,一路自在行。若是遇到鲜花与陷阱,则要保持理智,端正坐标,只要踏踏实实,无争于人,终会享受自己的人生,无憾于己。

坚持步行,平平淡淡最伟大,实实在在写人生。

(营销系通讯部    慧)

穿越南天门

汽车在上山的公路上左旋右转,几十分钟后,我们就上到海拔550米的云梦南天门。想起春天徒步攀登1449米的嵩山时的情景,心中不免又把这山看矮了一截。后来知道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话来形容云梦,恰到好处。

我们的第一站是南天门,是传说中进入天界的必经之地,穿过南天门,接下来就是在天宫中行走了。南天门高高大大,上台阶需要半天,有一种朝圣的感觉。站在上面向下看,天地一体。向东远眺,远处的山坡酷似草原。

牧歌飘飘,眼下不是旅游旺季,草原上没有蓝蓝的天,马儿跑的情景。蒙古包里住着人家,听说酿马奶酒十分好喝。稍微逗留,马儿合了几张影,我们便向山下行进。与别的山不同,云梦的精髓在谷底。

顺阶而下,一路回转,目及处全是山,走了一里多的山石路才隐约见谷底的建筑和水。王禅在山谷安坐,任你群山压顶,我自岿然不动。据说以谷为心,山呈八卦阵势排列,神秘莫测,外人入侵不进。我们肉眼凡胎,自然看不出端倪。又走了一里多路才算到了谷底。谷底不是一马平川的,地势起伏,脚底还有人家。山腰凿洞,阶梯高低遍布,虽面积不大,但想足迹遍至谷底短时间却难以做到。这里便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军校。

当年王禅受朝廷排挤隐居于此,写下《鬼谷战略十四篇》流传于世。后有孙膑、张仪、庞涓、茅礞等人追逐圣贤拜师学艺,成就了一代代的军事战略家。战国后,历代帝王将领大凡有成就者,无不深谙鬼谷谋略。两千年后的今天,成立了鬼谷学研究会,并将此地定名为“中华古军校”。

鬼谷虽然小,景点却有一百多处,故事传说更不胜枚举。各种庙宇,各色雕像,各处石屋掩映着青山,古意盎然,栩栩如生,仙气飘飘。最引人注目的数最高处的水帘洞、兵器房和孙膑故居。三者占东南西三个方向,北面是上来的石梯,中庭种一树红花,摇曳芬芳。水帘洞在西侧,向里延伸50米。据说,这里是鬼谷子讲学的地方。如今地面上还留有牛车碾过的痕迹,洞口卧一青牛。洞内冬暖夏凉,真是一处讲学论战的好地方。孙膑故居在南面,相传那是当时最好的一间石屋,本为王禅住处,自那次出题考验前来拜师的三人后,鬼谷子颇为赞赏孙膑,就将这间屋子让给了徒弟。兵器房回廊上摆的都是不知哪个朝代遗留下来的十八般兵器,形状各异,锈迹斑斑。绕回廊一周,墙上挂的还有历代帝王将领的头像,试想鬼谷子羽化登仙多年,却一直指点两千年来的兵马,恐怕还要到天荒地老。

“谁云名胜仅天台,此地帘岩曙色开。洞里无天云自霭,峰头有日雨时催。野僧采药岩崖去,好鸟衔花傍水来。乘兴登临遥极目,恍似二岛一蓬莱。”

云梦一行,天上人间。

(企管系   方海艳)

雨的随想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

不过,无论怎么样的故事,逢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它能谱写出一种旋律,晕染成一幅美图,铭记为一场邂逅;当然,有时,它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祈盼着下雨。一场雨能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渴盼不独农民有。夏雨让世界一下子清爽起来,而秋雨带来的阵阵冷风吹走了夏的裙角。

有雨的时候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人们却多不以为然;或许因为有雨的季节气候不太冷,让太阳一边凉快会儿也好。有雨的夜晚则另有一番韵味,不由让人想起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名句。

在细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难得的惬意。听着雨水轻轻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下流淌出来的《秋日私语》般雅致的旋律也难以比拟。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那情景再寻常不过;可就是这种淡淡的温情让我无法抗拒,看见他们就觉得即使站在萧萧风雨中也不会孤单。

下雨天,手中魔术般多了一把淡蓝色的小伞,身上多了件米黄色的风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年轻让人羡慕,而雨中的年轻更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多。于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者有诗如雨,就喜欢像这样站在窗前,随着这淅淅沥沥的雨让自己随想。

(资讯系    梁惠丽)

如画丽江                 王金灵/摄

中缝

1--4版中缝:

容易用错的词

凯旋而归:“凯旋”一词即奏着胜利的乐歌归来,加了“而归”,就画蛇添足。

始作俑者:俑,古时殉葬用的木制的或陶制的偶人,“始作俑者”指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不可用于褒义。

首当其冲:是说处于重要的位置,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而不是首先冲上去。

莘莘学子:“莘莘”形容众多,这个词指“很多学生”,不能在莘莘学子后加“们”字。

曾几何时:书面的解释是“时间过去没多久”。

灯火阑珊:指灯火零落、暗淡,而不是灯火辉煌。

叹为观止:是赞扬事物尽善尽美,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褒义。

有口皆碑:通常称赞好人好事,不可用来形容缺点。

豆蔻年华:这个词指的年龄段是幼年,不是青年,大概13岁多一点。

空穴来风:意思是有了孔穴才来风,比喻某种消息或流言的传播是有一定原因的,乘虚而入。不能比喻没有根据的谣言。

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重阳节的一首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说自己像过了时的菊花似的。后人以这个成语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不可错写为“昨日黄花”。

亲眼目睹:“目睹”是“亲眼看到”,加上亲眼,就是画蛇添足。

强差人意:意思是大体上令人满意,并不是指不满意。

缘木求鱼:不能将“缘木求鱼”当“顺藤摸瓜”讲。缘木求鱼,即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法、方向不对,结果徒劳无功,达不到目的。

七月流火:虽与节气、气候有关,但绝不是形容暑热之词。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原是赞美建筑物的,“美啊,美在宏大;美啊,美在华丽”。后来,它一直相沿用来形容建筑物。而今泛化了,语言的运用发生合理的变化是常常有的。然而,有人说,这枚金戒指“美轮美奂”,这位小姐“美轮美奂”,这首歌“美轮美奂”,无异说戒指大如城门,小姐体似丈二金刚,歌曲不具形体,这未免太离谱了。

不以为然:意是“不以为是”,“不认为对头”。从来如此理解使用,不曾有异议,近年却出现相反的理解,解为“不以为非”,“视为固常”。比如说“这种奇怪的现象,大家已经习惯,不以为然了。”

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或在体育比赛中获得决赛权等。很明显,问鼎即还未得到冠军,“问鼎”不等于“夺魁”。

2—3版中缝:

英语园地

武松打虎

On his way to visit his brother, Wu Song was at a place called Mount Jingyang.

Though a bit drunk, he began to climb the mountain. Before long he saw a sign posted on a tree: “Travelers are advised to group together to climb over the mountain since tigers have killed some singular travelers of late. Please do not risk your life.” Wu Song reasoned that the sign must have been written by the inn keeper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for the sake of scaring travelers into spending the night in his inn. He did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sign and continued on this way .

At sunset he came to an old temple on top of the mountain. There Wu Song saw another official sing tigers on the mountain. Still, he decided no to return to the inn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for fear that the owner would laugh at him. He felt too drunk to walk on, so he decided to lie down on a slab of gray stone. Just as he was about to fall asleep, he felt a gust of wind whistling around him: It was a mammoth tiger charging at him. Wu Song immediately turned his body and dodged the animal. The tiger leapt again, but Wu Song managed to evade it. The beast got so angry that it used its tail to sweep toward Wu Song. Wu Song jumped to dodge the attack. He lifted his cudgel to hit the tiger while it was turning around, but his cudgel caught the branches of a tree and broke in two. The tiger was annoyed and launched another assault. Wu Song threw away the remnant of his cudgel and jumped onto the back of the tiger. With his left hand, he grabbed the skin of the head of the tiger, and he used his other fist to hit the eyes, mouth, nose and ears of the tiger. Before long, the tiger was bleeding all over and lied on the ground motionless.

Wu Song was afraid the tiger was pretending to be dead, so he wielded the broken cudgel to hit the tiger until he was sure the tiger was dead.

The incident on Mount Jingyang made Wu Song famous far and wide.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