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297期 [2013-9-16]
发布人:王敏华  来源部门:院长办公室  浏览人次:次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   责任编辑:

第一版:学院新闻

创新教师队伍管理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我院召开学习贯彻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动员部署会

9月10日,我院在第二会议室召开“学习贯彻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动员部署会。董事长王淑芳,院长崔慕岳教授,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副院长张洁、张金安,驻校董事王新奇,副院长段丰乐及各部门主管、各系总支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崔院长主持。

恰逢第29个教师节,会议召开之前,崔院长代表董事长和院领导向我院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

会上,崔院长介绍了9月9日在河南省人民会堂召开的全省教师工作会议情况,传达了徐济超副省长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徐副省长强调:教师是源头的源头,是基础的基础,教师承载着塑造精神世界、打造物质世界的任务。我们要加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推进教师队伍的协调发展,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是促进教育水平的需求,是创新教师队伍管理的需求。最后,他希望广大教师要爱岗敬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要提高思想与业务素质;要锐意进取,善于探索,勇于创新;要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做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会上,崔院长希望我院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要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要认真学习贯彻徐济超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创新思想、提升内涵,使我院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校刊社 王光汉 学通社 程芳芳)

董事长王淑芳撰写的《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发行

9月10日,我院在第二会议室举行董事长王淑芳女士撰写的《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发行仪式。全体院领导和各部门主管,各党总支书记及有关人员出席仪式,发行仪式由崔院长主持。

董事长在发行仪式上讲话。她说,在创办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严格的教导下,我受益颇深,用了两年多时间书写了《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这是献给父亲和升达建校20年的礼物。我十分感谢为编撰本书,曾给予我大力支持与热情帮助的领导、同仁和朋友。

崔院长讲话。他说:董事长花费两年多的时间,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资料、深厚的感情、朴实的文笔,书写了《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是献给创办人和升达建校20周年的珍贵礼物,也是升达建设发展的宝贵财富。今天,该书在校内发行,我们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

之后,进行了赠书仪式。董事长向各系部主管赠书,受到与会同仁热烈欢迎,热情称赞。

(校刊社)

服务细致入微    热情洒满校园    爱心传递真情

我院“欢迎新生”盛事空前

9月4日至5日,升达校园丹桂飘香,彩旗飞舞,人潮涌动,车流不息,到处洋溢着喜庆气氛。朝气蓬勃的升达,用满园的热情喜迎2013级新生。

5日上午,院领导崔慕岳、戎庭银、张洁、张金安、王新奇、段丰乐等,在有关部门主管陪同下,先后到各系新生接待处、注册缴费处、校服发放处、公寓用品领取处、家长休息点等处巡视,热心解答学生及家长的咨询,指导迎新接待工作。

巡视中,崔院长向迎新接待人员指出:今年,我院招生形势喜人,第一志愿上线率高达140%,文科录取分数线高出省定31分,理科高出49分。生源数量爆满、质量优良。招生大好形势鼓舞着全院师生团结一致、共创全国一流民办大学的雄心壮志。

学院十分重视今年的迎新工作,积极部署,精心准备,周密安排,认真实施。为方便新生顺利到校,组织20余辆豪华客车,由体育部和国旗班组成服务队,开赴郑州火车站、汽车站接待新生。在校内,各部门主管在现场协调接待工作;各系迎新服务队员引导新生办理报到、注册、缴费、领取用品等手续;学生资助中心为新生开通绿色通道;学务处安排风纪部同学维持报到秩序;各系“爱心车队”满载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穿梭于校园;总务处安保人员和承训部队教官负责车辆安全疏导与道路畅通工作;健康中心派出医疗小组提供医疗服务;伙食科为新生和家长精心准备了多种免费茶水;学院还安排学生家长在思源会馆休息区内休息、观看专题片《升达之光》、参观校史馆。升达园内呈现出一道道靓丽的迎新风景线。

截止5日19时,新生报到率达90%以上,迎新工作圆满落下帷幕。我院的办学特色、热情细心的服务及优美的环境赢得新生、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学通社 安 培)

崔慕岳院长应邀出席省长与全省

教育系统代表座谈会并作典型发言

9月3日,河南省省长谢伏瞻深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河南省教育厅,与全省教育系统代表座谈,就如何转变工作作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问题,听取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谢伏瞻省长作重要讲话,省教育厅朱清孟厅长汇报了全省教育工作,教育系统代表踊跃发言。我院崔慕岳院长作为全省普通民办高校的唯一代表,受省教育厅邀请出席座谈会并作典型发言。

崔院长的发言,既肯定了成绩、总结了经验,又分析了形势、提出了建议,受到省政府及省教育厅领导和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崔院长本次作为全省普通民办高校的唯一代表应邀出席座谈会,充分体现了省政府及省教育厅对我院的信任和支持,也是我院办学水平及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院长办公室 沈定军)

我院荣获“全省民办教育十大名校”称号

8月31日,由民进河南省委、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主办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10周年纪念大会暨全省民办教育系统第29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在省人民会堂隆重举行。全省民办教育系统代表2600多人出席会议。我院驻校董事王新奇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院被授予“全省民办教育十大名校”光荣称号;我院陈凤菊、徐瑞娜等10余名老师被授予“模范教师”、“优秀辅导员”等光荣称号。本次荣获“全省民办教育十大名校”,充分体现了我院较高的社会美誉度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院长办公室 沈定军)

新加坡国立大学王赓武教授一行来院参访

9月9日,香港大学前校长、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政策学院主席的王赓武教授及夫人,在“新加坡—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邓俊梅女士与河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邢鹏等陪同下,一行6人莅临我院参观访问,受到王淑芳董事长、张金安副院长、王新奇驻校董事等热情接待。贵宾在我院参观了图书馆、金控中心等处。参观交流中,宾主表达了希望今后进一步接触和合作的意愿。

(外事办 赵端娥)

第二版:校园生活:迎新专版

锤炼坚毅品性  铸就优良作风

2013级新生军训全面展开

口号嘹亮,步伐整齐,精神饱满,威武雄壮,一个个新生方队在烈日下、在夜幕中紧张训练,我院2013级新生军训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

今年的新生军训从9月6日开始,到9月18日结束,共13天时间。参加军训的新生共5700多人,编为8个军训连,65个方队。军训中,广大新生不怕苦、不怕累、高标准、严要求,经过几天的训练,队列动作、精神风貌和身体素质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院一贯高度重视新生的军事训练工作,每年都按照上级的要求组织新生军训活动,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开学初,崔慕岳院长就亲自部署军训工作,明确了军训要求。9月6日下午,张洁副院长带领总务、院办、人事、学务等部门人员深入军训现场,察看军训场地、秩序等新生军训情况。9月10日下午,张金安副院长在新学期第一次主管联席会上,对军训工作又作了进一步的强调和安排。各系领导、行政秘书和新生班辅导员深入军训现场,看望新生和军训教官,处理军训中的相关事项,保障了军训的顺利进行。

(学务处)

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很高兴在这美好的初秋时节和大家相遇在升达园,我热烈欢迎你们加入咱们这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这里,我很荣幸能够作为学姐向你们介绍我所了解的升达。

走进升达,正对面首先看到的就是我们的行政楼,偷偷告诉各位,我们学校的“首脑”、“高管”都是在这里办公的哦。而我最喜欢的校刊社也在这里。每次从校刊社拿到稿酬通知单前往出纳室的路上,别提我有多开心。在此,我也希望学弟学妹善于用你们手中的笔及时记下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只要你们够用心,只要你们够优秀,你们就会得到意外的劳动收获。

行政楼后面就是图书馆了。都说,一所大学办得成功与否,主要看它的图书馆。我们学校图书馆不仅藏书量丰富,而且颇具特色,建筑富丽, 设备先进,管理人性化,是升达的一大亮点。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报纸时事,可以找到名家专著,可以找到时尚杂志,可以找到专业书籍;可以回顾中外历史,可以研究金融经济,可以学习礼仪着装,可以掌握养生之道;可以惊叹计算机程序的厉害,可以感受外语文化的魅力,可以思索世界未解之谜的奥妙……或许不是每一样你都感兴趣,但是,我希望至少有两样是你钟爱的。图书馆是课余时间给大脑补充养分的最佳去处,希望学弟学妹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不浪费自己的课余时间,不枉费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下面,我想隆重地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学生会和社团。

大学生活与高中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自由时间的宽裕。在大学里,除了上课和泡图书馆之外,你还会有大把的空余时间。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后两种是在课本上无法真正学习和掌握的,而学生会和社团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和机会。在这里,你会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部门发展出谋划策,一起为完成任务东奔西走,一起为办好活动绞尽脑汁。正是这一次次的独立工作、相互配合、部长指点等等之后,你才会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你会发现你的语言表达、危机处理、人际交往、统筹规划、协作配合、抗压受挫等人生的许多能力慢慢地提高了。而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为人处事所必须的。进入社会,没有那么好的机会让你慢慢学,只有在学校里,可以不怕犯错误,逐步锻炼提高。

关于我们的学校,我有好多想要告诉你们,可是有些东西光说不行,必须自己经历,一点点地学习,一点点地成长。好在我们学校是包容的、是温和的,她给我们足够的机会让我们好好长大。或许我告诉你们的不是最全面的,然而却是最真实、最客观的。希望这些对学弟学妹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最后,希望学弟学妹在升达学业有成,放飞梦想,实现梦想!

企管系 大四学生 许盼盼 

弘扬爱国爱校精神 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我院举办新生国旗教育活动

9月11日,迎着初升的太阳,我院组织新生国旗教育仪式。学务长张现水、院办主任朱永恒、院团委书记王红晓等有关人员及6000多名新生参加此次活动。

是日6时许,新生们身着整洁的校服,面带崇敬的神情,昂首挺胸,分系列队于升旗台主干道两旁,等待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主旗手们身着仪仗队礼服,英姿飒爽、精神抖擞;国旗护卫队成员迈着整齐的步伐朝主干道走来,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严整的风纪、阳刚的气质,令大一新生敬佩不已。

国旗护卫队是体现我院特色教育的一支标兵队伍,也是我院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国旗班承担着代表全院师生每日升降国旗、校旗和重大节日举行升旗仪式的光荣任务,并代表学院参加重大外事活动,展现学院风采。

升旗仪式正式开始。伴着雄壮嘹亮的国歌,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徐徐升起,在场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国旗,爱国热情油然而生。整个场面庄重严肃、气势恢宏,为新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真切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学通社   郑佩敏)

迎新剪影

领导巡视

 

宾至如归

 

答疑解难

 

信息核验

 

茶水供应

 

车站迎新                 郑佩敏/摄

 

迎新车辆

 

发放校服

 

系部报到

 

参观校史

 

介绍学院           郑佩敏/摄

 

有序停车

 

卖场“花”绽                  张文轩/摄

(本组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王敏华拍摄)

第三版:文化教育

广亚锦言拾粹

第七篇 成功之秘

四十六、要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古往今来,天下亿众,每个人的一生都伴随着成功和失败。不管是扬名历史的大英雄,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百姓,一生大都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无论事情大小,目标远近高低,非成功即失败;或许失败在先,成功在后,大致如此。

三国时统一北方的曹操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个气魄豪迈的诗人。在官渡之战中,他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削平群雄,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他雄心勃勃,又乘胜向江南进军,欲平定东南,吞灭孙权,统一中国。他攻破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接着又在当阳长阪打败刘备,水军力量空前壮大。他的战舰在长江水面上摆开,“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苏轼《前赤壁赋》句)他踌躇满志,欲顺流东下,一举灭掉东吴。然而,事与愿违,赤壁一战,周瑜用火攻战术,将曹操战舰烧毁大半,曹操大败,从此,再也没有力量攻打东吴了。曹操一生,成功与失败相伴,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赤壁大战,以曹操的失败告终,却成就了周瑜的千古英名。但周瑜一生,也是成功与失败伴随,他死时年仅36岁。

我们平常人做事,从不希图与历史上的大英雄相比。我们虽做不来惊天动地的伟大功业,却能竭一己之力,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我们在创业过程中,也会面临成功与失败。成功了自然高兴,失败了怎么样?是沮丧、灰心、一蹶不振、千方百计找理由,为自己打掩护,推诿责任?还是汲取失败的教训,积累反面的经验,找出成功的办法来?广亚常见一些人,原先创业的雄心很大,一旦遭遇暂时的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却了继续进取的勇气和信心,还摆出一大堆理由为自己开脱。如时运不济啦、属下办事不力啦、合作人中途抽资啦,等等。都是客观原因,自己没有责任。广亚属下一些人,交办的事情没有办好,却找出许多理由来辩解,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广亚认为,客观因素固然重要,有些客观困难确实不是短时间可以克服,这是能够谅解的;但人在客观困难面前并不是一无作为。如果主观上尽到了最大努力,还是克服不了,那便是无话可说。如果能作为而不作为,跳跃一下,可以摘下果子而懒得跳一下,那失败就应归于自己了。可惜天下有许多人却只为失败找理由,很少去为成功想办法;所以,当他离成功只差一步、半步时,他退却了,与成功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广亚在创业过程中也绝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挫折与失败。1949年,在初办育达会计补习学校时,300名学员已报名编班,教师已经延聘,正要通知学生前来注册报到时,建国中学却通知说,他们奉令增设夜间部,原允借的校舍全部收回。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不得已,我只得让学生暂停注册。这一打击,使育达胎死腹中。无奈,我只得另谋他途。经多日奔走,托朋友,靠关系,联络人情,借到开南商工二楼校舍,一间办公室,原已招收的300名学员才于1949年12月16日注册开学,“育达会计补习学校”这块牌子才竖了起来。经过6个月的夜间课程,1950年6月,第一期学员300人顺利结业。

谁知挫折又跟着而来,会计补校正准备招收第二期新生时,开南商工自办夜间部,把校舍收回。育达又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人。我只好暂停招生,这一停就是一年多。直到1951年年底,才在台北市保安街租到延平区合作社二楼教室4大间,先行申请复校,奉准招生240名。1952年2月,第二期学生才正式开学。

还有,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广亚在台湾创办育达商业技术学院,曾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曲折,寻觅校地连续两次失败,最后才告成功。1993年,我回大陆创办郑州升达学院,同样遇到市内校地泡汤的挫折,最后在新郑市龙湖镇(原小乔乡)落下脚,这里不细讲了。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生没有经历过任何失败的人,几乎是没有的。社会复杂,人事纷扰,工作繁难,你要创事业,阻力多,困难大,有时,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聪明的人,不是为一时失败而找理由遮掩,而是为最终成功去积极谋划。人们又说:“有志者事竟成”,坚持下去,顽强不拔,成功终会向你招手。

献给创办人和升达校庆的礼物

——在《跨越海峡两岸的教育实践家——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发行仪式上的讲话

董事长     王淑芳

 

尊敬的崔院长、戎书记、各位院领导、各位主管、各位总支书记: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院在这里举行《跨越海峡两岸的教育实践家——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发行仪式,我的心情特别高兴。感谢学院为组织这个仪式所付出的努力,感谢大家参加这一活动。

我是父亲、创办人的长女,出生于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生长于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家庭中。我的人生道路颇为坎坷,可以说,我的成长,我的变化,我的工作,我的事业与父亲密不可分。在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在父亲严格的言传身教中,我受益颇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的30多年中,我在父亲身边经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常常在我的脑海萦绕,不时在我心中翻腾。我感到,我有责任把它们记录下来,否则,我将会终身遗憾,我会愧对父亲。于是,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书写整理了这本《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这是我报答父亲、感恩父亲久久深藏心底的一个夙愿,也是送给父亲最好的一份礼物。今天,《跨越海峡两岸的教育实践家——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付梓问世了。此时此刻,我感慨良多:是父亲,为我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是升达,为我能力的锻炼和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宽阔的平台;是升达的同仁与朋友,给了我事业上的激励与帮助。此时此刻,除了兴奋与高兴,在这里,我要十分感谢为编撰本书曾给予我大力支持与热情帮助的领导、同仁和朋友。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各位同仁,《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是我对父亲的真情回报。大家可以从书中领悟人生、得到启迪,获得知识、获得力量、获得勇气、获得智慧,学会创业,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希望我的短思寸想,拙笔浅见,能给人们留下一份思考,一份印象,一份教益,一份收获。

由于工作繁忙,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遗漏或差错,敬请诸位见谅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013910日)

祝贺《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发行

——在《跨越海峡两岸的教育实践家——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发行仪式上的讲话

院长     崔慕岳     教授

尊敬的董事长、各位院领导、各位主管、各位总支书记:

大家下午好!今天,王淑芳董事长撰写的《跨越海峡两岸的教育实践家——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发行仪式在这里举行,这是我院的一件大喜事,我代表学院师生向董事长表示敬意和热烈祝贺!

《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是董事长献给她的父亲、创办人和升达建校20周年的珍贵礼物。她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资料、深厚的感情、朴实的文笔,介绍了创办人的家庭及其教育思想、办学成就、社会奉献……字里行间表露出创办人不畏坎坷,艰苦奋斗,胸怀大志,高情致远的人生经历与高尚情操,也是学院的宝贵财富。

各位同仁,董事长在协助父亲兴教办学的事业中,不断学习、认真理解创办人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真切领悟创办人不畏困苦、艰苦创业的精神,她为了报答创办人的殷殷教诲与养育之恩,赞颂创办人创办的升达学院建校20周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书写了《我的父亲王广亚》一书。今天,该书在校内发行,让我们再次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大家秉承创办人办学理念,为把升达创建成全国一流的民办高校而努力奋斗!

(2013910)

全国软件大赛总决赛我院信工学子喜获佳绩

7月11日至13日,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北京大学举行。我院信工系庄彪、杨天赐和张韩3名同学参加了C/C++本科B组决赛,喜获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1项。

本届大赛,有852所院校的2400名选手参加了在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举行的个人赛总决赛。河南省参加决赛的有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高手云集。我院学子能夺得国家级奖项,充分展示了信工系教学水平和信工学子的骄人实力。

通过大赛这个平台,也可以向院校传达企业对软件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标准,有利于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信工系 赵少林)

市场营销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批准立项

近日,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文件通知,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申报的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

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精神,推动我省高等学校专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该项目自2012年开始实施,每年在我省遴选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本科专业开展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内容涵盖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

市场营销系将以此次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为契机,结合我院办学定位、学科特色,推进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专业发展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营销系   刘晓川)

营销系学子荣获“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银奖

近日获知,在“2012年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中,我院由刘成瑜、刘前红两位老师指导的2010级广告专业李一博同学的作品——《中国传统月饼系列》荣获海报设计类银奖。

“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是“世界之星”、“中国之星”、“中南星奖”系列设计艺术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原创意设计大赛和文化平台。自198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8届赛事,涌现出众多的“世界之星”、“中国之星”、“中南星奖”获得者,成功塑造了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

(营销系    刘晓川)

第四版:文艺作品

“学通社”情结

我一直相信,邂逅便是一种美丽、一种缘分。因为有你——“学通社”,我曾被冠以“校园记者”的光环。我看到了人生的绚丽,体会到了生活的精彩。

大学伊始,面对纷乱多样的学生组织,我开始困惑迷茫,不知道是否该加入他们。正当此时,我遇见了“学通社”。还记得军训晚上学姐宣传学通社时的情景,是她们那单纯的眼神和朴实的笑脸打动了我,让我确信学通社就是我所等待的那个组织、那个家。

仔细了解后才发现,这个虽名气不高、却在校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学通社”竟是如此迷人。因为幕后工作的性质使她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也正因如此,使她显得温柔大方、淡泊典雅,这更让我坚定了加入她的决心。报名、面试,小心翼翼地期待着……当被告知通过了面试成为一名真正的“校园记者”时,我是那么的自豪与激动。从那时起,我走进了“学通社”,有了一个团体一个家。也是从那时起,我与“校园记者”结下深情。

过去的一年里,我与“校园记者”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快乐、一起心酸,但是留在记忆中最多的是一种美丽的幸福。一年之后的我,习惯了风尘仆仆追赶新闻;习惯了挑灯夜战完成稿件;习惯了提心吊胆等待例会;也习惯了那拿到稿费后的丝丝欣慰与感动。这一年中,我习惯了“学通社”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也习惯了“校园记者”这个特殊的身份。我永远不会忘记与同为“校园记者”的他们一起高呼“学通一家人,你我永不分”时的温馨与感动。

如果某天你看到有人在会场角落里伏案疾书;如果某天你看到有人在晚会现场里忙碌摄影;如果某天你看到有人在炎炎烈日下奔走采访。不要惊讶、不要疑惑,那就是“校园记者”,一群把精彩奉献给他人。在这里,我们寻找成功的路径;我们释放青春的激情;我们用汗水浇灌生活的幸福;我们用快乐铭记着岁月的永恒!

(学通社 企管系   张文轩)

秋的味道

走在校园的秋,欣赏着不同的风景,似有四时之景。有杨柳岸堤,白鹅展项;有花明春色,生机盎然;还有那莘莘学子,捧墨研读。然而,我颇爱那秋的味道,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清晨,吟唱着昨日的歌,迈步于校园之中,感受着秋的美丽,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初秋时节,校园里那幽幽的桂花香,总能牵动我的衣角,给我一个微笑,好似一位天真的少女看着我,让我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不见,让我无可救药地陶醉在那静美的世界里。不过相对于“一夜春风落尽梨花愁”的别样风味,我更欣赏秋的美,那美是我见过的最绮丽的风景。倘若“空弹高山对流水”,那秋景是最有韵味的。似有浮生如逆旅,而我在等着谁的感觉。天下不及秋的美。

秋日的阳光也是柔柔的,穿过层层的树叶,落下斑驳的影,让每段回忆都值得收藏。每每抬头仰望,总感觉那样的光充满着神秘,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有时还可以细数那射下来的光,条条带带,似有形状,如果再映射到湖面,仿佛有一条彩带飘荡在静谧的湖面上,甚是美丽。

有言“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话真真是正确的。如果说夏如活泼灿烂的少女,那秋就是恬静的少妇,有着她独特的美丽。虽然在众多的古诗词中,有不少描写秋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多以秋瑟为题,但我认为,秋的生命力也是很顽强的,毛泽东曾书“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辽阔江天万里霜。”的诗句,就尽显秋的顽强和静美。虽有老者也喜语“风光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从中领略到秋的风韵的也大有人在。

无论用何种言语来描述秋,都是“词穷”的。只因我们道不尽秋的味道,数不尽秋的静美,赏不完秋的风景。种种的种种,皆因一个“情”字,是我们对秋的敬佩与欣赏,是我们对秋的眷恋与回味。秋,你那恬静的美好,我怕是恋上了。我酷爱秋天,我赞美秋天。

(会计系通讯部     晓)

教师颂

教学督导组     郭文轩

教育大纲放异彩     永立杏坛志不衰

授业焉虑春蚕苦     传道何惜蜡炬哀

风雨雪霜催颜老     满园桃李慰胸怀

谁言富荣朱紫贵     无师哪有栋梁材

 

校园记者

拾起一支笔

勾勒出我们身边的故事

扛起照相机

定格住校园的一点一滴

当别人看不到我们的时候

我们和新闻在路上

当别人看到我们的时候

我们和新闻在报纸上

或许我们的青春悄悄在笔尖溜走

或许我们的年华永远不再回望

我们从未后悔做一名校园记者

我们的梦想将在这里激情飞扬

(学通社    国贸系   李泽乾)

中秋词两首

浣溪沙

冷露微凉秋意阑,坐观满月清辉寒,飞镜重圆归心短。

吴刚伐桂兔舂药,花间对影空欢笑,谁知姮娥无悔懊?

点绛唇

星汉迢迢,月明千里几更漏?赏月饮酒,佳节人不愁。

秋暮拜月,银烛照赤县。人更圆,婵娟静好,今夜应无眠。

(文法系 贾丽杰)

我的父亲

冰心有句名言:“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果说母亲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荷叶,我则认为父亲就是滋养我们的那方土地,默默无声地培育着我们。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电工,他的工作很辛苦,他赚的钱不多,但他是我们家庭的脊梁。

记得上初中时,家里生活负担特别重,我和哥哥要上学,母亲身体也不怎么好,家庭的重担都落在父亲肩上。每天天蒙蒙亮,父亲就起床,啃两口馒头,喝点水,背着工具箱就出门干活。父亲中午不回家,在工地上吃点饭,休息一会儿,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那时,我们都已睡了,父亲蹑手蹑脚地走进家里,生怕惊扰我们。日复一日,一年365天,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周末节日,父亲总是不停地忙碌着。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直到今天,我还能想象,当年冬日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划过父亲的脸颊,当年夏日火热的阳光像火炉一样炙烤着父亲的脊背。生活的辛酸、生存的压力,所有的疼与痛、苦与涩,他都一个人扛……

我考上了大学,全家人在欣喜的同时也为昂贵的学费而一筹莫展。父亲的年纪越来越大,干活越来越吃力,家里的收入也越来越少。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全家人的面前,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不想再让父亲没日没夜、起早贪黑地操劳,我也想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上?不上?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父亲带着钱回来了。厚厚的一沓钞票里,有从亲戚那儿借来的,有父亲预支的工资,有从银行贷的款。父亲把钱放在我手心,慢慢地说:“女儿,别担心,只要有老爸在,再苦再累,我一定会让你完成学业……”

“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给了我飞翔的翅膀,父亲给了我前进的勇气,父亲给了我拼搏的力量。

岁月的双手在父亲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额前的皱纹,双鬓的银发,弯曲的脊背,消瘦的体态,但他依然是我依靠的肩膀、休息的港湾、蓄势待发的动力。父亲,我爱您!

(学通社    文法系    孙亚珍)

一所令我折服的大学

今年,我的侄儿高考被升达学院录取。升达,这所高校究竟怎样,我和他的父母都心中无底。8月底,快该学生入学报到了,我们提前从信阳来到升达,来看看这所决定孩子前途的大学好不好。一看,学院给我们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便马上让孩子办了入学手续。

整个学院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一栋栋四角飞檐、金瓦红墙、风格独特、似中西合璧式,又如皇家园林式的建筑点缀于校园之内,令人惊叹。那规模颇具、气宇轩昂的体育馆,那宏伟雅致、藏书丰盈的图书馆,那沉稳古典、寓意深长的思源会馆,还有排列整齐、设施先进的教学楼群和宿舍楼群……啊,好一座上等的高等学府!这种古色古香、别有洞天的建筑,可谓经典绝伦。

校园特别干净,行走在马路上,地上一尘不染,很难发现落叶、纸屑。数万人的校园显得这样静逸,令人不可思议!

校园内种植的树木品种繁多:迎屏墙处的名贵雪松,翠绿挺拔,郁郁葱葱;马路边的梧桐树,遮天蔽日,一片绿荫;楼前楼后的杨树伟岸高直,直插云霄;龙湖畔的垂柳,枝条修长,颇具柔情……这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教育理念的体现。

行走于校园内,我发现人行道上每块地砖上都有一个铸有上下左右通达,既像“井”字,又像 “亚”字的符号,经了解,这是升达的校徽,意为“顶天立地,继往开来,四育均衡,品能第一”。从中可看出,升达的育人标准多么令人折服。

漫步于校园,依势而建的艺文广场,象征潜心培育新一代的“黄河母亲”雕像,碧水如镜的龙湖,洋溢文风文采的无名岛……偌大的校园无处不雅致,无处不美景。这些,潜移默化着学子们的情操,蕴育改变着学子们的思想境界,真乃求学之圣地!

我虽无缘亲眼见到创办人王广亚先生,但能从学院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他那大智大慧的伟人风度,高瞻远瞩的大师风范,令人心生敬佩。

(新生家长:信阳潘新乡    刘应东)

     “醉”美云南 · 蓝月谷                  王敏华/摄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