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294期 [2013-6-16]
发布人:王敏华  来源部门:院长办公室  浏览人次:次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4日   责任编辑:

第一版:学院新闻

跨越海峡相约中原——豫台两地青年夏令营

升达分营活动精彩靓丽 成效喜人

6月2日至9日,由省台办、省教育厅主办,台湾育达商业科技大学与我院两地青年学生的“跨越海峡,相约中原——2013年豫台两地青年夏令营活动”精彩开展。

我院与台湾育达商科大是豫台两地的“姊妹”校,均由创办人王广亚博士创办。本次夏令营活动也是两校间学生交流的联谊活动。

3日上午,该夏令营升达分营开营仪式在我院举行。出席会议的领导有:省台办交流联络处孙林副处长、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陈兆武。我院董事长王淑芳、院长崔慕岳教授,台湾育达商业科技大学24名师生与我院有关部门主管、老师及一对一结对同学共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外事办主任顿雁峰主持。

崔院长致开幕词,他代表学院对宝岛台湾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以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等五大特色。他希望同学们的河南之行成为学习交流之旅、文化之旅、寻根之旅,并祝夏令营圆满成功。

省台办孙林副处长和台湾商科大带队老师张毓腾分别发言,他们希望在夏令营活动中,两地青年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增进感情、共同创建美好明天。

董事长王淑芳向师生们简要介绍了河南的悠久历史。之后,她宣布:“跨越海峡,相约中原——2013年豫台两地青年夏令营升达分营”正式开营。

夏令营活动丰富多彩,我院安排共科部王庸金教授、企管系张倩老师为台湾青年作“河南经济”与“河南历史文化”专题讲座;台湾学生与我院学生在升达同食同寝,一起上课,以体验两地两校间教学的各自特色。学院组织台湾学生赴少林寺、黄帝故里、康百万庄园、古都开封等地参观。我院还组织座谈会、联欢会,两地青年在一起深入交流、欢歌劲舞。

夏令营活动使两地青年共同感受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深厚情意;共同体会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原经济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两地青年结下了真挚的友情。

精彩的夏令营活动受到省内外多家媒体广泛关注,并给予报道。

(校刊社 王学通社 郑佩敏)

我院图书馆连续五年荣获河南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称号

5月28日,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八届四次全体理事会在河南省图书馆召开,我院崔慕岳院长、王槐深馆长参加会议。会议表彰了2012年全省 “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我院图书馆荣获这一荣誉称号。

该荣誉是我院图书馆第五次荣获。这是创办人和学院党政领导对图书馆工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体现,是全院各部门和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图书馆 刘靖雯)

我院喜获河南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优秀考点”

5月31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2013年上半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会议在郑州举行。会上,我院喜获河南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优秀考点”殊荣。

近年来,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考点工作,相关职能部门严密组织和紧密配合,每次组织考试均得到省市巡视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这一荣誉的取得, 将更加有力地促进我院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务处 王彦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奖学金发放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学业奖学金的初、复审工作已告结束。经过评审,全院共有1596人获得各种奖学金,奖金总额35.735万元。

全院有643人符合“成绩优秀奖学金”申请条件,其中,2009级236人,2010级130人,2011级92人,2012级185人,约占全院可申请人数的3.90%,奖学金总额达22.99万元。获奖比例较上学期下降1.93个百分点。

全院有953人符合“学业进步奖学金”申请条件,其中,2009级228人,2010级273人, 2011级452人,约占全院可申请人数的9.23%,奖学金总额达12.745万元。获奖比例较上学期上升1.38个百分点。

(教务处 王海珍)

高雅艺术进校园 专家讲座来升达

王耀华教授来院作《文明古国的历史回响》讲座

6月5日上午,由教育部部署,省教育厅安排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专家讲学团专家走进升达,我国音乐界著名专家王耀华教授在我院国际会议厅作《文明古国的历史回响》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院长崔慕岳教授主持。副院长张金安、有关部门主管及我院艺术系师生150余人聆听了讲座。

王教授以《文明古国的历史回响》为题,以边欣赏边讲解的形式介绍了我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音乐作品。报告形象生动、异彩纷呈。这些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成果,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他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提高文化素养,热爱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

王教授的报告博得与会师生热烈掌声。最后,崔院长对报告会作精彩总结。他说,我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王教授在百忙中为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使我们学习了音乐知识,欣赏了精妙的乐曲,可谓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学通社 张文轩 冯杨眉)

福建漳州贵宾莅临我院考察参访

6月3日,福建省漳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火旺一行8人莅临我院考察参访,受到驻校董事王新奇、招生就业处处长李长录等热情接待。

近年来,我院不少毕业生在漳州就业,受到漳州市的大力支持及关照。杨副局长一行在我院参观了同声传译实验室、金融控制中心、图书馆等处,并在第二会议室与我院有关领导进行了座谈。贵宾们说慕名来到升达,听了介绍,看了校园,感到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杨副局长希望升达与漳州加强交流,向漳州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双方还就其它事宜深入交换了意见。

(院办 沈定军)

漯河郾城高中禹州第二高中

两校教师受邀参观访问我院

5月31日、6月4日,漯河郾城高中、禹州第二高中领导和老师受邀先后到我院参观访问,受到院领导崔慕岳、张洁、王新奇及有关部门主管的热情接待。

客人们参观了学院的图书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3D仿真实训中心等,观看宣传片《升达之光》。在座谈会上,院领导向客人们介绍了创办人回馈桑梓、创建升达的爱国情怀与学院的建设发展、办学特色及所取得的成绩。来访客人在会上热情赞扬我院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教学设施齐全,并表示要向升达输送更多的优秀学生。

(招生就业处 张志顺)

第二版:校园生活

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日语国情知识竞赛

我院两位同学获得“敢斗奖”

6月1日,由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河南省高校日语教学研究会主办,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日本国情知识竞赛在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7所高等院校的60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除河南省各大高校外,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交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均派出选手参加。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我院外语系谷文雪、李征两位同学不畏惧,不气馁,顽强拼搏,获得“敢斗奖”。

(外语系 陈 莹)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校园歌手大赛

我院学生喜获佳绩

6月1日晚,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第十三届校园歌手大赛总决赛在中原福塔中心广场开赛,我院艺术系学生慕方楠获“十强选手”,并获得最佳潜质奖。我院50名学生亲友团前去助威。

该活动于4月1日启动,主办方先后走进升达等省会高校举行14场“校际呈现赛”。又经过海选、复赛、半决赛,最终产生16位选手晋级总决赛。

在激烈的比赛中,慕方楠同学以《没离开过》、《父亲》两首歌晋级10强。他凭借过硬的唱功,富有感染力的嗓音,张弛有度的舞台表现,赢得评委和观众一致好评,获得最佳潜质奖。

(院团委)

王献玲教授作《中国梦与当代青年》学术报告

5月30日,图书馆与院团委邀请郑州大学教育系王献玲教授在我院国际会议厅作题为《中国梦与当代青年》学术报告。王教授以“梦”入题,明确解析梦的哲理与含意。接着,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的话指出,实现中国梦任重路艰,我们要继承传统,担当兼济天下重任。他倡导大学生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民族复兴相联系;要求大学生主义坚贞、担当责任、厚德实学、珍爱青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通社 郑佩敏 李泽乾)

心理咨商室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5月25日是“大学生5·25心理健康日”,院学务处心理咨商室以此为契机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理念。

5月23日,由心理咨商室主办、“心桥”心理协会协办的户外心理测评活动在龙湖食府前举行,吸引众多学生参与。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自测量表、适应能力量表、人际关系测试量表等,现场发放300多份,还发放宣传卡片200余张。咨商室3位老师现场回答同学们在测评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心桥”协会还组织了心理宣泄墙和心理图片欣赏活动。

5月28日晚,“心桥”心理协会在龙湖报告厅组织了心理电影《心灵捕手》赏析活动,引导同学们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心理咨商室 尚瑞莉)

校园短波

信工系全国程序设计大赛预赛喜获佳绩

在5月份举办的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选拔赛中,我院信工系20名同学参赛,取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5名的优异成绩。

(信工系)

“喆佰汇”国际商务谈判比赛我院获好成绩

5月11日,由喆佰汇欧州(德国)商贸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企业协会举办的2013年“喆佰汇”国际商务谈判比赛在承办单位黄河科技学院举行。我院有3支队伍进入决赛,并获得两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

(国贸系 庞 海)

我院举行“升达杯”、“校庆杯”极限飞盘比赛

6月4日,由我院主办、院体育教学部及院极限飞盘协会承办和协办的第一届“升达杯”、“校庆杯”极限飞盘比赛圆满结束。企管系、国贸系、会计系分获比赛第一、二、三名;文法系和营销系获得精神文明奖和优秀组织奖。

(学通社 徐晓璇 徐 晴)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举行励志电影展播活动

6月6日,学务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思源会馆举办“诚信·自强”电影展映活动。全院15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放映了美国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观后,同学们反映:“看了它,会让你鼓起勇气,去追寻梦想!”

(学生资助中心 孙 鹏)

十八届院学生会换届选举大会举行

6月6日, 院学生会第十八届换届选举大会在外语楼报告厅举行。各学生组织负责人及院学生会成员200余人参加大会。院团委书记王红晓在会上讲述换届选举的意义。十七届院学生会主席张齐飞作本届工作总结。之后,参加竞选的学生登台发表竞职演讲,与会师生填票选举。

(学通社 张文轩 党陶陶)

脚踏实地 坚持到底

——记文法系2013届优秀考研毕业生许莹

考研是个登山的过程,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沿途并非平坦大道,或嶙峋难行,或峭壁当道,甚至险象环生,懒不得,也急不得,必须下大力气,想方设法渡过一个个难关。我院文法系2013届毕业生许莹同学就是这样,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百学须先立志,考研不得松懈。”这句朴实的话语透露出许莹同学心中蕴藏着远大的梦想。在学习上,她严于律己,曾因优异的成绩获得过学业奖学金。她喜欢一个人去图书馆自习室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周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一些不知名的研友让她觉得并不孤单,大家在一起相互鼓励、暗暗支持,共同去实现自己的考研梦想。许莹是一个外向的人,课下的时间她报班学习了爵士舞,院系各种舞台上都有她活跃的身影。同时,她也是班里的服务股长,在系里外联部主持工作。

北语是个美丽的地方,是许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园。许莹对这所学校甚是向往。通过自己查询,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最终她把北语作为考研的终极目标。有了方向的指引,便少了些许迷茫。在学习上她注重效率,给自己设定了长期和短期计划,并按着计划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实施。考研的路上困难重重,她却不曾放弃。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当她心情不好时她也会约上几个知己朋友聊聊天、逛逛街,慢慢地,烦恼就释怀了。她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学弟学妹们:“要协调好学习、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要有自己的合理规划,以学习为重,兼顾其它。”许莹建议考研的学弟学妹,考研战线不宜拉得过长,避免产生疲惫感”。

志不强者智不达,考研的路上需要用意志做帆,勤奋做船。许莹同学的成功给我们指引了方向。慢慢长路定是荆棘密布,坎坷征途必将困难重重,只有经历了才知道路途的艰辛,只有走过了才知道自己的坚强;而要想走到最后,就必须坚定信心,拥抱梦想。

(学通社 石方方 沈佳慧)

心宽了 考研路也就顺了

——访外语系优秀考研毕业生张二娇

她是一位文静、稳重的女孩,处事不温不火,在安静中创造了辉煌。我院外语系2009级英语专业的张二娇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

人都说:考研需要“马拉松式”的备考,需要很大的工程量。期间,枯燥乏味、举步维艰,一步不前就会前功尽弃。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张二娇决然的选择了考研。为此,她制定严格缜密的考研计划:对于自己的专业,勤于积累,将现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来加深记忆,夯实基础,不断地巩固。同时,还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扩大专业知识面,并勤于用言语表达,保持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她说:“只有学会走了,才可以学会跑”。

在图书馆,她大量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拓展知识面、扩大视野。她不仅专注于专业知识的汲取,对小面积的专业疑难问题逐步攻克,查阅相关专业的书籍和理论,把专业学深、学精,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考研之外的书籍,合理地调节心态。图书馆是藏古纳今的宝贵资源库,她建议同学们要时常去图书馆汲取有用的知识,不要在大学毕业了才去留恋后悔。

在心理上乐观、坚定,把心放宽。考研期间,会有很大的压力,时常看到别人复习进度比自己快,会紧张。为此,我们一定不要随意攀比,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另外,不要孤军奋战,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采取发泄式的运动或悠闲自得的娱乐方式。

她对准备考研的同学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夯实专业基础;二是拓展知识面;三是考研面不要铺得太大;四是加强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她总结了一句话:“心宽了,路也就顺了”。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回首4年,张二娇说我以勤奋、专注、坚持的姿态,打了一个漂亮仗,在考研路上赢得胜利。目前,她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继续深造。当我们采访时,她正在努力考取语言翻译证。

(学通社 张成林 党陶陶 石方方)

第三版:文化教育

广亚锦言拾粹

第六篇 快乐感悟

四十四、凡事斤斤计较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也难有真正的快乐。

有一句格言说: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大地无垠,大海辽阔,天空茫无涯际;然而,人发明了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宇宙飞船,能翻越高山,横渡大洋。人征服了大地、海洋和天空,人的想像力无比丰富,人的智慧无穷无尽,人的胸怀应该无比宽阔。

生活中有一些人,遇事总爱斤斤计较,为一点蝇头小利,争得面红耳赤;为争一点钱财,兄弟反目,父子成仇。这样的事例,经常在报纸上看到,电视上也有反映。这些人的心胸显得太狭窄了。人际交往中,锱铢必较,生怕自己吃亏,一分钱看得比磨盘还大,这样的人会有真正的朋友吗?这种人利欲熏心,每日为私利而孜孜营求,会有真正的快乐吗?

按照佛教的理念,人生有缘才相聚。父子、兄弟、乡邻、同事、朋友,今生有机会在一起聚首,是难得的缘分,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搀扶才对。“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吃桃根,李树代桃僵。”这“李代桃僵”的故事启示我们,兄弟遇到危难事,兄或弟要不惜一切进行救助,必要时甘愿舍弃生命。如今,父为子捐肾、弟为兄捐肾,还有捐献骨髓干细胞,事例多多,这是亲情的作用。也有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干细胞的,是人道主义的爱心发扬。光大人间的爱心是正道,是令人敬仰的品德。为亲情,为人道,连肾脏、骨髓都能捐出,还有什么得失值得斤斤计较呢?

广亚从来不是爱斤斤计较的人。与任何人共事,我总是先把吃亏放在前头,从来不曾想,也从不曾占过任何人的一点便宜。这是我父亲遗留给我的好特质。父亲生活在农村乡间,干什么事总是吃亏在先,为公益事,如建学堂,他很热心,捐钱捐物,从不吝惜。我回大陆创办郑州升达学院,购买的校地原先都是附近农民的土地,为做好敦亲睦邻,我除了指示学校经手办事的人员聘用当地人员到学校做清洁工、电工、宿舍管理员外,还在其他一些方面为村民提供方便。如一些校地未开发前允许农民耕种,学校运进建筑材料允许农民到校内卸车赚些外快等。这样做,使社区关系比较融洽。

广亚平常与人交往中,也从来不小家子气。我平生讨厌那种尖酸刻薄、遇事只想沾便宜的人。在升达学院十多年持续不断的建校施工中,我一贯严守合同,按期支付建筑队的款项,从不拖欠;对于工程进度快又保障质量的建筑队,我还适时给予奖励。总之,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缠。建筑队的负责人遇到什么问题,乐意与我交谈。他们认为我办事爽快,讲究信用,时间一长,成了朋友。但我也并非那种可蒙可混之人,我能守住底线,特别注重建筑质量,绝不含糊迁就。而在细枝末节上,我不喜欢斤斤计较。

刻薄者无朋,吝啬者寡友。古人有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世上精明人很多,但精明过度了不一定就好。与人交往,总想占人家的便宜,人家也不是傻子。你斤斤计较,十分抠门,朋友便会离开你,你最后必定成为孤家寡人,哪还有什么快乐可言?所以,人啊,不要那样的小肚鸡肠,不要那样目光短浅,要学得豁达一些。我在前边的文章中讲过“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的道理,金钱并不能使人快乐,有多个知心朋友,推心置腹,困难相助,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试论恰当运用板书与课件两种教学手段

□ 公共外语部

在日趋现代化的教育进程中,教学工具的不断创新是教育的一大进步,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课件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课件以其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给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带来强烈冲击,大有“开讲不用多媒体,板书再好也枉然”之势。如今,站在传统与现代交汇的十字路口,是课件本身无法代替板书,还是保守思想无形中抵制课件的使用?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教师。

一、板书与课件各自的优势

板书的优势 板书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配合语言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教学的主要内容,体现教材的逻辑结构。另外,板书具有灵活性和随机性。在实际授课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或提出一些老师没有准备的问题,这时板书就可以使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把自己突发的灵感写在黑板上。它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技术中的“常规武器”。

课件的优势 课件是指PPT(Power Point),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播放,也可使用投影仪主页播放,并可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播放音频流和视频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课件具有直观、生动和形象的特点。它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最大限度地汲取信息与知识;从教师教学手段角度看,它能增大教学信息量,缩短书写板书时间,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教师在授课时,若单纯使用板书进行讲解,不仅不能形象透彻地使学生理解所讲内容,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不懂得掌握新技术,则会被慢慢淘汰。若完全摈弃板书,单单依赖课件进行教学,这样极易引起学生视力和思维的疲劳,教师也会逐渐沦为课件的放映员。只有课件与板书取长补短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课件的容量大、形象、生动的特点正好弥补了板书的容量小与比较呆板的不足,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

1.其一为“主”,另一为“辅”

教师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自主确立板书和课件在呈现教学内容时的主体和辅助地位。有两种方式,一是板书为主课件为辅式,二是课件为主板书为辅式。前者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内容的逻辑关系,按一定顺序用板书反映大部分教学内容,用课件呈现辅助材料的方式。它有利于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会产生“思维懒惰”。后者是根据本课程特点,确立以课件为主、板书为辅的方式。也就是用课件独特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编辑技术,将大量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多媒体设备系统地展示给学生;同时,利用板书对课件展示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和拓展,使二者有机结合。这两种模式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又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2.其一为“纲”,另一为“景”

此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件呈现一些用语言不易表达的情景或学生不太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用板书列出相关知识要点,以帮助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此模式通过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听材料,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发现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发现和归纳能力。同时,通过板书的要点进行强化,把具体的情景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化,使学生对已有认知结构中的错误观念进行改造,并对已形成的认知结果进行调整、扩充和重新组合,真正使自己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其一为“枝”,另一为“叶”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使用的课件属于课堂演示型课件,即在多媒体教室的环境下,由教师向全体学生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是通过屏幕分屏展示出来的,因此完整的知识结构很难通过课件及时展示出来。为避免这种缺陷,可采取“枝——叶”模式。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板书将有关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展示出来,并将此结构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这个过程可看作是“枝”的构建。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以文本或图表或动画或声音等进行有机整合,配合教师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方式,这个过程即是“叶”的添加。这种模式符合结构主义学习理论,既能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理解知识的全貌,又能明确各知识点在知识结构中的位置。

总而言之,板书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象征,课件则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标志,它们都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补充,具有不可替代性。板书不能游离于课件之外,而课件也需要板书来进行完善。因此,我们只有让板书与课件优势互补,才能自由地穿梭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法系学子考研再创佳绩

近日,2013年全国研究生录取结果揭晓,我院文法系2009级毕业生考研成绩斐然,今年184名应届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35人,考研率达到19%。

文法系一贯重视毕业生考研工作,近10年考研比率都在20%左右,年年名列全院第一。今年该系法学专业考取25人,汉语言文学专业考取10人。录取学校包括国家985、211重点高校北师大,211重点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及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的专业含及刑法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汉语教育等热门专业。法学专业的郭芬同学考取华东政法大学,郑冰倩同学考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孙英哲同学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张淼博同学考取西南政法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汉本班29名同学参加考研,10人录取,郭璟璇同学、刘丹丹同学、许莹同学考取北京语言大学。值得一提的是,郭璟璇同学,考取北京语言大学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系学生会主席范艳广同学,考取首都师范大学。

胡适先生说过:“一点一滴努力,满仓满谷收获。”文法系2013届学子用他们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浇灌出丰硕果实,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不变真理,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弟学妹们,实现求学路上继续深造的理想。

(文法系 郭青梅)

外语系“口译”专业毕业生硕果累累

我院外语系英语口译专业开设于2009年,是河南省首所设立英语口译专业的院校,首届毕业生也将于今年6月毕业。4年来,外语系口译专业在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系主任马秉义教授带领下,通过口译教研室主任李兴华老师及张丽娟、牛文文、孔洁、孙燕冉4位口译专业课老师的不懈努力和全体口译专业学生的积极配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在全国性的口译大赛、研究生考试和各种证照考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2012年3月举行的“中译杯”第二届全国口译大赛河北、河南赛区的复赛中,吴洋同学获得了三等奖(河南省仅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我院参赛选手获奖)。吴洋和李亚辉同学于2012年12月参加了在武汉大学举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华中赛区比赛,获得三等奖。此类全国性的口译大赛,高手如云,参赛选手多来自211和985重点院校,升达作为三本院校,口译专业学子能够脱颖而出,可见我系口译专业的教学是十分扎实的。

我院首届口译专业2013年共有毕业生60人,其中8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录取比例高达13%。吴洋同学被中国科学院录取为翻译硕士研究生,令人振奋。据了解,这在全国同类三本院校中极为少见。其他考研同学分别是:魏薇考取上海大学英美文学专业;刘丹丹考取四川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专业;魏倩考取南京农业大学英语笔译方向;张元元考取河南大学语言学专业;陈艳秋考取河南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周亚林考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语言学专业;冯磊考取郑州大学英语笔译方向。

在专业的证照考试中,李蕾、吴洋同学取得了人事部口译三级证书;冯磊同学取得了人事部笔译三级证书;宋欣欣、汤冉、张莹同学取得了BEC高级证书;马婷婷同学取得了BEC中级证书。

外语系英语口译专业的全体教师和应届毕业生积极总结4年来管理及教学方面的经验,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努力把口译专业办得更好,为升达的明天做出更大的贡献。

(外语系 李兴华)

第四版:文艺作品

升达毕业季

青春一去不复返,大学生活将要成为昨天,那些美好的日子只能成为回忆。舒飞廉在《草木一村》里说,时间之河,隔岸相望,却不能渡;草木一村,虽近在咫尺,亦无法返。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题记

六月的升达园,交织着各色情感:有四年收获的喜悦,有成长蜕变的感动;有对同窗好友的不舍,有对恩师的感激;有对母校的留恋,也有对人生未来的憧憬。不时见到学姐们摆摊处理自己的二手物品;不时见到学长三三两两在校园里不停地拍照;亦或在网上见到流传着他们张扬个性、标榜青春的轻狂举动……文字太轻,回忆太重,请珍惜或怀恋莘莘学子永不再复的青春。

四年的回忆是否无孔不入地侵袭着敏感的内心?你是否在怀念大一的军训和劳动教育?怀念南食堂的刀削面、桥头烧饼?怀念为考试而忙碌的那些不眠之夜?怀念第一次红着脸向她告白的勇气?怀念和同学们第一次出游、第一次聚餐、第一次狂欢的日子?怀念承载了太多回忆的升达园……

当然,毕业也隐藏着忧伤。不会再有像高三那样以撕书的方式去宣泄压抑,也不应有喝得酩酊大醉去庆祝毕业。我们走出象牙塔,已经更加理性、更加明智,已感身负重任,应去迎接未来,迎接新的挑战。

身边的同窗好友很快就要天南海北地四处奋斗,为生计、为那不知道多少次背井离乡才能实现的梦想。也许大学生活之所以美好让人留恋,并不是因为真的无忧无虑,而是那时,我们任何的梦想都不可以用“狂妄”二字约束限制。可是,身为升达学子,即使面临踏入社会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我们也胸怀壮志,无所畏惧。升达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我们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更教会我们怎样成为一个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的人。就此别过,我们不留遗憾。

而做为学弟学妹的我们更要抓住青春,树立目标,努力地充实自己。坚信,未来日子的价值决定于当下的步伐,行走在消逝中,且行且珍惜。

(学通社 文法系 沈佳慧)

梦想——来自心中的呼唤

小鸟的梦想是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在蓝天下飞翔;蝴蝶的梦想是每天风光正好起舞蹁跹;蜜蜂的梦想是每天为花蜜忙碌……梦想并不遥远,梦想就在身旁,它是来自心中的呼唤。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我想做一个淡淡的女子,不浮不躁,不争不抢,不去计较浮华之事,安心地坐下来品一杯奶茶,看一本书,在书中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安宁世界。那里储藏了自己想要的空气、花草、蝴蝶……那里没有忧伤。

岁月无痕,沧桑有迹。回首在高考中跌跌撞撞的我们,总有一些难以磨灭的东西留在记忆里。有苦涩、有欢笑、有感动、有泪水,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梦想,它牢牢地占据我们灵魂的最深处,总不经意间在脑海里如蝴蝶般翩跹起舞。这是我们的财富。

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梦想: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快快长大穿高跟鞋;中学时的梦想是跟暗恋的人在一起,考上大学;如今走过懵懂岁月的我想有个温暖的家,开心地生活。我的梦想很小,虽没有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抱负,也没有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信心,更没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斗志,但是我的梦想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自然,因为它是来自心中的呼唤。

汪国真说:“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拥有淡淡的梦想,不需惊天动地,不需羡煞旁人,只要是来自心中的呼唤,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空白。

(会计系 池肖利)

曾经

周杰伦唱着:思念是一种毒药

我不信

后来

张震岳也唱着:思念是一种病

我还是不信

随着身边的人渐渐离去

我信了

我开始思念

因为思念 我坐不安寝

因为思念 我食不甘味

我想告诉朋友

不论走到哪里

你们永远都是我的牵绊

(信工系通讯部 豆春该)

校园的清晨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则理解:学习要趁早,工作要趁早,连观赏美景也要趁早。在升达,只有早起才能领略校园独特的美。

大一的时候,我们每天都早早的起床,去早读,去劳动教育,去参加升国旗仪式。那一年,我的记忆是忙碌的。参加升国旗仪式,这是对祖国的热爱,必须严肃对待;劳动教育,这是一门必修课,也不能迟到。我们每天急急忙忙地穿梭于宿舍——校大门,宿舍——工区,宿舍——餐厅与教室之间。学院的景致来不及欣赏,更不明白那些年我们早起的珍贵与不可复制。美,就在这肆无忌惮的虚度中挥霍。

大二的我们,早起似乎成了这个年级的奢侈品。而我,报名担任了劳动小组长,仍与早起结为好友。不过,我不用那么紧紧张张。我们的劳动工区在湖畔,每天清晨,我从北区从从容容地去南苑。途中,我将校园之美尽收眼底。

我喜欢看校园的苏醒,看匆忙的行人;我喜欢看垂柳依着湖畔、随着轻风摇曳着她那纤细的腰肢,喜欢看静静的湖水在晨曦中荡起涟漪;我喜欢看花圃里迎着朝阳含苞待放的鲜花,喜欢看嫩绿的小草上滚动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我喜欢听林间翠鸟啾啾鸣啼,喜欢听湖边白鹅曲项向天歌;我更喜欢看国歌声奏响,全校师生停下脚步,敬重地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种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因为早起,我知道初春的绿芽躲在角落悄无声息地演绎着生命的魅力,我知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是如何穿透碧叶映出斑驳纹路;因为早起,我更懂得了“一天之计在于晨”的弥足珍贵。

啊,升达是美丽的!升达的早晨无疑更美:她有青春之美,书香之美;她有宁静之美,庄重之美;她有灵秀之美,活力之美;她有洁净之美,和谐之美。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破晓之前起床是个好习惯,这样会对你的健康、智慧都有好处,你还可因此而获得更多的时间去做比睡觉更有意义的事情,去雕刻美好的人生。

(企管系 )

雨中回想

清早起来,看到室外下雨啦,心情特别高兴,凉凉的雨给前几天燥热的天气降降温,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我站在窗前,远眺雨中的升达园,雨中的一些美好回忆在脑屏闪现。

父亲的背

雨中,还年轻的父亲笑容满面地背着穿着连衣裙、撑着伞、同样笑面如花的我,有说有笑地走在泥泞里。这样的场景在我的童年屡见不鲜,这种情况有我的耍赖,更有父亲的疼爱。那时,我一直觉得父亲的背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时光荏苒,父亲日渐老去,终日的劳累奔波,使那曾经平坦、结实、温暖的背有了些许佝偻和单薄。也许,这就是岁月的痕迹吧!

雨中的大伞

那是一把极其普通、伞面较大、略显陈旧的伞。就是这把伞,连同大伞下年幼的我们,频频出现在我的梦里、我的记忆之中。第一次见到那把伞,是学前班开学的那天。天下着大雨,我们家附近四五个年纪差不多大小的孩子聚在一块,准备一起去学校。大人们让我们各自打伞前往。然而,我们几个执拗的傻孩子偏偏不愿打小伞,却要一起挤在一把破旧大伞下面。就这样,冒着大雨,没有家长庇护,我们一路叽叽喳喳、说说笑笑、歪歪扭扭地走到学校。那把大伞早在我上小学时就坏了,伞下曾懵懂的我们也都在小学毕业后,上了不同的学校。而我,却总在雨天想起那把大伞,那段幼稚却有趣的童年。

积水的操场

上高中期间,学校的操场地势低洼,每逢下大雨都会有积水。操场是去小卖店和茶水房的必经之路,因为没有铺塑胶,同学们每次经过操场,鞋子上、裤腿上都会沾满泥水,大家非常厌烦又非常无奈。即使这样,那时,正在复读的我们还总要在课间,踩泥涉水、“不怕苦难”去水房打水或去小卖店买棉花糖、“关东煮”……在积水的操场走一遭,其实是给忙碌的备考找一个偷闲放松的机会罢了。我怀念在高中那段忙碌的日子、那个泥泞的操场、那时努力奋进的我们,那里留下了我们为高考奋斗的足迹。

(学通社 营销系 刘艳芳)

大学里的“儿童节”

朋友,你相信吗?大学里的我们竟然“轰轰烈烈”地过了儿童节。真的,感觉很得意,感到很开心。不过,记得在真真实实的儿童时代,儿童节对我们来说好像是个无关紧要的节日,没有过得那么“精彩”,我们感到有些“委屈”,有些“失落”。好多东西真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这,可能就是大学生过儿童节的原因吧。

“六一”儿童节这天,升达校园里有着与往常不一样的氛围,大学生们有着与往常不一样的举动。有的班级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聚在一起召开班会,回忆儿童时代,畅谈童年生活;有的班级用班费买来儿童食品,大家共同分享。漫步校园,不时看到三三两两的同学在校园庆祝逝去的童年:有的在嬉戏打闹;有的在玩儿时的游戏;有的女生理直气壮地、很得意、很自豪地含着棒棒糖。据了解,大龄“儿童”在儿童节狂欢期间,好多商店里的旺仔QQ糖、娃哈哈AD钙奶、爽歪歪已断货,大朋友们用童心去编织五彩缤纷的梦。打开电脑,大学里的“儿童节”在网上炒得更火:同学之间有互相留言祝福节日快乐的;有互赠卡片相互调侃的;有在“说说”上发表儿童趣事的。

我们怀念过往,愈发清晰地感觉长大其实是一段艰辛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少了欢乐,多了烦恼,再也不能像孩子一样无理取闹。但是我想说:快乐不是儿童的专利,我们偶尔也可以童言无忌的“傻”一回,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然而,我却在不经意间看到这样一句“颠覆人生”的话:“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在过情人节,小学生和中学生在过光棍节,大学生在过儿童节。”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来评述这种现象。我们在感伤失去时,一些孩子却如此超前,他们永远不知现在所拥有的,正是我们永远找不回来的!我认为,我们的社会有责任引导小朋友们、大朋友们去度过属于自己幸福美好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节日。

(学通社 文法系 石方方)

菁菁校园 王敏华/摄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