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264期 [2011-11-16]
发布人:王敏华  来源部门:院长办公室  浏览人次:次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7日   责任编辑:

第一版:学院新闻

拓宽就业渠道    提高就业能力   转变就业观念   接受社会挑选

我院2012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隆重举行

11月中旬,一场冬雨把升达园梳洗的分外清新、靓丽。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郑州龙湖高校园区分市场暨升达学院2012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我院万兴体育馆隆重举行,会场气氛异常热烈。

为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全面贯彻我院201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由招生就业处主办的此次见面会,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上午10时许,省教育厅学生处正处级调研员杨占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市场信息部主任马旭辉,在董事长王淑芳女士、院长崔慕岳教授、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张洁副院长、张金安副院长等陪同下,莅临会场,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并认真听取毕业生的意见。

今年供需见面会的特点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宣传超前,规模庞大。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招生就业处在院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多渠道联系用人单位,积极筹划了本次招聘会。伯乐识良马、明主觅英才,本次供需见面会吸引了包括台湾广达集团、大商集团、武汉美的、永乐电器、洛阳杜康控股等省内外260多家企业前来招聘,提供岗位8000余个,参会单位数量和提供就业岗位数量较去年提高了近20%。见面会分为ABC三个展厅,其中A厅设有我院校友会组成的20家企业的招聘团返校招聘,提供600余个就业岗位。除我院毕业生之外,供需会还吸引了中原工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工程学院近7000人参加,场面异常火爆。

快乐就业、魅力人生、基层锻炼、放飞理想是2012届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从整个招聘企业提供的岗位来看,市场营销类专业仍保持旺盛的社会需求;国贸、会计、英语、文法等相关专业的需求量较往年有所上升。在面试过程中,我院毕业生自信大方,从容对答,展示了良好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供需见面会举办期间,招生就业处与学院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协调配合,会场秩序井然,保障了供需见面会顺利进行。

(招生就业处)

强化教学管理   开展评优活动   提高办学水平

学院多项教学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11月8日下午,我院在第一会议室召开本学期第三次教学主管会议。院长崔慕岳教授、张金安副院长,各系部主任和教务处、督导组、院办、科研处等教学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崔院长在会上指出,从11月上旬至12月上中旬的近一个多月期间,我院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建设,其内容包括“期中教学检查”、“第六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首届优秀教研室评比”、“优秀实验室评比”、召开第一届教学工作会议等活动。

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已从10月下旬启动,首先是各系部进行自查。11月14至16日,由教学督导组、教务处组织的检查组,到各系部进行检查,普遍认为部门重视、准备充分、材料齐备、成绩显著,院长崔慕岳教授和张金安副院长参加了检查,对各系部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指导,并热情地解答了所提问题。

我院的“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每两年举行一次,今年是第六届。本次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目前讲课部分已经结束,有11位教师进入决赛。之后,再根据综合评教情况评出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

教研室是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的团队,实验室工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按照本学期院长行政工作报告部署,11月份,学院首次组织优秀教研室评比和优秀实验室评比。通过自评、系(部)初评、学院总评三个步骤,评出优秀教研室评比和优秀实验室。

12月上中旬,我院将隆重召开第一届教学工作会议:总结近5年来的工作;规划未来;表彰先进;交流经验。之后,围绕教学工作会议,在各个系、教研室开展深化教改、提高质量的大讨论。使我院的教学工作、教学管理更上一层楼。

(教务处   校刊社)

弘扬爱国爱校精神    展现国旗卫士风采

我院举行国旗班交接仪式暨表彰大会

11月3日,我院第16届、17届国旗班交接仪式暨表彰大会在明德讲坛举行。学务长张现水、院党委办公室主任何建强、院团委书记王红晓和学务处、团委与各系老师出席大会。2011级全体新生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大会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整齐威武的两届国旗班方队展现在师生面前,一种庄严神圣的气氛顿时充满整个会场。随着一声嘹亮的“交旗”口令,16届国旗班卫士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和校旗交到17届国旗卫士手中。同时,也交接了光荣而艰巨的责任与使命,使“爱国爱校”的升达精神得到传承。

接着,王红晓书记宣读《关于对我院第16届国旗班的表彰决定》,决定高度赞扬了16届国旗班守卫国旗、爱国爱校的精神品质,授予每个成员“优秀国旗卫士”称号,记集体功;又授予16届国旗班班长王皓“优秀国旗班班长”称号,记功一次。之后,何建强主任等与会领导与老师为获奖集体、个人及16届国旗班80名优秀国旗卫士颁发荣誉证书、奖品与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学生通讯社    孙亚珍    陈伟静   张远飞)

搭建交流平台 演绎靓丽青春

校园记者喜庆“记者节”

11月8日是记者节,龙湖南大学城首届校园“记者节”论坛暨我院学生通讯社15年社庆在国际会议厅举行。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院党办主任何建强、院团委书记王红晓等领导和河南检察官学院、河南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学生代表及院系社联、社团组织骨干近百人出席论坛。

戎副书记致辞。他对龙湖高校记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我院学通社长期以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希望校园记者要“政治家办报”,培养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肩负起社会责任。他鼓励大家加强学习,开拓创新,深入社会,加强实践,寻找感人素材,汲取写作经验,以务真求实的态度报导新闻,为传播校园文化贡献力量。

会上,学通社社长马俊锋总结了该社15年取得的主要成绩,提出龙湖各高校加强新闻报道合作,增进友谊,共同提高新闻写作水平。随后,南大学城各高校记者站长及我院8系通讯部代表相继发言。他们介绍新闻写作经验,总结工作,规划与展望未来,并感谢学通社搭建这次交流平台。

学通社成员还在会上献上了深情的诗歌朗诵《记者,我为你歌唱》。大会在温馨愉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学生通讯社    杜欣欣    从福轲)

我院发放新加坡“心光”励志助学金

11月3日,新加坡“心光”励志助学金发放仪式在第二会议室举行。新加坡“心光”励志助学金是由新加坡华侨陈碧琪女士发起,并与其亲友出资设立,以奖励品学兼优特困生。学务处对此专门制定了申请标准、选拔程序,审核公示等实施细则。会上,张现水学务长向牵线联系此项助学金的营销系寇玉琴老师致谢,勉励受助学生岳福、李云龙、凌孝乾、曹洋丽、马会娟、皇甫海燕等不要辜负资助人的期望,努力学习,用优异成绩回报资助人、感恩社会、报效祖国。

(学生资助中心    

张芳等三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

最近,我院2010-2011年度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结束。这项工作经学生申请、班级推荐、系部审议,又报经院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审核,公示后,外语系2008级商英二班学生张芳、会计系2008级会本九班学生郭昂毅、文法系2009级语言文学班学生郑思宇3名同学获此殊荣。

(学生通讯社   刘   洋  刘慧敏)

第二版:校园生活

先就业 再择业 走出精彩职业人生

——我院部分系举办2012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国际贸易系2012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率先举办

11月9日,“国贸系2012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龙湖报告厅举行。董事长王淑芳女士、院长崔慕岳教授、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张洁副院长、张金安副院长等院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为落实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在院系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国贸系本次招聘会共吸引30余家企、事业单位到场参会,提供就业岗位327个。

招聘会上,院领导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并认真听取毕业生的意见。院领导赞扬国贸系在我院各系中多项成绩较为突出,此次招聘会又为我院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国贸系好的作风,做出新的成绩。

此次招聘会为我院毕业生,尤其为国贸系2012届毕业生搭建了良好的就业平台,拓宽了就业渠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同时我院学生从容自信、举止大方,体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了招聘单位的一致好评。招聘会后,用人单位对我系的组织和服务工作表示满意,对国贸系学子的整体素质和良好风貌给予较高的评价,也表达了长期合作的愿望。

(国贸系    钟江鸽     阳)

拓宽就业渠道 搭建就业平台

——企管系举办2012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11月10日,企业管理系2012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龙湖报告厅举办。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张洁副院长、张金安副院长等领导,莅临现场指导。

本次招聘会共有裕达国贸、大商新玛特、上海华普、广东家中乐电器科技、江南春酒店、三九企业郑州分公司、郑飞国际酒店等7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岗位近2000个,涉及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商务英语等众多专业。招聘会现场人山人海,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招聘岗位、任职条件、薪资待遇和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我院广大毕业生踊跃参加,有的当场就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会场气氛热烈。

院领导在参观指导时,对企业负责人的到来表示由衷感谢,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提高个人素质,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张洁副院长对本次招聘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此次招聘会组织得力,针对性强,服务到位,细节考虑比较周全,在礼仪、形象方面更好地展现了升达学子的风貌。

(企管系通讯部    崔阳阳)

外语系   艺术系联合举办招聘会

特色:校友返校“传帮带”

11月11日,外语系和艺术系联合举办了2012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董事长王淑芳女士、院长崔慕岳教授、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张洁副院长、张金安副院长等领导莅临会场,视察了招聘会的开展情况,对招聘会充分肯定,给予好评。

上午9时,招聘会准时开始,整个会场人流涌动,同学们积极踊跃参与其中。在各个单位的招聘摊位前,同学们自觉排队,显示出升达学生的良好素质。同学满怀自信地接受了用人单位的面试,部分同学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用人单位认可并签订了就业实习合同。本次招聘会共有来自省内外47家企业到场招聘,为毕业生提供了536个就业岗位。专业对口性强是本次招聘会的一大亮点,在招聘会当天提供的就业岗位中,与两系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岗位达到483个,专业相关度达到了90.1%。此外到场的招聘单位中近一半都有我院校友在企业任职,充分体现了我院就业的“传帮带”特色。

此次招聘会上,升达学子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自信阳光的精神面貌,给参会招聘企业留下深刻印象。招聘会设立服务台,准备企业面试场所,师生热情周到服务,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普遍认为,此次招聘会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并指明了就业方向。

(外语系   艺术系)

专业针对性强   服务工作到位

——文法系举办2012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11月10日,文法学系在商管楼三楼大厅举办2012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上午9:00,供需见面会正式开始。毕业生手持自己精心准备的简历与招聘单位交流,很多招聘单位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队,整个招聘会现场热烈有序。

上午10:30,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张洁副院长、张金安副院长等院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院领导详细询问了本届毕业生概况和招聘会详细情况,并与部分用人单位代表进行了亲切交谈。院领导对我系此次供需见面会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专业针对性强、服务工作到位,在礼仪、形象等方面很好地展现了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升达学子的综合素质。

本次供需见面会共有河南带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宁波华博展览有限公司、四川海底捞股份有限公司等30余家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文法系及其他兄弟系广大毕业生踊跃参加。据不完全统计,各用人单位共收到学生求职简历420余份,有60多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招聘会后,用人单位对我系的组织和服务工作表示满意,对文法学子的整体素质和良好风貌给予较高的评价,并表达了长期合作的愿望。

(文法系 郝艳海)

16届院学生会成立大会暨表彰大会举行

11月10日,我院第16届学生会成立大会暨表彰大会在外语楼举行。第16届学生会主席许春亚对学生会工作作了总结和展望。大会对2010—2011学年学生会工作优秀部门和优秀干事进行了表彰:学生会办公室,外联部,风纪部,院社区学生宿筹部获优秀部门称号。张奥、裴雨晴、张齐飞、王芳、陈曼、赵雷同学获优秀干事的称号。院团委书记王红晓在会上要求学生会干部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理念,全心全意为广大学生服务,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努力做到敢于承担责任,有所作为,在新的征程中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学通社   沛   张远飞)

我院第十届社联成立大会召开

11月3日,,我院第十届社联成立大会在外语楼2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院团委书记王红晓、团委老师、院社联新老成员和37个社团社长及应邀的各院系代表出席大会。

大会在激昂雄壮的团歌声中拉开帷幕。王红晓书记发表讲话。首先,他对本年度社联与社团招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接着,他简要阐述了社团联合会的意义。然后,对社联、社团成员提出要求:加强学习,摆正心态,武装头脑,做一个有文化,有素质,有人格,有能力的学生干部。会议希望社联、社团组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推动我院校园文化蓬勃发展。

第十届院社联理事长刘旭阳也在会上发言,他汇报了上一年社联、社团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部署了新一届社联、社团的工作规划。大会还举行了阿甘长跑授旗仪式,社联、社团骨干成员宣誓,颁奖等内容,大会在第九届理事长蔡萍发言中圆满落幕。

(院社联    璐    唐丽娟    学通社   从福柯  杨文静)

校园短波

★10月29日,我院卫生与健康协会组织社员赴郑州血液中心担任志愿者。他们有的进行献血宣传,有的提供服务。使献血者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院社联     帆)

★10月31日,我院爱乐社组织的“糖果party”活动在足球场举办。活动秉承“欢乐、团结、自由”的主题,表演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展现了大学生的风采。

(院社联   马志刚)

★11月8日晚,由院团委学通社主办、各系团委学生会承办的以“用新闻演绎青春”为主题的第8届校园记者节晚会在思源会馆上演。百余名校园记者及各系1000多名学生观赏了晚会。

(学通社   陈伟静   孙亚珍)

★11月9日-10日,院“青e缘”环保协会在龙湖食府及北生活馆附近组织“废物利用,传递真情”主题活动,为师生传递落叶祝福,并解疑答难。

(院社联        学通社    宋向阳)

★11月9日,图书馆举办了主题为“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社会抵御火灾能力”的消防安全图片展览。展览包括“加强宣传培训”、“火灾自救技能”等内容。

(图书馆    刘靖雯    会)

★11月9日,由院团委主办、院学艺部承办的“激扬青春,放飞梦想”演讲比赛决赛在外语楼举行,张昭荣获一等奖。

(学通社    秦雅宁    孙鑫鑫)

★11月9日,院社联组织的我院2011阿甘长跑活动在体育馆北门启动。社联成员及37个社团社长参加了这一活动。

(院社联    唐丽娟)

★11月10日,由院团委组织部组织的第14期团校趣味运动会在艺文广场开展。活动项目有“背球接力赛”、“群龙过河”等。同学们欢声笑语,乐在其中。

(学通社   孙鑫鑫)

★11月11日,由旭日创业者协会主办,郑州大学生创业协会理事姜于健老师主讲的《大学生学什么》专题讲座在4号楼举行,给大学生铺展了一幅创业蓝图。

(院社联   杨义利)

★我院艺术系在高校学生无偿献血活动中表现突出,最近,在由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举办的郑州高校学生献血工作座谈会上,被授予“固定无偿献血者团队”荣誉称号。

(朱影影   王雨辰)

第三版:文化教育

广亚锦言拾粹

第五篇   人生体验

三十、对我有恩的人,没齿难忘,涌泉以报

中国人是很重视报恩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是这种美德的格言。中华民族是很重视报恩的民族,“结草衔环”、“遂侯之珠”等故事,代代流传,足以说明我们民族共同的善良品性。

记得小时候,父亲教导我:“你对别人有什么好处,不要老记在心上;人家对你的好处,你要牢牢记住,并要设法报答。”父亲的教诲,我深深理解,即是:施恩于人,决不图报;得恩于人,没齿难忘,涌泉以报。

一个人不可能在社会上孤立地生活,他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有时甚至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需要别人救助。我在大陆结识的老朋友,已故的费孝通先生,他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年轻时候,他也曾遇到危险。那是1935年12月,他和前妻王同惠女士一同赴广西调查,由于水路曲折险峻,他们的向导又先行不候,两人走迷了路。费先生误入瑶人设下的虎阱,被木石压住。王同惠奋不顾身把石块逐一移开;但费先生足部已受重伤,不能起立。王同惠赶紧出林呼援,又不幸跌进急流山涧而死。直到次日傍晚才有人发现了费孝通,将他从虎阱中救出。妻子的遗体第七天才找到。多少年后,费孝通在思念前妻的同时还时常感念救他出虎阱的山民。人在困厄和危难中能得到别人的援手,那是终身难忘的。这样的事,可能随时会发生在你我他的身上,你可能是在别人危难时挺身去救助人家,也可能是在你危难时,别人对你伸出了援手。互相救助,战胜危难,这是我们民族的好传统,应当发扬光大。

得到别人帮助,即使一点点好处,所谓“滴水之恩”也不应该忘记。韩信未得志之时,曾受漂母(河边洗衣妇女)供应饭食之恩,等他后来帮助刘邦平定天下,受封淮荫侯,他就用千金报答漂母,表示没有忘记漂母当年的恩情。这种知恩图报的例子,在一般人的生活中,也举不胜举。

广亚生平始终坚持这一理念:有恩必报,有仇不记。有仇不记,上一篇讲过了,这里只说有恩必报。我在当初创办育达会计补习学校时,有的亲友根本不相信我会成功,认为我是异想天开,所以很怕我向他们张口借钱,看到我去,就把大门关上了。只有王紫才夫妇,见我去了,总是含笑招呼。恰好碰上用餐时候,他们就多加一副碗筷,让我和他们一起吃便饭。王紫才夫妇的情义,我牢记在心。到1961年,育达的情况好转,我本人也有了一些积蓄,就把王紫才先生家在汐止的简陋平房,改建成了2层楼房。王先生的子女在台湾求学或是出洋留学,都由我提供费用。我要用这汩汩不竭的涌泉报答王紫才夫妇那份难得的恩情。

还有,育达同仁们熟知的林时金老师,原是在育达教珠算课的普通老师。但育达在困难时,每次我向银行申请贷款,都需要两家铺保,其中之一必定是林老师。因此,我在育达经常对人说,林时金老师是育达的大恩人。林老师上了点年纪,我就请他担任育达的董事。1990年,育达校园内“思源楼”落成时,我撰文勒石为记,文中特别提到“尤其是林公时金于学校经费拮据,亟需告贷时,每能慨伸援手,不惜以祖产担保,使能一一突破困境,终底于成。”对育达有恩的人,我是忘不了的,林时金老师就是明证。推而广之,所有对于育达、升达、成功学院等创办过程中有过大贡献的人,我都不会忘记。

广亚一生最大的恩人,当属刘延涛先生了。刘先生早年就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老家也是巩义,他是我非常敬重的长者。抗战胜利后,我在南京是经刘先生推介,才得到审计部任职的。到台湾后,我萌发办学之念,支持我的人很少,而刘先生是从道义上鼎力支持我的人之一,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从那时起,他对育达一直关心支持。刘延涛先生先后做过育达董事会的董事和董事长,对推动育达的发展贡献良多。我时刻都想着要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在我经济条件宽裕时,提出为他购房买车;但他一生清廉如水,不接受物质馈赠。我就将他的诗集和书画作品印行广为宣传,为他的八十、九十大寿尽心操办,又在育达校园内塑立他的半身铜像,还在郑州市“升达艺术馆”内特设一间宽大的展厅,展出刘延涛先生书法绘画作品多幅,展室正中铸有刘延涛先生半身铜像一尊。

这方面的例子,我不想多举了,以免有“自我标榜”之嫌。广亚只是想说明,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好品德,做一个中国人,应懂得报恩,报亲恩、报友恩、报师恩、报国恩。不能得恩不报,更不能忘恩负义。

找准定位   凝炼方向  扎实开展科研工作

——营销系20092011年度科研工作总结汇报与体会

营销系主任     平   副教授

遵照创办人的指示,在王董事长、崔院长等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营销系同仁刻苦钻研,锐意进取,被评为2009—2011年度科研先进单位,科研工作取得一些成绩:发表论文45篇,其中核心期刊13篇;主编教材2本,副主编及参编教材5本;立项课题25项,其中省级课题5项,厅级课题18项;省厅级课题结项24项,获奖成果37项。其主要做法与体会是:

一、找准定位,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引领、促进作用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功能之一。科研立校、科研强校是民办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大量的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在培养方式上,我们注重发挥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我系长期以来有着良好的科研氛围,科研成果比较稳定。近两年来,我系认真学习科研对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意义,增强科研意识,明确科研方向,找准科研切入点,全系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每学年,我们都召开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会,邀请科研成果丰富的老师为大家讲解各层次科研信息、科研方法及科研心得等;老师们还相互切磋和沟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二、凝炼方向,扎实开展科研工作

稳定的研究方向是学科内涵建设的关键,也是学科、专业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础。研究方向的凝炼应在关注国内外前沿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的同时,认真分析目前研究现状,并在考虑自身研究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凝炼出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逐步形成。

营销系共有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和广告学4个专业。为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形成科研团队,我系2009年开始逐步凝炼科研方向,突出研究特色,初步梳理各位老师的科研成果后,本着双结合的原则, 2010年明确提出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农产品市场、文化市场、物流与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已形成一批科研成果并积聚一批科研队伍:

市场营销与品牌方向:我系宁震霖、白朋飞、蒋堃、刘前红、于平、徐梦阳等老师先后就“郑州商圈的变迁”、“河南食品工业营销竞争力研究”和“绿色营销”等形成一批论文、课题和著作;2009年白朋飞主持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荣获河南省社科联二等奖。

农产品市场方向:我系寇玉琴、孙红霞、崔艳红、白朋飞等老师先后围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等方面形成一系列论文、课题。其中2009年寇玉琴的”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筹资问题研究——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证分析”获河南省财政厅一等奖;2011年崔艳红的省社科联课题“河南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研究”获二等奖。

文化市场方向:我系于平、刘前红、刘成瑜、寇玉琴、白朋飞、杜霞等老师围绕河南省文化资源、产业及电影、民间艺术和农家书屋等方面分别主持河南省社科规划及河南省社科联等省、厅级课题并撰写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其中2010年刘成瑜“科技创新与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获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二等奖。

另外,我系李耀华、田振中、孙红霞、程洁等老师围绕物流园区与配送中心和信息化建设分别主编及参编了《物流专业英语》、《运输管理》等系列教材,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论文和课题。

2.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显著。

我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形成一批有实践意义的科研成果,有的已经转化到教学中,使学生受益匪浅。比如刘前红、寇玉琴、李瑞、程洁、崔艳红、白朋飞、于平等老师分别围绕模拟提案教学、学生自主案例教学法、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市场调研课程实验教学、大学生实践能力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分别撰写了教育论文和进行了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三、着眼未来,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力量的培养

科研平台是学科发展和培育的重要载体,是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营销系通过自己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培养人才,积极组织各类学术活动,做好科研服务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壮大科研力量。

1.科研平台建设。

为做好学科和专业建设,在院领导和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9月,营销系成立了品牌管理研究所,以此作为突破口,进行科研平台建设。该研究所所长是李继先博士。经过一段时间筹备,研究所围绕品牌管理将有一批成果涌现:李继先博士的专著即将出版,其他老师的论文即将发表。另外,服务地方经济方面也有突破,该研究所与西泰山村合作协议已签订,年底完成西泰山村CI设计及推广方案。该研究所实行柔性研究员制度与资助措施,凡本系教师都有权向研究所提出与本所研究方向一致的研究计划,一旦计划被接受,并在核心期刊发表与该计划相符的科研成果,将予以不同程度的奖励。

2.科研力量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组织各类学术活动,拓宽学术视野,为教师提供了各类科研服务。

“请进来”,比如,邀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参与人丁桂兰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经管院院长、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授权建设学科负责人王延荣教授,河南省发改委段亚英处长等专家来院举办学术讲座。使我们了解了国际、国内学术组织的申请、某专业领域研究前沿及同行知名专家,学习了横向课题的联络与立项等。

“走出去”是指参加高级别研讨会以及到省直高校、地方政府、工业园区及中小企业进行考察交流,提高科研水平,服务地方经济。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国内和国际研讨会,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例如:2010年田振中老师参加物流工程与管理国际会议(ICLEM 2010)并在会上发表了高水平的全英会议论文“Application of Combined Forecasting Model Based on Improved Grey Neural Networks in Regional Logistics Demand”,充分展示了我院教师的学术水平。

另外,我系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的科研培训。2011年初,我系组织相关老师参与教育部高教司的《科研方法与项目申报》培训,并组织教师集体交流。

我系科研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随着学院转设工作完成与建设发展五年规划的制定,仍然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找准定位,刻苦钻研,争取今后在科研工作中再上一个新台阶。

文化教育简讯

我院举办第14期团校主题培训讲座

11月8日晚,我院第14届团校主题培训讲座在龙湖报告厅举办,国旗班、各系学生会代表、学生干部等参加了讲座。此次讲座以“全心全意服务,科学创新工作”为主题。讲座加强了团组织建设,提高了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

(学通社   陈慧姿  张佳诗)

新东方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莅校作讲座

11月3日,新东方教育集团副总裁、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周成刚先生,应邀在思源会馆作主题为“怀揣梦想,相信未来” 的励志讲座。讲座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激励了同学们不断超越自己的学习斗志。

(学通社   杨玉杰   超)

我院举办“纪念辛亥百年”知识竞赛

10月27日,由院团委和思政部联合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知识竞赛在国际会议厅举行。竞赛评选出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另外,结合各系举办宣传展板与知识竞赛情况还将评出集体奖。

(共科部    李心记)

第四版:文艺作品

初寒·期盼

连续几天的北风入侵,阴雨绵绵,顿感寒气袭人。冬季终于到来了,可不,11月上旬,农历节气都立冬了。寒气袭来之后,虽然天气很冷,但校园里仍绿意浓浓,不仅松树、柏树,冬青、女贞等珍贵树木依然郁郁苍苍,连龙湖畔的垂柳也还泛着绿色呢!

趁着周末我回家两天,一则是看望亲人,二则是到田野里走走,心情舒畅。毕竟是从农村出来的后生,我割舍不了农村与土地的情结。早晨,天空阴沉沉的一片朦胧,大地十分寂静,仿佛一个沉睡的老人。不一会儿,太阳从云层中时而露出笑脸,时而又躲躲闪闪,天空变得越来越加亮堂。

上午10点钟,天空全部放晴,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田野显得格外清新又朝气蓬勃,绿油油的麦苗叶片宽阔舒展,长势特别喜人。此时此刻,让我不由对麦苗发出赞叹:冬天来了,许多动植物都躲躲藏藏越冬去了,可麦苗还坚守着它的阵地,不畏严寒,去迎接来年的丰收。

我站在小路边,向远处眺望,家乡的麦田好似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景色甚是壮观,令人喜乐开怀。我想,如果请来画家、请来摄影师,定会创作出感人的图画,定会拍摄出精美的照片。

傍晚时分,寒气略加凛冽,瞧,这是冬天的标志。阴云在天空正酝酿着2011年的第一场雪呢!我期盼着,期盼着,一场大雪的到来,来年是个丰收年,家乡的小麦有一个好收成。

(企管系通讯部    李超杰)

( 菊香盈怀                           王敏华/摄 )

 

重返母校

我是2005级升达企管系的学子。2009年从学校毕业后,赴广州就业。在穗两年多来,回首大学的4年生活,母校不时在我脑海闪现,那是难以割舍的深情,那是内心最深刻的记忆。

最近,我有机会从广州回郑,决定重返母校。当我搭上前往母校的511路公交车,随着车子不断靠近学校,我的心跳越发加快。车到龙湖广场,夜幕降临,我对司机师傅讲下车,步行到学校门口,缓冲一下激动的心情。当看到高耸的久违了的校大门时,我情不自禁地说:“母校,我回来了!”

入住北苑宾馆,放下行李,我便和相约好的学弟学妹一起吃饭。一个学弟说:学长,你为什么住这家宾馆呢?我说,因为这里离升达最近,最能感受母校的情感,母校的气息。席间,学弟学妹迫不及待地要讲学校的变化,我说,不要讲,明天一早让我去发现。

翌日清晨,我起得很早,独自一人,跨进校园。映入眼帘的不再是以往的景色:正门升达大道北侧,竖立了建校纪念碑和创办人像。我在创办人像前伫立良久,感慨不尽,是创办人使我们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步入了高等学府,我要感恩升达,感恩创办人!之后,我经艺文广场,来到生活馆,就是当年我们常叫的“小吃街”,不过,生活馆要比“小吃街”气派多了,功能多多了!然后,过招待所,浴池,来到我曾住过的15号楼前,遗憾的是我进不去了,这座楼现在改成了女生宿舍。不过,学校在15号楼旁又新建了两栋宿舍楼。啊,母校的发展真快呀!我又绕18号楼到后山,下后山到湖边无名岛小憩,不禁感慨:母校升达,你仍然是那样美丽!那样诱人!随后,当我又经母子像、自力桥,来到图书馆与2号教学楼我以前的主教室时,我看到有很多晨读的学子,在这里,我找到了我的影子……

升达,我的母校,我爱你!祝你更加靓丽,更加辉煌!

(校友会   赵志超)

魂牵梦萦学通社

你,依旧那么青春

怎不叫人魂牵梦萦

我,依然这么执著

追寻那笑靥如花的颜容

 

走在青春的幽美胜境

木兰花伴你笑意盈盈

这里齐聚着挥洒汗水的朋友

把新闻使命无悔传承

 

采访时的快乐

我把我的辛苦化为光荣

登报后的喜悦

我对你的感激写进睡梦

 

不忍丢弃那泛黄的报纸

害怕离你而去的悲痛

悉心收起崭新的采访证

期许它见证曾经的感动

 

学通,学则通也

这是诠释你行色匆匆的背影

学通,不愿离去

那是见证我风雨无阻的黎明

 

把老照片拼在一起

却留不住青春的匆匆

耳畔响起“风铃”

总愿呼唤你的美名:学通

 

翻看着学弟学妹的留言

彼此道一声珍重

我把学通化作岁月寄托

渴盼再度的重逢

(学生通讯社   袁志锋)

学通 我们温暖的家

步入升达之后,一纸招新宣传让我认识了你——学生通讯社。校园记者、采访、写稿、校报,这些陌生的词汇都具有深深的吸引力。我小心翼翼地填好简历表,初试、复试、终试,满怀不安地一路走来,终于有惊无险地跨进了你的大门。从此,我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学通人。

走进学通社这个温暖的家,淡淡的油墨香从一张张校报中飘来。那是家的味道,甜蜜而温馨。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五彩缤纷的图案。其中,一张天蓝色的板上是校园记者签名,每一个名字代表着一张张微笑的脸庞。室内悬挂着绿藤蔓,红灯笼,张扬着青春气息,成为我们心中最美丽的画面。学通社的美更在于她走过的光辉历程,墙上的荣誉奖状及学长遒劲有力的题词“学通一家人,你我永不分”……这些,每天都在鞭策着我们努力进取。

学通人,任重而道远。回忆第一次前去采访,第一次鼓起勇气索要材料,第一次撰写稿件,至今还令人激动,令人兴奋。尤其是第一次写稿到凌晨一点,累得脖子僵硬,手臂酸痛,可心里却充满快乐;更可喜的是自己写的稿子第一次被刊登在校报上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在学通社,更重要的是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为了搞好新闻报道,我们一起商榷,一起策划,一起采访,穿梭于校园各个场地,战斗在升达这方热土。夏天,挥汗如雨;冬季,冒着风寒;大家风尘仆仆,满怀激情,编织着一个又一个异彩纷呈的故事,尽管有的甜蜜,有的苦涩。但兄弟姐妹间,一声真诚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带给彼此莫大的慰藉!

学通精神在这里发扬,校园报道在这里传承,爱在这里延续。学生通讯社永远是我们共同的家!

(学生通讯社   张浩然)

黄帝故里悠悠情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归魂。周六,我怀着寻根拜祖、缅怀功德的崇高敬意,携好友一同前去瞻仰炎黄圣地——黄帝故里,拜谒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黄帝故里,位于新郑市区的轩辕路,占地100余亩。走在笔直宽阔的大道上,两旁插满黄色旗帜,迎风飘扬,蔚为壮观。首先,我们来到长宽各130米正方形的中华姓氏广场,广场四周种植着“活化石”水杉,据说有960棵,它象征着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着中华民族每一个子民。我不禁心潮澎湃!“万姓同根,根在人族”,当我在“中华姓氏树”旁,查找到自己的姓氏时,落叶归根的感情油然而生。

再往前走,我们看到巍然矗立在广场上的“天下第一鼎”——黄帝宝鼎。宝鼎由青铜铸造,格外雄伟壮观。鼎前的青石铭文甬道镌刻着万年中华历史故事。望着鼎腹雕刻的九条龙,我暗自钦佩,这正是寓意天下九州啊。鼎足呢,则是以熊为足,寓意黄帝立国于有熊。

接着,我们来到故里祠,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部分。进入祠内,主殿供奉着炎黄子孙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在大殿的殿壁,绘有“黄帝诞生”、“炎黄结盟”、“征战蚩尤”等8幅壁画,这一系列历史事件一直萦绕在心间。尤其是我从中了解到,黄帝在建都有熊后升起了龙旗,把龙作为部落的图腾。自此,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为是龙的传人而骄傲!继续行进着,忽见一处地穴建筑,呈“人”字型,这就是轩辕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丘”。丘下是轩辕黄帝纪念馆,进入馆内,有一幅大型根雕,造型可谓鬼斧神工,技艺之巧令人惊叹!

黄帝故里,悠悠情深。品味千年古枣,仰望参天银杏,回味轩辕桥下姬水河的潺潺流动,瞻仰轩辕黄帝庄严肃穆的雕像,领略“乾坤浮雕圆盘”的大气与宏伟……我深深地感受着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的厚重历史。“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它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企管系通讯部   崔阳阳)

《风声》感触

《风声》看完后,那份震撼在我心中久久不能散去,既为那种近乎灭绝人性的酷刑而心有余悸,又为那些为了民族,为了国家的存亡而置自己的性命、甚至是肉体的折磨而不顾的潜伏者而动容。他们强烈的信仰深深的触动了我。

《风声》的故事是日伪政权与汪精卫的“国民政府”相互勾结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些爱国分子为了窃取到日伪政府的高级情报,悄悄潜伏到南京伪国民政府的工作区域,获取绝密情报,为抗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线索。

其实在影片中,最震撼我的有两点,一是那些抗日“内鬼”被抓住时那种忍受残酷刑罚的毅力,他们都紧咬牙关,除非死,他们轻易不吐露实情。电影中,他们的惨叫声对我的心灵也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如此顽强呢,答案仍然是信仰,是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其二是那些潜伏者超出常人的心态与抗压能力。身在接近于死牢的百草堂楼内,面对着随时可能被揭穿的谜底,还要随时强装笑脸表示自身的清白。这种强烈的高压,如同“炼狱”,那种压抑、阴森、恐怖的气氛不仅感染着当事人,也将观众的情绪催生到了极点,在心里都不禁为他们捏一把汗,他们那种高强的抗压能力让人佩服。

从这部片子中,我感到了一种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强大到我们可以不惜一切去坚守,去守候。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正是这些对祖国抱有绝对信仰的人力挽狂澜,拯救我们民族于危难之中,他们的名字有的被我们永远铭记,但大多数却随着历史的洪波而消逝了,但我们要记住这些为我们民族、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并永远的缅怀他们!

(文法系    奚蓓雯)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

我怎么会改变自己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

我怎么会不遗余力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

我怎么会不顾停息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

我怎么会创造奇迹

 

初见时,只为你的一身军绿

我便迫切在生活中放飞希冀

操场上,只为你的铿锵英姿

我便甘愿在风雨中顽强磨砺

休息时,只为你的欣慰话语

我便不禁在脑海里涌起涟漪

离别时,只为你的点头笑意

我便决心在人生中勇敢坚持

 

有了这个机遇

它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启迪

有了这个机遇

我的人生开辟了新的天地

有了这个机遇

我才读会读懂了人生真谛

珍藏这个机遇

我已把军训铭刻于心底

(企管系通讯部     贺萍萍)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