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254期 [2011-04-16]
发布人:王敏华  来源部门:院长办公室  浏览人次:次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8日   责任编辑:

第一版:学院新闻

联系学院实际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颇具特色

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全面启动

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出席部署工作会议并讲话

 

(部署工作会议会场)

4月13日,我院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部署工作会议在行政楼举行。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出席会议,党办主任何建强、学务长张现水、共科部主任汤五云等相关部门主管、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办主任何建强主持。

会上,党委办公室主任何建强宣读了《关于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活动的通知》,安排部署了系列活动,主要有: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报告会、座谈会、表彰先进等。学院还鼓励各单位联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特色鲜明的纪念活动。

戎庭银常务副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要通过回顾党的奋斗历史,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他强调,在纪念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三结合,两突出”。“三结合”就是把轰轰烈烈的开展活动与扎扎实实的推进工作相结合,把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把活动的内容与推进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两突出”,一是要突出升达的文化元素、特色元素,捕捉创新点;二是要突出实效,使各项活动充满活力和感召力,切实把学院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院党委办公室 帅)

心系升达师生 规划学院发展

创办人王广亚博士巡视校园

院长崔慕岳教授等领导陪同巡视

 

(创办人与马副校长、崔院长在无名岛留影)

4月12日,创办人携夫人王蔡秀鸾女士在台湾苗栗育达商业科技大学副校长马美兰女士、台北教会护理学校校长戴志成的陪同下,回到生机盎然的升达园,兴致勃勃地巡视校园,指导学校教学及建设发展。院长崔慕岳教授、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驻校董事王淑芳及有关部门主管在校门口迎接并陪同巡视。

创办人巡视了北区学生宿舍楼、生活馆、教学楼等,对校园整洁的环境、有序的教学管理表示满意。随后,走进图书馆,在自修室,看到满满的埋头读书的同学,创办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中原图书大厦正在中厅举办新书展销,创办人认真地翻阅图书,称赞这项活动办得好,让同学们不出校门就能及时看到最新图书。

在曹守明馆长办公室,崔院长和曹馆长向创办人汇报图书馆扩建工程的有关情况,创办人非常赞同,做了详细指导。谈话中,创办人对我院领导班子的工作实效与工作能力表示肯定和赞扬,认为学校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教学工作卓有成效,令他非常满意。

最后,创办人一行来到无名岛。在晴耕雨读亭,创办人欣赏着碧绿的湖水和南园护坡上火红的碧桃花,深深陶醉于这一派花红柳绿的春景中。同行贵宾和院领导纷纷和创办人一起合影留念。正在附近进行劳动教育的同学们,也都三五成群地拥上来,请创办人签名,围在创办人身旁合影。

(校刊社 王敏华)

突出创新突出特色突出成果

我院期中教学检查期中考试工作拉开帷幕

根据学院教学工作计划,从4月中旬开始,本学期我院期中教学检查和期中考试工作拉开帷幕,开始全面实施。

这两项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创办人办学理念及其核心“三三三”制的重要举措。经崔院长指示,本次期中教学检查在要求各系部严格检查教师基本教学资料的同时,突出创新和特色,特别是实验室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进展情况,力争有所突破。

期中教学检查实施方案已经通知各系部,各系部正紧锣密鼓安排布置。教务处目前正在审核整理期中考试试卷,并加紧安排试卷印刷及监考工作,保证4月24日考试顺利进行。

良好的考风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为树立良好的考风考纪,教务处要求各系部加强对学生的考风考纪教育,着重传达我院加强考风考纪工作的相关精神及学院采取的一系列加强考风考纪的相关工作措施。

(教务处王彦雨)

我院赛扶团队参加河南区域赛

喜获第一名晋级全国赛

 

(赛扶团队成员和有关领导在行政楼前合影)

2011赛扶(SIFE)中国(国际大学生企业家联盟)大学生创新公益大赛河南区区域赛,4月6日在郑州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我院赛扶团队从众多河南名校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挺进全国赛。同时晋级全国赛的还有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此次比赛,共有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11支高校团队同场竞技。比赛评委由世界500强企业高管担任,吸引了上千名观众。我院赛扶团队今年成功运营了“授之以渔”大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唤醒沉睡的资源”闲置物品中转、龙湖樱桃推广等3个项目。比赛中,又凭借独具匠心的项目展示、流利的项目陈述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等出色的现场表现赢得了在场评委、商业顾问以及观众的一致好评。不仅顺利晋级全国赛,并获“2011优秀赛扶团队奖”和“2011赛扶团队优胜奖”两项大奖,为学院争得荣誉。

(院团委 就业辅导处 营销系)

我院规划编制工作小组赴江西湖南民办高校调研

 

(我院调研组成员与南昌理工学院领导座谈交流)

4月11日至14日,学院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副组长张金安副院长带领规划办公室成员,前往江西蓝天学院、南昌理工学院和湖南涉外经济学院3所民办本科高校调研。

此次所调研的几所院校,位列2011年中国校友录民办高校综合排名前五名。调研组所到3所高校,均受到了热情接待。校理事长、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分别向我院调研组介绍了该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果与经验及编制五年发展规划的具体设想,并带领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室、教学楼等基础设施。

我院调研组此行收获颇丰,发现了差距,交流了经验,鼓舞了信心,对我院五年规划编制工作起到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吸取经验教训的良好作用。

(院规划办)

第二版:校园生活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校园经典诵读大赛全面启动

为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水平,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庆祝建党90周年,我院特举办“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2011校园经典诵读大赛”。此次活动由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院团委和文法系团委承办,广泛发动全院学生积极参与。目前,诵读大赛已全面启动,各参赛单位正在进行紧张的初赛。

本次赛事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初赛由各系团委自行组织,院广播站单独组队参赛。4月18日前,各系团委将经过初赛选拔出的2-4个作品报至文法系团委,4月25日,在国际会议厅举行决赛,决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颁发奖品和获奖证书。4月28日,召开“升达读书节”闭幕式、经典诵读暨颁奖大会,并择优推荐获奖选手参加河南省诵读大赛。

本次活动得到院长、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崔慕岳教授的大力支持。崔院长多次询问比赛进展情况,并对比赛方案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此次赛事,将使全院青年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了解、熟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文法系)

开展多种多样活动迎接建党90周年

学习杨善洲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近日,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学院党委组织全院师生集中学习了《善哉绿洲——追记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共产党员杨善洲》的模范事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杨善洲,1927年1月生,云南施甸人,原任保山地委书记。在任期间,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造林5.6万亩,价值3亿元,晚年无偿上缴国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学院党委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作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与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落实学院建设发展五年规划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院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激发热情与斗志,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院党委办公室 帅)

我院举办党团知识竞赛

4月7日晚,由院团委、共科部主办,资讯系、文法系、艺术系团委承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之党团知识竞赛在龙湖报告厅隆重举行。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出席活动。

参加比赛的共有10支代表队,分别来自8个系与院国旗班及院MMD社团。比赛共分“争分夺秒”、“是非之争”、“台上台下互动”、“耳明手快”、“滔滔不绝”、“红歌合唱”等6个环节。比赛中,各参赛队你争我赶、激情四射,文思泉涌,滔滔不绝,精彩的表现赢得阵阵掌声。台下观众呐喊助威,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现场气氛紧张激烈。

经过角逐,资讯系代表队荣获冠军,国贸系代表队荣获亚军,文法系代表队获得第三名;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宣传奖分别颁发给了企管系代表队和艺术系代表队;最佳选手分别授予了MMD社团、会计系代表队和国旗班代表队的同学。

共科部主任汤五云教授为此次比赛作精彩点评。他对选手们的自信、博学表示赞扬;他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关注时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有道德有理想的人。

(院团委 李松涛 学通社 孙改莉 贾丽杰)

我院团员青年祭扫烈士墓

 

(我院团员青年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清明节前夕,为祭悼先烈,进一步在我院团员青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院团委组织我院百名团员青年到郑州市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

陵园内古松环绕,苍柏迎春。同学们身着校服,胸前佩带小白花,心怀崇敬之情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全体默哀一分钟。国旗班队员程岩代表我院师生致悼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热情歌颂革命先烈,并带领大家重温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号召大家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努力奋斗。随后,同学们陆续向革命先烈敬献小白花,表达了缅怀之情。

英雄业绩永在,先烈浩气长存。通过这次扫墓活动,同学们接受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也更激励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努力奋斗。

(学通社 刘九英 贾丽杰)

外语系志愿者倾情奉献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

 

(外语系志愿者合影留念)

3月底,一年一度的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鸣枪开赛。在此次比赛中,我院外语系青年志愿者踊跃报名,为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外籍人员提供翻译服务。

比赛期间,外语系张晓阳、尤文、李杨、张芳、葛文霞、张云贺和赵倩倩等青年志愿者主要负责外籍运动员的沟通工作。3月25日,他们去机场迎接来自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外籍运动员。次日,陪同外籍运动员熟悉赛道、购物、热身并进行赛前准备活动。

3月27日比赛当天,我院的志愿者们早早赶赴古城开封的终点站等待并迎接外籍运动员,此后陪同获奖运动员接受采访并担任翻译工作。紧张激烈的比赛结束之后,志愿者们又陪同外籍运动员参加了组委会在锦江之星宾馆召开的答谢晚宴,十分圆满地完成了志愿者的任务。

(外语系 夏金焕)

河南大学博导王发曾教授来我院作专题学术报告

4月7日,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发曾教授,在我院外语楼多功能报告厅,为企管系师生作《面向未来的我国高级人才素质解析》专题学术报告。院长崔慕岳教授、会计室李博主任、企管系高天喜主任、企管系专业教师及260名学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王发曾教授是河南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河南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管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在报告中,他结合实例,主要阐述了高级人才素质构成、培育高级人才素质的关键及高级人才的成长等3个问题。同时,向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要把握时机,抓住机遇,不断进步,尽快成长为高级人才。

(企管系韩田田付宗玲)

图书“漂”香

——记企管系通讯部的图书漂流活动

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奇妙的文化旅程;是升达园的一项特色图书阅读活动;它倡导“传播、交流、共享”。我院企管系通讯部的同学们一直传承着这种文化。

经过企管系通讯部全体成员的努力,图书漂流由系级升为院级活动,受到院领导的关心和关注。在读书节上,院长崔慕岳教授在讲话中赞扬企管系通讯部的图书漂流活动,对图书漂流活动给予了很大支持。他还亲临活动现场指导活动,对活动寄予很大期望。

每周四下午,企管系通讯部的成员都会准时出现在自力路上。他们把全院师生赠予的杂志、期刊、报纸、图书等全部拿出来投漂。领漂者可以任意挑选自己的爱书,不需要借书证,不需要付押金,方便还不失完善。每本书都详细地记录着领漂人,领漂日。当领漂者看完书后还可以再次漂出,让这本书继续“漂”香。领漂者还可以写下自己的读后感,与每一位看书者共享心得。

把图书放在校园中流淌,或是传播知识,或是收获感谢,让更多的人阅览,交流,彼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让视野因漂流更宽广,图书就实现了传递知识的价值。

图书漂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倡导诚信。毕竟书源有限,漂流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流失,但这种自由参与、自愿返还的规则丈量着一个人的诚信。图书漂流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前提必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之上。

让图书漂流架起升达学子的友谊桥梁,让书香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弥漫!

(企管系通讯部 孙海淼)

校园简讯

资讯系团员赴敬老院送温暖

4月1日,资讯系2010级团总支的同学们,满怀热情到龙湖镇敬老院慰问老人。他们与老人们谈心,了解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为他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还为老人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资讯系 雷)

院读书社举办读书交流活动

最近,院读书社在本院举办了读书交流活动。活动中,社友们畅谈读书心得并与大家分享。有的社友向大家推荐了自己最喜欢的书目,有的社友向活动捐书。整个活动气氛温馨和谐。

(院社联 张荣荣)

资讯系举办主题团日设计大赛

4月6日,资讯系团委在道镕楼207教室举办以“青春献祖国,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先锋杯”主题团日活动设计大赛。合唱《感恩的心》、话剧《泰山村植树》、诗歌朗诵《党在我心中》等一个个精彩节目,抒发了同学们深深的爱国情怀。

(资讯系团委)

企管系入党积极分子义务劳动

4月7日,企管系71位入党积极分子在本系开展义务大扫除活动。同学们有的提水,有的拖地,有的擦玻璃,大家不怕脏,不怕累,把2号楼的走廊与老师的办公室等处打扫得干干净净。

(企管系通讯部 胡兴兴)

第三版:文化教育

广亚锦言拾粹

第三篇 敦品励志

二十二、人生在世,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今当身强力壮的学生时代,更应该有“接受磨炼,不怕困苦”的力行精神

要说人活一世,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有些人也许不相信。有什么福是人享受不了的呢?广亚以为,这确是一句大实话。我的家乡河南有一出豫剧,戏名叫《老子、儿子、弦子》,说的是一位退了休的老人,喜爱拉弦子,经常和爱演唱的人在一起拉拉唱唱,很快乐。发了财的大儿子却认为老爹在街头拉弦子丢人现眼,就把老爹接进他城里的别墅,派专人伺候。一天到晚,不让他做任何事情。一切都是现代化享受,但他在别墅里急得要发疯。在极度无聊中,他冲破重重阻碍也要到街上拉弦子,最后得了病才得解脱,跑到老伴的坟头上大诉苦水。那种福气他确实享受不了。一个爱拉爱唱的老人,你让他放下弦子,关在别墅里,尽管吃讲营养,衣讲时尚,用讲高档,但他还是浑身不舒服。你认为做儿子的尽孝心让老爹享清福,却不知那正是让他活受罪。这种事例,在现实中不少。

有一位老人,在农村劳动惯了。一天,儿子把他接到城里住。他喝不惯城里的水,睡不惯城里的席梦思床,夜里听着窗外汽车的噪声和人们杂乱的说话声,他睡不着觉。他心烦意乱,嚷着要回去。他喝家乡甘甜的井水,习惯睡老家的硬板床,喜欢看农村的麦田、羊群、青山、绿树,喜欢听村庄里的鸡鸣犬吠,喜欢和几个老头在一起侃大山。他在儿子那里住了一个星期,再也不愿住下去。儿子儿媳劝不住,最后只得送他回了农村老家。

爱劳动的人享不了清闲的福,爱挥洒丹青的人享不了停下画笔的福,爱写作的人享不了不爬格子的福,在农村生活惯了的老人享不了乍一进城的福。

广亚自认一生是奔波的命,天生享不了坐下来清闲无事的福。每天总要找些事做,到校园各处看看,与老师和学生们交谈交谈,忙忙碌碌,一天下来,虽然劳累,却很充实。进入老年,仍不喜欢静坐办公室里听汇报。到大陆办学,往来海峡两岸,奔波十多年了,至今仍在不停奔忙。虽然那里的学校我都交托有人管理,但我仍不放心,还要经常亲自跑去看一看。看到我交办的事情办得好,我很满意,也很欣慰;如果办得不好,我会当面指出,不留情面。八十多岁的人了,还是闲不住,命里注定,享不了清福,没有办法。

我这一生,清福没享,苦却吃了不少。有人说我吃大苦,办成了大事业。我想,人生有享不了的福,确真是没有吃不了的苦。历史上,凡做出非凡业绩的人都要吃苦,业绩愈大,吃苦愈多。苏武北海牧羊,持汉节19年,“渴饮月窟水,饥餐天上雪。”苦不苦?诸葛亮为平定南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苦不苦?曹操征高干时,腊月天北上太行,作《苦寒行》。诗中说:“羊肠阪崎岖,车轮为之摧……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楼。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苦不苦?苦是人吃的,再大的苦,咬咬牙,也就忍过去了。如今,60岁以上的人,大概幼时或年轻时候,都吃过一定的苦。现在,立志创业的青年,也要准备吃苦。谁怕吃苦,谁就难创下事业。天底下没有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就能干成的事情。玄奘西天取经,《西游记》写了九九八十一难,虽是小说虚构,但就历史真实讲,那种艰难困苦也不是常人能想像的。所以,奉劝今天的青年人,你们正当身强力壮、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精力充沛,要接受磨难,不怕困苦,并且乐意在困苦中磨砺意志,树立力行精神,为今后的事业打下基础。

时代变迁,今天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好得太多了。祖辈、父辈为创业吃了许多苦,他们对子女百般呵护,尽量让青年一代过上优裕的生活,这是天下父母的爱心。但一些青年人依赖心理越来越强,有的人上了大学要父母去租房陪读,生活起居都要父母照顾。大陆一家报纸刊登一篇报道,说有一位甘肃的青年在北京上大学,每月把自己穿脏的衣服打成包裹寄回家里,让父母洗净了再给他寄去。不了解情况的邻居见了,还以为是这家在外上学的孩子关心父母,买了好衣服寄回来让爸妈穿的。这样的大学生一点自立精神都没有,能够吃得苦吗?将来生活中遇到更大的困难怎么办?父母会指望他们回报些什么?

升达 育达情相连

——升达学子在育达商科大学习生活情况汇报

热烈欢迎 关怀备至

3月14日,我院师生29人在王育文代表的带领下抵达台湾桃园机场,受到了以唐彦博校长为首的苗栗育达商业科技大学各级主管的盛大迎接,拉开了两校长期教育合作机制的序幕。来到育达商科大综合楼前,升达师生再次被育达师生隆重的列队欢迎所感动。育达的领导亲自陪同升达师生用餐,送住宿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升达师生有回家般的感觉!

3月16日,育达商科大为升达学生举办了“入学辅导关怀讲习”,教务处、学务处、总务处、资讯图书处、体育室、国际事务中心、课外组等部门领导亲自为升达师生介绍各自的服务项目和注意事项,让升达师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台湾的学习生活中去。当晚,商科大又特地在竹南天厨酒店为我院师生举办“育达传心、温馨团圆”迎新晚宴,王代表、育达各级领导与升达师生共同举杯,祝贺升达育达情意长存。

3月18日,创办人专程从台北来到育达看望在此研修的我院学子,勉励大家要多学多看多问,鼓励升达学生与育达学生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祝愿大家在台湾愉快地学习生活,满载而归。升达学生都备受鼓舞,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创办人的期望,会用最优异的成绩回报创办人和两校各级领导师生的关怀与厚爱。

精心选课 热情辅导

3月15日,我院学子开始选课。28位学生分别来自国贸系、会计系、营销系和企管系,分别对应育达商科大的国大系、会咨系、行销系和企管系。因为两校各系的教学计划有较大差异,学科称谓也不尽相同,选课困难较大。在育达商科大各系部教学人员的辛勤努力配合之下,经过不厌其烦的多次修订改善,仅仅用了两周时间,全部学生都选定了自己的所有课程。

3月23日,经管学院、国大系、会咨系的领导和任课教师,专门为我院学生的教学召开了座谈会。会上,育达的老师认为:升达学子扎实的基本功底、严谨的求学态度、刻苦的钻研精神、谦逊的学习风气都让台湾师生感到钦佩,已经成为育达商科大课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对台湾师生有很大的触动,已经对育达的学风形成了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当然,育达优越的师资力量、优良的软硬件设施、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缤纷多彩的校园生活都深深地吸引着升达师生。会议上,两校教师还针对简繁体字写作、教学进度、是否需要特殊待遇、平时作业与期中考试、师生融合、企业参访等活动与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交换了看法。国大系陆主任还专门为每一位国贸系学生配备了一名教学导师,以帮助其更快地适应台湾的学习;会咨系吴宏昌老师带学生们到家里做客、用餐、住宿;行销系刘典严老师亲自带学生们去企业参访、参加招生宣传等活动。

另外,在育达学务处和国际事务中心的精心策划下,专门为我院学生确定了四条旅游路线和苗栗周边地区游玩与企业参访活动。4月2日至6日,我院师生游览了台北、淡水、基隆、九份、花博会等地。

感受良多 心怀感恩

经过将近一个月在台湾的学习生活,学生们都感受良多。大家首先感谢创办人、王代表和升达育达各级领导为他们提供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其次,为创办人无私奉献教育的精神所感动;再次,为台湾务实的高等教育理念所吸引。升达师生都非常珍惜在台湾的每一天,同学们都坚持每天写日志、记笔记,记录下在台湾的所见所闻所学,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两岸目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努力为两岸进一步紧密合作与交流融合做出贡献。

(国贸系 金虎斌)

心系学生 尽职尽责

——访企管系优秀教师姚红

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教师若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更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姚红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她吧!

我院的3D仿真模拟培训实验室刚建成就引起了一阵轰动,当大家都在肯定和赞叹这个实验室的价值时,又有谁想到这背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呢?就在去年暑假,当别的老师尽情享受假期的轻松和愉悦时,姚红老师则在家和学校之间顶着炎热穿梭奔波。姚老师说:“虽然辛苦,但机会很难得。感激院系领导花巨资大力支持企管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所以自己乐此不疲”。多么尽责的老师啊!任劳任怨,为了学生甘愿奉献,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姚红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系学生,吃苦耐劳的老师。

“智慧、谦和、漂亮”,这是学生对她的评价。她总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她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喜欢。在她的课堂上,没有枯燥的理论,没有压抑的气氛,有的是平等的沟通和活跃的互动。同学们自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姚老师还积极参与省级课题项目的研究,并且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独著。面对这些荣誉,她只是谦虚地说:“‘教学相长’。致力于科研项目,不仅是为了拓宽深化理论知识,更是为提高教学水平,使同学们从中受益。自己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对于‘优秀教师’这个荣誉称号,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一切为了学生”,相信这个理念将会一直伴随着姚老师的工作。

忙碌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劳累是在所难免的,但她为自己可爱的儿子和优秀的学生而感到欣喜和满足。“回首自己所做的都很值得,感觉充实有意义”。姚老师这样说。的确如此,当我们遇到事情必须接手干的时候,就要努力尽心去做好。坚持走下去,我们就向前迈出了一步。快乐就在我们回首的时候,在看到一条前进轨迹的时候出现了。

跟姚红老师的谈话,感觉像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让自己如沐春风,提醒自己不可松懈,明白自己想要得到什么,积极主动起来,勇于尝试,懂得坚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尽快转变角色找准目标去执行。相信在姚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学子们必将桃李吐芬芳。

(企管系 胡首燕 张丹凤 程丽娟)

相关链接

“赛扶”介绍

赛扶全称是students in free enterprise(国际大学生企业家联盟)。它是一个全球性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商业实践社团,前身为美国领导力研究协会,成立于1975年,总部设在美国,在全球45个国家共2000所大学拥有独立运行的学生团队。赛扶致力于塑造全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商业精英,组织学生并指导、鼓励他们在赛扶的培训和带领下主导策划并实施商业社会实践项目,通过帮助社区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赛扶是建立于商业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桥梁。在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赞助下,赛扶在大学校园里组成团队并在各学生团队的社区开展商业项目以帮助社区创造经济机会,并在此过程中激励学生的热情,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在交流中获益。参加赛扶的活动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等未来商业精英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巧。我院赛扶团队正式成立于2010年10月,归属院团委直接领导,现共有成员56名。

据悉,2011赛扶中国大学生创新公益大赛全国总决赛将于2011年5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举行。届时河南赛区的4支代表团队将与来自北京、东北、天津、上海、中西部、华南和香港区等6大赛区的50余支优胜团队竞争,争夺2011赛扶中国总决赛冠军,代表赛扶中国晋级参加2011年10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世界杯大赛。

(营销系提供)

第四版:文艺作品

《母亲杨沫》读后感

她,一位与病魔作战一生的坚强女性;她,一位历经沧桑,终身写作的伟大女性;她将自己的版权及一切稿费捐献给现代文学馆。她就是我最尊敬的作家——杨沫。

为了写就《青春之歌》,她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孤身一人,竭力收集材料。她有一颗为人民奉献的心,她想让历史定格在人们心中,为此,她不知失去了多少个与家人团聚的夜晚,但她仍为自己是一名党员,是一名作者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在时代面前,她敢于追寻自己的理想,对任何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思想开放,敢于做时代的弄潮儿。她是那个时代一颗耀眼的新星,她的思想指引我们后代前行。

在《母亲杨沫》这本书中,当我读到81岁的杨老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却未曾见小儿子最后一面时,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哭了。我为杨老伤心,也为杨老的儿子——老鬼惋惜。老鬼常年居住在国外,在母亲弥留之际,他错过了最后一面,相信他也会深深地自责。虽然他总觉得母亲给他的爱太少,但是母爱是不能用多少来衡量的,只要它存在,那这种爱就如无尽头的大海一样宽阔。然而我庆幸我的父母还很健康,但我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呢?趁着父母还健在,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多尽自己的孝心啊!

或许这份孝心只是亲手为他们洗洗脚,只是一句问候的话语,只是一星期一个电话,不要认为它们微不足道,这些都是我们爱他们最细微的体现。他们因为抚养我们辛苦了大半辈子,却不求回报,难道我们做儿女的不应该多关心他们吗?别不好意思,不要认为来日方长,爱他们不仅要说出来,更要做出来。

夜晚,合上这本书,我给爸妈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我爱你们,我在学校一切都好,放心……”

(外语系通讯部 申思璐)

小悟冰心作品

初识冰心是在她的作品《小桔灯》里,第一眼看到冰心两字,想起一句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就立刻爱上了这个名字。当时我还小,无法用系统的语言赏析它。现在看来,用一句话来描述它最恰当不过:平凡之中出真爱,真是才能最感人。它取材于平凡生活普通大众中,简单朴实的文字串起了至亲之间真挚无私的爱。虽是小说,却真实感人。不一定非要惊天动地才能触人心弦,娓娓道来的平凡真实的爱往往更能催人泪下。

她拥有对自然万物的爱,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弱小生灵,她的文字里流露着对自然生命的爱与赞美。她说四年前的叶儿,水儿,云儿“经过了几番宇宙的爱化,从新的生命里欢心的长着,活活的流着,自由的停留着。”世间万物无不渗透了宇宙的爱,所以每个生命都是不易的,平等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因此重视生命,感恩自然吗?每每捧读她的作品,那一个个串起的文字就汇聚成了一股爱的力量,注入我的身体,给予我以无尽的力量,让我抵抗失落、悲伤、挫败、绝望等一系列消极的影响。正如她所题“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便有了前进的力量。

冰心的作品饱含哲理,积极向上,启人心智,能帮我们一步步迈向生命的本质,探索人生的真谛。

“世界上的力量,永远没有枉废;你的一举手,这热力便催开了一朵花;你的一转身,也是万物颤动;聚沙成塔,积少成多。”这不但说的是坚持的力量,也告诉我们团结能创造无法估量的力量。

冰心是一位可爱的作家,因为她始终保持着一份童真。她的通讯文章《寄小读者》,以一位小朋友的角度看待问题,把自己定位为邻家大姐姐。就算是生命这样高深的问题,她也能用朴实简单的文字诠释。她的文字流露真实的感情,像一股清泉洗涤着我的灵魂。

(资讯系 杨文宁)

读《飘》有感

西方小说的风格与西洋画颇为相似,细致入微、生动细腻的描写恰如油画的浓墨重彩,层层堆叠铺展开来的是一个繁多奢华的世界,《飘》亦如此。

玛格丽·特米切尔曾将书名定为“随风而逝”,她于1926年开始动笔,10年后正式完稿。在人类小说史上,其之前,东有红楼,西有莎翁,其之后,依然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它也许不是最出色的一部,但我认为,必是一部极具生命力的巨作。女主人公斯佳丽就恰如原野里的风,富有野性。斯佳丽从不理会他人的看法,卑鄙或伟大都没有意义,对她而言,只是按照自己的一套标准行事,不完美,却真实。

以南北战争为背景,《飘》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多少年以后的今天,纵观历史,我曾冷静而理性地认定,南方判乱诸州是错的,正义和真理始终站在北方军队的一边。历史也已定论,美国的繁荣强大不正是依靠着这一场战争的胜利吗?

打开此书,整个身心都被那个年代吸引,我与曾令人痛恨的南方奴隶主围在一起做祷告,抑或策马奔腾在生长着洁白的棉花的土地上;战争来临,我又与斯佳丽一同惶惶躲避,真切地感受着无助与无奈。我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渐渐还原出有血有肉的南方人。当初发动战争的神圣目的至今未曾真正实现。战争从来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为战争付出的代价远比规避战争的代价大得多。然而,利益点不同,矛盾便永远存在。

时隔已久,也无从评判,但从此明白,有些时候,哪有绝对的对错之分?简单的划分太过武断,盖上戳章的裁决,往往抹杀太多的真实。独立的思考,也许更接近历史。

(学通社 营销系 萍)

读史铁生的《记忆与印象》

最近,我读了史铁生的《记忆与印象》,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感觉他的作品与他的生命完全结合在了一起,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生活的欢乐。他用睿智的言辞,恰到好处地剖析了一些人的内心世界,他的精神为我们指引了方向。

都说史铁生的文字具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在对往事娓娓道来的回忆之中,有一种对失意命运的把握。在他的笔下,平凡与杰出、高大与渺小、美与丑、痛苦与欢乐,都相融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生命的意义。史铁生的宽厚与博大使他站在生命的至高点上,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在他细腻生动的描述下,我从字里行间的凡人小事上得到一种良知的启迪。

在这本书中,它透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传达出普通平民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独到感受。文章的前半部分,写的是作家童年的一些回忆,用朴实的文笔描述着自己对母亲的爱与思念。后半部分中,他说“记忆是一个牢笼,印象是牢笼外的天空”。看到他在逆境中坚韧而又顽强地活着,在病痛的折磨中努力品悟着生命的真谛时,我不由得被他那种超然、淡定、不屈服的精神所感染。

长久以来,史铁生被树为“身残志坚”的典型,看了他的文章才知道,原来他的内心是那样的坚强,这让身体健全的我们自惭形秽。尽管史铁生的身体早已被禁锢在一部轮椅上,但是多年来,他一直这样写着写着,一直写到找准了人生位置:在残疾的天空上架起一道绚丽彩虹,让心灵放飞出去,进行一番恒久而又辽阔的夜行,触摸生命所有的梦想,并且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化为涓涓细流,滋润读者那干涸的心田。

(学通社 会计系 武改丽)

感悟《穆斯林的葬礼》

再次合上它,我早已泪眼婆娑,也许是为韩新月的死而哭,也许为穆斯林这个家族的衰落而哭。

这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曾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作者为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用插叙的手法让我们在时空的隧道里穿梭,去感受玉河的神奇魅力,去感受穆斯林家族的兴衰。梁君璧对信仰的执着,让我难以置信,少年丧父让作为长女的她过于早熟,她稳重,有魄力,与韩子奇同舟共济,支撑起整个家,可当丈夫韩子奇背叛时,她变得不甘、愤恨、抱怨,可她依然没有改变对主的虔诚。

韩子奇,这个不知道是不是穆斯林的回回,突然闯入回回的世界里,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有过卧薪尝胆的隐忍;有过事业巅峰的辉煌——“玉王”当仁不让的称号;有过背井离乡的经历;有过中年丧女的锥心之痛;有过老年失玉的万念俱灰。他的一生波澜起伏。

获得全部父爱的韩新月却始终得不到母亲的爱,她因此而纠结,但她没有放弃爱她的母亲,爱她的家庭。单纯而美丽的她对自己的未来有着幸福的憧憬,并为此而追逐着,奋斗着,最终收获了一份真诚的爱情。当《梁祝》这首凄迷的乐曲响起的那一瞬间,她获得楚燕潮最真挚的感情,他眼中是甜甜的笑,他梦里有明媚的双眸。可她却在病痛的折磨中死去。

这场爱情悲剧深深牵动着我的心,感到痛惜。那么完美的女孩,那么完美的爱情就这样结束了!作者没有留下悬念,让我猛然从悲痛醒来,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

一本书让我了解了一个民族的执著与顽强;让我感知一个家族的多灾多难;让我深刻明白了痛苦中的坚强与真诚的美好。

(企管系通讯部 付宗玲)

寻找文化:《千禧之旅》

千禧之旅》一书,作者余秋雨凭借自己的足迹,以感性的笔触讲述每一种文化理性的源和消逝。4个月的时间,4万公里的行程,经历了海拔最低的死海,翻越了世界最高的山脉,穿越了风沙滚滚的大漠,通过了危机重重的军事禁区。对原生态粗糙的容纳,对安静环境的适应,对历险过程的着迷,让前行的脚步一直很坚定。

带着昆仑山的云,踏着黄河的浪,怀着隔代的伤,忍着废墟的泪,伴着清冷的月光,瞻仰历史的遗迹,作者仿佛又回到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处之境“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安排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作者经历颇丰,见多识广。他对各种文化差异的碰撞,融会贯通,信手拈来。他的文化思考来自单纯的生命直感,加入足够多的国际目光和散文式的提炼,顷刻间能从庄严走向活泼。智慧的迸发,思想的交锋,带给门外汉的我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关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我想谈谈自己的想法。有文化烙印最深的表现,是不同历史文化下的建筑产物。光阴荏苒,那灰白的石头见证了多少岁月的变迁,那斑驳的古墙又浸透了多少古人的眼泪。

中国的宫殿雄伟庄重、富丽堂皇;西方的古老建筑,虽然也有直入云霄的高耸,但多了一分和蔼,少了一分威严。如今走进这些建筑,看街道上晃着铃铛的马车变成川流不息的汽车,在水池边嬉戏的孩子,在广场边悠闲地品咖啡的大人,令人有一种可知可感的亲近。

一种文明如果不能正视外部世界,也就一定不能正视自己的历史。《千禧之旅》带着一份考量上路。不管是东西方的融合还是差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比较。比较之后应该有思考,思考之后应该有学习。

(学通社 会计系 张珊珊)

书香醉人 王敏华/摄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