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252期 [2011-03-16]
发布人:王敏华  来源部门:院长办公室  浏览人次:次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3日   责任编辑:

第一版:学院新闻

遵循科学性   前瞻性   协调性   可行性原则

我院建设发展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建设发展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咨询小组会议召开

3月1日,我院在第二会议室召开“升达学院建设发展五年规划动员会”。院党委书记吴金良,院长崔慕岳教授,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驻校董事王淑芳,副院长张洁、张金安出席会议,各一级主管和各系党总支书记参加会议。

崔院长主持会议,并就《学院建设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5)》编制组织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他阐述了此次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在规划编制过程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与社会接轨,坚持立足校情,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学优先,坚持以人为本。崔院长对编制组织工作进行了布置。他强调,此次规划编制工作,要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协调性、可行性等基本原则。他希望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科学编制好升达学院建设发展五年规划。

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史友余处长,就学院整体规划、专项规划、各系(部)规划之间的关系,规划编制的文本体例,内部调研的要求及各单位人员落实等几个具体问题作了补充说明。

又讯 3月3日,我院在第二会议室组织召开建设发展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咨询小组会议。会上,宣布了咨询小组的成员名单,明确了咨询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崔院长希望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学院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建言献策。

(规划办   杨存博   郭春良)

我院师生热切关注“两会”    掀起学习“两会”热潮

全国政协、人大“两会”召开期间,我院广大师生热切关注“两会”,开展各式各样的学习宣传活动,掀起了学习“两会”热潮。

3月10日下午,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院党委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温家宝总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大家深入学习,热烈讨论,情绪高昂。连日来,资讯系、外语系、文法系、艺术系、营销系等部门的师生,有的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渠道了解“两会”最新动态;有的启动“两会”宣传学习月活动,利用简报、网站、QQ群三大平台,对“两会”精神进行立体宣传;还有的出板报、组织征文等开展“两会”内容的多样团日活动,为“两会”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校刊社    锋)

关心关怀升达和谐稳步、科学快速发展

创办人王广亚博士巡视校园

春光明媚,暖风轻拂。3月7日上午,创办人王广亚博士满怀着对升达建设发展的期望,在台湾苗栗育达商业科技大学副校长马美兰女士的陪同下,回到升达,看望师生,巡视校园。

在创办人办公室,崔慕岳院长等领导向创办人汇报近期学院的工作情况。听完汇报,创办人非常高兴,非常满意,并对学院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之后,创办人挥毫为学院新建的两幢教学楼题写楼名。凝神悬腕间,洒脱自如一气呵成;落笔处,字迹端庄遒劲,令在场的院领导与同仁称赞不已。

接着,在马美兰副校长、张金安副院长等陪同下,创办人巡视了学生宿舍、新建教学楼及图书馆等处。在新建教学楼下,创办人细心地指示将

来楼名牌悬挂的具体位置;在图书馆,从自修室出来的同学一见到创办人,即刻上前拉住创办人的手热情地问好:“创办人爷爷好!”创办人满面笑容,和蔼地与同学们交谈。在图书馆中厅,创办人向曹馆长询问图书馆的藏书、借阅等情况。在一楼大厅,创办人满怀激情地诵读墙上的《坐拥书城,掌握未来》题词。他希望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好好学习,增长知识,人人争当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校刊社   王敏华)

尝试探索教学模式    发展两岸文化交流

我院赴台师生研习团一行离郑抵台

为尝试探索教学模式,发展两岸文化交流,3月14日,我院赴台研习团师生一行32人满怀着激情和希望飞抵台北,开始了在苗栗商业科技大学为期3个多月的学业研习与教学交流。前往机场欢送赴台研习师生的有:创办人代表王育文博士,院长崔慕岳教授,驻校董事王淑芳,副院长张金安及有关部门主管等。

2010年年底,我院与台湾苗栗育达商业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组织师生赴台研习。经过申请、遴选和办理手续等准备,最终组成了由4位老师和28名学生参加的赴台研习交流团。

3月7日,学院为他们举行欢送会。会上,学生代表张本磬、老师代表金虎斌先后发言。他们代表赴台师生向创办人、创办人代表和学院各级领导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并请学院和领导放心,他们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学院和师长的重托。

院长崔慕岳教授在欢送会上讲话。他说,这次赴台研习,得益于国台办、省台办、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和郑大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次机会,积极尝试探索两校的“3+1”教育模式,取长补短,共谋教育发展。

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驻校董事王淑芳、副院长张金安等也在欢送会上讲话,对赴台师生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王育文代表亲自陪同赴台研习师生飞抵台湾。14日下午15时半,在新郑国际机场,王代表亲切祝愿大家好好学习,积极探索,相互交流,圆满完成学习交流任务,为以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打下基础。

(学通社   蒋杨鸽  牛振兴)

庆“三八”女教职工联谊会温馨和谐

驻校董事王淑芳   副院长张洁出席并讲话

3月8日上午,国际会议厅温馨和谐,气氛融洽。我院2011年“为升达发展献力,展女性多姿风采”女教职工庆“三八”联谊会在此隆重举行。驻校董事王淑芳、副院长张洁等领导出席。联谊会由院团委课外活动科科长胡芳主持。

王董事发表讲话。她首先对升达女教职工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充分肯定,对上学期我院涌现出来的先进女教职工提出表扬。然后,她讲述了传统女性所应具备的妇德、妇道,鼓励女教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握学院“转设”机遇,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随后,张洁副院长简洁地向大家阐释了现代女性具有的风度、气质、学识以及所想拥有的现代幸福生活,并引领大家欣赏短片《每个女人都漂亮》。

之后,优秀工友代表王金英、优秀教师代表姬昂先后发言,表达了继续为学院建设发展尽心尽力的决心。

期间,学生代表及教师代表送上了古筝合奏、歌曲、戏曲、诗歌朗诵等精彩的文艺节目,为联谊会带来了欢乐。

本次联谊会,在对升达美好未来的祝福与展望中圆满落下帷幕。

(学通社   杨书利   娄祺悦)

第二版:校园生活

我院成立迎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检查领导小组

为迎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检查,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月28日,我院召开了迎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检查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宣布成立以院长崔慕岳教授任组长,戎庭银副书记、张金安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迎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负责近期专项检查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会上,崔院长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指出我院思政课师资力量雄厚,实践教学特色鲜明,高度肯定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成绩。他要求大家高度重视,按规定完成本部门承担的相关任务。

戎庭银副书记、张金安副院长也在会上讲话,对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要求与希望。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刘庄挂牌

3月11日上午,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在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乡市刘庄举行。院党委常务副书记戎庭银、党办主任何建强、团委书记王红晓、思政部主任汤五云及师生代表和刘庄村委会领导及村民代表数十人参加了挂牌仪式。

我院领导与同仁到达刘庄,受到刘庄村党委副书记刘明轩、村委会副主任刘俊荣及村民代表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

戎庭银副书记在挂牌仪式上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在新乡市刘庄村落成,对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他希望,我们今后要切实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基地的交流与合作,做到优势互补,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学院将以此次刘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基地建设,使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并力争取得新成效。

(共科部   李心记)

抓好就业工作  迎接就业评估

张金安副院长组织召开就业会议

2月24日,张金安副院长组织召开了就业工作会议。会上,就业处李长录处长提出了就业处本学期的整体工作思路:开拓创新,突出亮点,扎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张金安副院长对我院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及任务进行了认真部署。他要求就业处同仁继续开展多样化的招聘活动;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工作;加强校友会的建设和宣传力度;做好充分准备,迎接省教育厅就业工作评估。

(就业处   梁)

肯定成绩   畅谈体会 感谢师生 提出期望

张洁副院长作学院转设工作总结

3月1日,学院在第二会议室召开本学期第一次教学、行政主管联席会议。张洁副院长在会上对我院转设为独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工作作了简要而全面的总结。她介绍了转设工作过程;肯定了转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畅谈了转设工作的深刻体会。她代表学院深深感谢全院师生对转设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深深感谢参加转设工作的同仁所付出的辛劳,深深感谢各级领导对我院转设工作的关心与指导。与会同仁备感欣慰,备受鼓舞。

在总结讲话中,张洁副院长首先指出: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全票通过我院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的申请,是对我们学院多年来办学成绩的充分肯定,是对全院师生付出辛劳的高度认可,它凝聚了全院师生的心血与汗水。这个结果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我院办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在总结讲话中,张洁副院长着重总结了我院转设工作的经验体会:一是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为转设工作指明了道路。二是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构建和谐稳定的迎评环境,是转设工作的重要保证。三是我们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班子与富有战斗力的工作队伍,有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明确清晰的工作目标,有分工负责的工作方法和回访督办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明确职责,确保了转设工作有序进行。四是未雨绸缪,加大投入,扎实抓好各项设施建设,为转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五是全院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强化使命感,发扬奉献精神,确保了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在此,张洁副院长代表学院对参加转设工作的部门与同仁提出表扬。

最后,张洁副院长强调,转设成功为学院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与国家、社会的要求,与创办人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未来的路还更长、更远、更宽。她殷切期望全院师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推动学院的工作开展,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刊社)

植树造林  建设美好家园

3月12日,由院团委组织的、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各系学生会参加的“3·12大型植树活动”在龙湖镇新广场举行。负责运送树苗的师傅向同学们讲述了植树的各种技巧和注意事项之后,同学们便分组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有的挖坑,有的填土,有的浇水、施肥,几百棵树很快便种完。这次活动,加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让“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理念深入每一个人心中。

(院社联     李玉阳)

我院掀起“学雷锋”热潮

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期间,我院各系学生积极宣传雷锋精神,自觉主动地开展纪念雷锋、弘扬雷锋精神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升达园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热潮。

一连数日,煦风暖阳的升达校园沉浸在浓厚的学习雷锋氛围之中:企管系以展板的形式展出雷锋同志的件件感人事迹,让同学们重温雷锋精神的内涵,再燃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情。文法系的同学们通过制作形式新颖的“雷锋日记”、“雷锋事迹”卡片,吸引同学们在卡片前驻足,品味一句句雷锋箴言。资讯系、营销系的同学们制作“学雷锋展板”,组织广大同学在展板上签名,以此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雷锋就在身边,学习雷锋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战士,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生助人无数。今天,可歌可泣的雷锋精神在升达园中发扬光大,相信升达学子会踏着雷锋的脚步,走得更远更远……

(学通社  武改丽  蒋杨鸽)

(会计系到龙湖敬老院学雷锋)

(企管系学雷锋打扫卫生)

(外语系学雷锋免费给自行车打气)

(文法系学雷锋打扫行政楼)

(资讯系学雷锋签名活动)

 

张金安副院长一行赴郑州华信学院调研

2月24日,张金安副院长率领院办朱永恒主任、招生就业处李长录处长等同仁赴郑州华信学院调研,受到了华信学院杨光岐副院长等领导的热情接待。张金安副院长并就全省民办高校的发展趋势及如何提高办学水平与华信学院领导深入交换了意见。随后,张金安副院长一行参观了华信学院新校区。本次调研,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院长办公室)

我院2010年度发放国家奖助学金过千万元大关

2010年度,我院共有4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340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770名学生获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助学金总金额达1004.2万元,奖助学生的广度和力度均为我院历年之最。为了把党和国家对莘莘学子的关怀落实好,我院建立了院系班各级评审小组,制定了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办法,有效地保证了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发放的“公平、公正、公开”。

(学生资助中心     鹏)

我院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圆满落幕

3月5日,国家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在全国范围内同步举行。我院作为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一个考点,圆满完成了各项组织工作。本年度考试,我院考点共设24个考场,700余名外语系2007级本科考生参加了此次考试。考试当天,学院组织人员认真检查、巡查考场,及时解决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考试过程中,应考学子答题认真,考场秩序井然。

(外语系)

总务处召开新学期动员会

2月24日,总务处全体人员在国际会议厅召开新学期工作动员大会。总务长张其武对总务处上学期的主要工作作简要总结。王淑芳董事在大会上作题为《新学期总务处如何才能更好完成教学服务工作》的重要讲话。她要求总务处同仁在新学期中创新工作,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总务处   虎会飞)

第三版:文化教育

广亚锦言拾粹

第三篇    敦品励志

二十、少年重学习,青年重修养,壮年讲功力,老年讲境界

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孩提时大都还处在懵懂无知的状态,从少年时代开始,人生可分为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四个时期。这是每一个终老的人成长的轨迹。

人生说来漫长,但人们总是感叹时光流逝太快,所以应该及时勉励,适时提出恰当的要求,以求人生更有价值。

广亚提出“少年重学习,青年重修养,壮年讲功力,老年讲境界”的要求,既是广亚对人生体验的总结,也是学习了孔子在《论语》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教诲,对青年们提出的一种期望。

少年时期是十分珍贵的,唐诗中就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的教导。少年是人生打基础的时期,高楼大厦平地起,人生成就多由此时奠基,所以少年应持重学习,尽量多吸收前人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光阴一刻千金,千万不可在贪玩和游荡中轻易浪费过去。当今一些少年沉迷在电子游戏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徜徉,为其中渲染的暴力所迷惑,致使学习一落千丈,使大好时光流逝,那是很可悲的。

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一大批青年仍在紧张地求知,也有许多青年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走入了社会,面临着繁重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时,青年人的品德和性格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青年人大多数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往往一接触到现实社会,便会感到理想与现实相距太远,于是,浪漫的幻想日渐被无情的现实所取代。如果不约束自己的个性,会感到很不适应,甚至会由当初的狂热转为灰心。所以,青年人要特别注重修养,严以律己,妥善处理与主管、与同事的关系,不要固执己见,也不要自暴自弃。若有横逆袭来,也要冷静对待,不可暴怒之下,挺刀相斗,解一时之气,不顾后果。要知道,青年人来日方长,前程远大,事业成就正待你创造,你怀抱着父母和国家民族的期望,精力充沛;成家之后,又承担着家庭义务,岂能为一日之愤而毁弃一生?要善于用理智控制感情,不忮不求,修养自己,成为品德高尚,谦虚有礼的人。

人在三十五、四十岁以后,进入壮年。壮年是人生的成熟期,是人生创业的辉煌时期。因为经过了青年时期的历练,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尝试过成功的快乐,也大多经历过挫折和失败的痛苦,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智慧。有的人创业已初见或显见成效,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知识学问已经大为丰富和提高,在某些方面已崭露头角。年轻时血气方刚和桀骜不驯的个性已大为收敛及改变,持重、稳妥、讲究实效成为人生这一时期行事的重要特征。这一时期,有志创业的人仍是雄心勃勃,事业红红火火,如日中天。专心搞学问的人克服了浮躁心理,一步一个脚印向科学的高峰攀登。所以,壮年人更讲究功力,就是凭籍自己扎实的基础,深厚的功底,驾轻就熟的才能,在事业和学问中表现出厚重的力度。再不是年轻时心浮气躁,浅薄少知的状态了。这种功力,靠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渐从经验和教训中获得,决非十年八年之功。

在我们中国,人到六十以后,就算进入了老年。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六十年的人生路,少不了坎坎坷坷,不可能一帆风顺。好话、赖话,尖锐刺耳的话,听得多了,各种事经历多了,各样人接触多了,不会一听逆耳之言,就暴跳如雷了。这时的人生修养,应当达到了一定的高境界。凡事不与人斤斤计较,得失看淡了,名利不与人争,视若悠悠白云,缕缕轻烟。想的是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思索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身居陋室,而心怀天下。处理身边任何事情,诸如邻里纠纷、个人恩怨之类,都更理智,更宽容,更人性化。宁以德报怨,不以牙还牙。这就是老年讲境界的道理。

 

新女性 新风采 新升达 新成就

在我院2011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联谊会上的讲话

驻校董事 王淑芳

女同仁们: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了,今天,我们升达女同胞代表欢聚在国际会议厅,隆重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1周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创办人、王代表、崔院长向大家致以节日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问好!

建校以来,升达的女同仁以半边天的气魄、主人翁的精神,遵照创办人的办学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升达建设、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使升达由小到大,逐年发展,现成为河南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民办高校,并获得2010年度河南省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

女同仁们,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在创办人与院领导的领导下,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转设重大活动中,大家在张洁副院长的具体带领与组织下,意气风发,废寝忘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创办人的指示,和全体男同仁一道,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繁杂的工作,漂亮地完成这一涉及面广、要求高、时间紧的转设任务,得到教育部转设评审专家全票通过,在升达建校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对此,创办人高兴,院领导高兴,全校师生都为之高兴。

在这里,我要表扬一下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女职工中的先进代表(略),让我们对她们取得的成绩与获得的荣誉表示祝贺!

女同仁们,今天,在姐妹们的节日里,我简要地给大家讲一讲妇德、妇道与孝道。妇德就是妇女特有的慈爱、包容、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妇道是妇女孝敬老人、疼爱子女、做贤妻良母的高尚行为;孝道是儿女对待父辈的敬、孝、谏诤为一体的准则。

为什么我要讲这些呢?因为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便和领导、同仁、朋友友好相处,愉快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处理好家庭、夫妻关系的道德准绳;是立身处世,创业,奉献社会的思想基础。

女同仁们,为什么这几年国家大讲和谐呢?因为和谐是人民民主、社会平等、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的表现;是妇德、妇道、孝道的综合反映。前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全国老龄委主任李宝库曾说:“和谐社会,女德为要”。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妇女在社会上是半边天,在家里是大半边天。她要相夫教子,孝敬父母,支持丈夫,操劳家务,几乎包容一切。她静一切静,她喜全家喜。妇女的包容、奉献精神比比皆是:地震中的母亲以自己的躯体保护幼小的儿女;不少妇女原谅自己锒铛入狱的丈夫;不少妇女死守苦难的家庭等等。

大家知道,我们要孝敬父母,忠于国家。然而,孝忠的关系怎样?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升华。实践一再证明:不孝的人不可能忠于国家。如果一个人能用关怀儿女的态度孝敬自己的父母,那才是真孝。综上所述,孝道是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剂良药,我们女性应当十分诊视,好好地运用。

女同仁们,转设对升达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升达人要抓住机遇,喜迎挑战。为此,我们应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河南省的“十二五”教育规划刚要,遵照创办人的教育理念和党委书记吴金良、崔慕岳院长报告中的讲话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制定升达建设发展五年规划,全力实施,再创辉煌。我们升达的女同仁,要以新女性,新风采,新升达,新成就的全新面貌,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努力工作,搞好教学,搞好管理,搞好服务,使创办人教育事业,也是我们大家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全体女同胞节日快乐,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201138

学“三平精神”   做优秀教师

企管系  李东芳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河南人民具有“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责任感”的“三平精神”,这不仅是对每个人道德精神的扩展和提升,同时还是各行各业的职业操守的凝炼,更是对教师品质修养、思想境界的要求。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卢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我们的要求、激励和鞭策。学习“三平精神”、理解“三平精神”、感悟“三平精神”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践行“三平精神”,是每个教师必须要思考的。

一、树立志向与追求

第一“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教育是风格的培养,而培养风格的关键就在于“有所追求”。即使距离现在的自己还很遥远,但是只要立定志向,有所追求,将来就有可能达成。

我们中很多人不是为了奉献才当老师的,因为“奉献”可以作为从事任何职业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爱孩子才当老师,如果是这样,应试教育也不会搞得如火如荼。我在接受教育时,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跟大多数教师一样,最终当了教师,只是因为这种职业满足了一种谋生的需要。人工作首先是为了谋生,用于“养家糊口”,在这一点上,教师职业与其它职业并无本质上的不同。既然如此,教师的志向应该是教育服务者,帮助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帮助学生开拓视野的服务者,帮助学生培养宽以待人的服务者。教师的追求不仅是在完成传递知识和文明的任务,还应该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文化素质去感召和感染学生。能以一个教师的魅力、对真理的敬畏、对善良的信仰以及激情、幽默和真正对生命的尊重来教育一个学生,这是一个教师应有的伟大追求。

树立志向和追求,不论年龄和地位。我所工作的单位,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创办人王广亚在古稀之龄,建校升达,回馈乡里,播种教育。这是一个教育家的追求。他的办学理念与心路历程,也与“三平精神”有契合,有实践,有兑现。

二、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第二“平”: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围绕课堂,课堂是平静的,只有教师一个人在台上授课,台下静悄悄的是学生专注的聆听。

什么样的课堂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课堂老师自己感觉最好?什么样的课堂督导组的老师最爱听?虽然教龄已有五年,但这个问题也就是上个学期才慢慢有所体会。过去讲课束手束脚,生怕脱离教学大纲,远离教学目标,担心讲的内容不符合学校的要求。可是一堂课,看似什么都已齐备,却乏味无聊,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少了一种激情,少了“精、气、神”。什么是精、气、神?就是一种难以言语,却又弥漫在课堂之中,能将所有学生的心紧紧抓住,直到下课,学生和老师都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有人把讲台比成舞台,把教师比成演员,一名好老师,自踏入课堂的一刻起,带到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知识,也不仅是课堂的组织秩序,同时还有精神气质。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亮相,每一个细微的神态,每一句话语,其背后的奇妙的东西,都是那么重要,以至于决定了一堂课的吸引力。

我理解的平静中的满腔热血,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本职工作的执着,对教学业务的研究和忘我的教学,这其中贯穿着一个教师对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激情。

三、在教师岗位上下而求索

第三“平”:平常之中的极强责任感。教师的责任感来源于国家、社会、家长、学生和自身,这种责任感使得教师这个岗位有着高度的自律、自省和自制特质。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的责任已经不仅是教好课、干好工作、培养好学生了,而是一定要对外部世界、时代脉搏保持敏感,只有与外部世界和时代脉搏主动保持着血肉联系的教师,才会与时俱进,终身发展,从而在教师“职场”上“保鲜”,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教师有责任自省和自律,这是一种能力。我们身边有一些教师,虽然他们是教师,或许一辈子都在当教师,却因为他们无力或放弃自省自律而成为平庸的人,而失去成为优秀教师的可能。教师如果没有这种责任感,不对世界保持敏感,将不会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建构的、愉悦的学习,而是被动的、适应性的、非选择性的和痛苦的学习。因此,教师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必须做出理性的思考,也就是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富有职业特征。

卢书记所提出的“三平精神”是社会的呼唤,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大业的使命,也是每个平凡、平静、平常教师的压力和动力。学习“三平精神”、感悟“三平精神”和践行“三平精神”,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振兴教育事业,顺乎历史潮流的必修之课。

 

第四版:文艺作品

大学生就业之我见

自1999年我国政府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以来,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和高校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据悉,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760万,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笔者认为:

大学毕业生自身做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的待遇今非昔比,昨日的“铁饭碗”和今天的“家猫”不可同日而语。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从基层做起,在能够保障基本生存的条件下,在工作中钻研、学习、锻炼自己、挖掘潜能,为提升能力不懈努力。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营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合理明智的选择;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虽然现在就业市场整体来说供过于求,但其实高层次的人才仍然相当紧缺。对很多企业来说,越来越难招到优秀毕业生才是他们苦恼的。所以,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大学生要从一进大学开始,就要为将来做准备。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一定要珍惜有限而又宝贵的大学时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使自己各方面有一个提升,而不是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或者无所事事,整日于浑浑噩噩之中度过。大学期间过得越充实,将来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大。有了真才实学,就业就相对轻松得多。

(营销系   杨俊峰)

女生之美

“3·7”女生节期间,学院共青团以及各系社团组织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唱歌,跳舞,趣味游戏,球类比赛,升达园呈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少师生都在赞美“女生之美”,对于“女生之美”,笔者则认为:

“女生之美”美在心灵。就是要具备好的思想、好的品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尊敬领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要有开拓创新、与时具进的精神;要有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意志;要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品质;这是人格魅力。就像我们的校友冯协学姐那样,挚爱事业,勇于奉献。

“女生之美”美在学识。诗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熟知的我院外语系2007级学姐唐瑜佳,她在河南省第11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为学院争得了荣誉,她的美名饮誉升达。这就是学识之美。因此,我们要刻苦读书,努力学习,用广博的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女生之美”美在气质。气质是指人的行为特征,这个特征是与人的思想素质,受教育程度以及对世界、对社会、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对事情的处理方法等密切相关。这是一种独特的美,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优秀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坚强的意志、沉稳的性格等,才能表现出气质之美。我们应不断锤炼自己。

“女生之美”美在体魄。健康的身体是美的基础,身体是干事创业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常常是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要学习阿甘坚持长跑,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积极参加阳光长跑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磨炼意志,强身健体,努力打好为祖国、为社会奉献的基础。

“女生之美”美在容貌。那蓬松飘逸的秀发,那灵动闪光的双眸,那健美洁净的肌肤,那漂亮艳丽的时装……这些,给我们的校园平添着无尽的活力与无限的靓丽色彩!

啊,我力挺女生之美!我讴歌女生之美!

(企管系   许盼盼)

逆风飞扬

顶逆风,勇敢飞!

迎面而上头不回。

歌无前奏又怎样?

花不结果再栽培!

 

顶逆风,勇敢飞!

坚定方向永不诲。

跌倒失败算什么?

坎坷荆棘无所谓!

 

把青春谱写成盛开的玫瑰,

把梦想定格在无坚不摧,

奋力拼搏不止步,

昂首挺胸向前追。

(会计系 平)

我竟然也有“演员范儿”

上学期,我院英协组织演出一部英语话剧《孔雀东南飞》,我饶有兴趣地报了名,并很幸运地在剧中担任焦母角色。

《孔雀东南飞》大家一定不陌生吧,然而,我们是翻拍,剧中人物也性情大变。焦母变成一位顽固、凶恶的夫人;刘兰芝则泼辣、凶悍。一山不容二虎,两人一直在激烈的唇枪舌战中。

我是一个比较温和、不易发脾气的人,而我演的角色焦母恰恰总在愤怒中。显然,我与焦母的性格格格不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给自己一个挑战!”我一直暗示自己。为了演好焦母,我征求学长学姐们的建议:腰要稍弯,语音要稍粗,语速要慢……为此,我特意找了个拐杖,常常独自照着镜子学老人走步。时间一久,腰弯得自然了,声音喊得沙哑了,我自然进入了角色。那一刻,我不再是我,而是活生生的焦母!我的英语口语不好,当别人在午睡时,我坐在图书馆旁边的小树林里朗读台词,虽然寒风阵阵,但我却依然苦读苦背苦练。

激动人心的时刻如期到来了,我走上了引人瞩目的舞台,进入了那个曾经的年代,踏入了充满紧张气氛的焦府。那一刻,我倾心于我们的表演,早已忘记心中的恐惧与担忧,全身心地去把每个情节表演得生动形象。台上是潇洒的我们,台下是鼓掌喝彩的观众,那一刻,我才明白:这才是一个演员最幸福的时刻。

这次话剧排演,从艰难到最后的成功,它让我在人生舞台上经历一次完美的洗礼,受益匪浅。我抓住了这次表演机会,感到投入其中的美妙,不论是苦涩或甘甜,不论是泪水或笑容,都是舞台上闪烁的结晶。

同学们,不要拘束自己,请抓住每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只有登上未知的舞台,才能从中享受意外的精彩!

(会计系通讯部     路蒙蒙)

读《十八春》有感

假期期间,我拜读了张爱玲的《十八春》,听她讲述了一个华丽奇异却又充满无奈凄凉的爱情故事。命运跌宕的无情,时光流逝的悲哀,浮生若梦的嘲讽,刻骨铭心的爱情,被张爱玲演绎得淋漓尽致,也让我看到了在繁华热闹的背后浸润着的难以言明的悲哀。

幸福的人是相同的,而不幸的人却各自有各自的不幸。沉浸在爱河之中的顾曼桢是幸福的,宛如一朵娇羞的水莲,清纯,妩媚。但她与沈世钧的爱情却又似绚烂的烟花,短暂的惊艳过后留下的只有如磐的黑夜,孤寂,痛苦。《十八春》前后主人公感情上的巨大反差让我难以置信,在一定程度上也抹杀了我对美好爱情的幻想,但正因为如此,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张爱玲的小说中很少有正常的感情,有的只是欲望枷锁下压抑的疯狂、精打细算的婚姻筹码。《十八春》中的爱情,起初内敛、含蓄、透明而纤弱,但伴随着两人之间相互猜疑、家庭的阻拦、机缘的擦肩而过,这份曾经矢志不渝、纯洁无暇的爱情也变得分文不值。曾经花前月下、相濡以沫的爱人到头来也只是形同陌路。

《十八春》中张爱玲的文风已不像前期作品那样绚丽多彩、灵光四射,也不如中期作品妩媚饱满、圆润动人。《十八春》中的文字是平淡而理性的,有的是痛定思痛的淡然和不忍,更有对世事的洞明、惋惜和无奈。她将人生的况味与思考融入其中,用孤独塑造作品的灵魂,用幻想编织文字,好像远远地站在地平线之外,向她所爱的人投下苍凉的一瞥。

《十八春》描绘了爱情的温馨甜蜜,更刻画了世事变迁的无奈凄凉。当美好的爱情遭遇现实的打击,曾经的海誓山盟也不过脆如薄纸、轻若浮沙,那段心醉神迷、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落得半生缘尽,一世苍凉。

(学通社    外语系   石亚琳)

回家过年

肯尼·基的一首萨克斯曲《回家》,经久不衰,引起多少人内心的共鸣。回家过年,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传统。年是习俗,而家,却是归宿。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在外的游子,盼回;在家守候的父母,盼归。年年如此,岁岁如斯。

整个冬天没有下雪,乍暖还寒时迎来春节。微寒的风吹在脸上,缠绕发丝,唤起童年的记忆:小时候,对过年更多的是欣喜,因为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鞭炮放,有压岁钱收。这些小小的兴奋足以满足一个孩子大大的期盼。那个时候,我们都在父母身边;那个时候,我们没经历过什么叫“一票难求”;那个时候,我们不懂得回家过年的含义。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就这样日月轮回,年复一年。现在的我们长大了,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开始回想着有多久日子没回家了,操心着提前买票回家过年,思考着回家给爸妈带些什么礼物。过年在家的日子,是一年中最珍贵的时光,因为可以多陪伴家人。其实,这也是父母的期盼。帮爸爸贴春联,帮妈妈包饺子,陪家人走亲戚,逛庙会,看花灯,无不乐在其中,这是亲情的温暖。

有人说,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我想,也许是对过年的理解不一样了。小孩儿过年求的是乐趣;年轻人过年求的是放松;中年人过年求的是乐呵;老年人过年求的是团圆。虽然各有所取,但我们的传统习俗永远不能丢。是不是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对年的期盼不高了?是不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味年味儿了呢?

即使对过年没有了太多的新鲜感,但它就像一个永恒的符号伫立在那里,永不褪色,依旧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愿,不要让它成为我们失落的文明。

(文法系 秦梦鸽)

刘庄新貌                      王敏华/摄

 

烂 漫                     安琪影协      余祚标/摄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