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394期 [2018-11-16]
发布人:  来源部门:  浏览人次:次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6日   责任编辑:校刊网

第一版:学院新闻

企业爆棚 学生接踵 网络助阵 服务精细

2019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异常火热

11月8日,我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在万兴体育馆隆重举行。河南省教育厅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胜利、就业创业部副主任位宾、天基人才网董事长赵玲、河南教育高教主编高扬等莅临现场指导工作。我校领导王新奇、张德伟、崔慕岳、戎庭银等陪同。

本次双选会共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752家企业网上报名,因场地有限,现场接待招聘企业500余家,其中包含世界500强沃尔玛、青岛啤酒、万科置业、保利地产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也有郑州统一、永乐电器、大商与正商集团等省内知名企业。后台大数据显示,涉及行业分类25个,提供就业岗位17033个。双选会当天,我校及周边院校9000余人参会,现场投递简历13000余份,达成初步用人意向2000余人次。

此次双选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参会用人单位及学生人数创新高,申请报名的用人单位数量较去年增长26%;参会2018届毕业生6337人,2019届毕业生7205人,较去年增长14%。二是郑州市单位数量多,占总参会用人单位数量的83%。这与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相吻合。三是民营企业占比大,参会企业中中小微企业384家,占比83.5%,这也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四是“互联网+就业”,真正实现精准对接,会前引导毕业生提前预约,现场扫码进场,设立互联网数据大屏,随时了解双选会进展情况。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线上沟通,线下直接面试,提高就业成功率,也是此次双选会的重要亮点。五是注重细节,精心服务,志愿者全程引导用人单位报到、进入会场,为毕业生设立简历指导处、信息查询台、医疗服务台,服务精细化、人性化。

(就业处 科/宣传部 迪/图)

我校9个项目获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我校与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合作的《EVC企业价值创造实战中心建设项目》、与杭州贝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基于“赛教研”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北京永信至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网络安全实验室建设》等9个项目获批立项。本次项目立项是我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方向上的又一个新的探索,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产学合作模式,提升综合办学能力。

(校地合作处 王彦雨)

图片新闻·校际往来

11月8日,匈牙利托莫里·帕尔学院校长麦斯勒尼·露莎博士一行莅校参访。

(宣传部 迪/图)

11月5日,韩国延世大学国际教育院院长朴成浩教授一行4人访问我校。

(宣传部 郭玉格/图)

河南省教育厅评估办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10月29日,省教育厅评估办曹克舜主任一行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校领导王新奇、张德伟、崔慕岳、戎庭银、张金安、吴益民等在国际会议厅接待了来访的各位领导。

崔慕岳常务副校长代表学校向曹主任一行汇报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我校以评促建取得的重大成绩。执行董事王新奇对省教育厅评估办长期以来对升达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曹克舜主任对创办人王广亚博士的办学业绩和升达学院自评估以来大手笔投入,改善学校软硬件条件及取得的办学成绩表示赞叹。

(校长办公室 张建营/宣传部 迪/图)

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一行莅校调研指导工作

10月30日,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曹占武秘书长一行莅临我校调研指导工作,校领导王新奇、崔慕岳等在国际会议厅接待了贵宾。

汇报座谈会上,崔副校长向曹占武秘书长一行汇报了我校开展评建工作以来取得的办学成绩和11月1日我校弘扬创办人王广亚博士教育理念暨建校25周年系列活动的筹备情况。

曹占武秘书长赞叹道:创办人王广亚博士是民办教育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升达学院建校25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希望升达学院借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东风,努力创建为全国一流民办高校。

(校长办公室 张建营/迪/图)

河南省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专家组莅临我校检查指导

11月2日,以安阳师范学院杨海生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行4人莅临我校,对我校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进行调研指导。

在欢迎汇报会上,常务副校长崔慕岳致欢迎词。他向专家们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

校长办公室朱永恒主任从统计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机构设置等8个方面作《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汇报》。

之后,专家组查阅了我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有关资料,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问询,参观考察了我校创办人纪念馆、艺术学院和综合实训大楼。反馈会上,专家组对我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较好评价,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校长办公室 郝艳海/宣传部 王敏华/图)

郑州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专家组莅校考察评审

11月1日,郑州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立项评审组专家李建伟院长一行莅校,对我校申报的“升小达”新媒体平台和“四课堂”反邪教教育项目进行考察评审。校领导张德伟、戎庭银出席会议。有关部门主管和师生代表参加评审汇报会。

会上,张德伟书记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成绩。戎庭银副书记介绍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宣传部职正路部长汇报了“升小达”新媒体平台项目情况。秦旻主任汇报了“四课堂”反邪教教育项目的情况。接着,专家组查阅了相关资料,对师生代表进行提问、访谈,对艺术学院反邪教工作进行实地考察。之后,专家组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反邪教阵地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党委办公室 孔令瑾/安琪影协旭/图)

第二版:校园生活

承接光荣使命 高擎爱国旗帜

23届、24届国旗班交接仪式暨表彰大会举行

11月8日,我校第23届、24届国旗班交接仪式暨表彰大会在艺文广场举行。校领导王新奇、张德伟、戎庭银和有关部门主管张现水、秦旻、袁征、职正路、沈定军等出席仪式。国旗班23届、24届学员,各班级班长、团支书参加大会。大会由校团委组织部部长李松涛主持。

交接仪式在庄严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始。第23届国旗班队员意气风发,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走到艺文广场中央,随着国旗班班长的口令,国旗班变换方阵队形,组成校徽图样,场面极为壮观;4名旗手手执国旗前进至队列中央,把国旗交接给新一届旗手。交接过程中,旗手们神情专注,充满了对国旗的挚爱与崇敬。从此刻起,第24届国旗班将肩负起每日升降国旗,校旗和重大活动礼仪的神圣使命。

张德伟书记宣读学校《关于表彰第23届国旗班的决定》,授予23届国旗班全体队员“优秀国旗卫士”光荣称号并记集体功;授予23届国旗班邓傲“优秀国旗班指导员”荣誉称号并记功;授于23届国旗班邓博爵、郑红玉“优秀国旗班班长”荣誉称号并记功。之后,24届国旗班卫士为23届国旗班卫士佩戴光荣花,23届国旗班卫士为24届国旗班卫士佩戴国旗班班徽。与会领导分别为获得荣誉的23届国旗班成员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品。

执行董事王新奇讲话。他讲述了国旗班的光荣使命、光荣历史,希望国旗班发扬创办人倡导的“吃苦、吃亏、吃气”的三吃精神,做有作为、有理想的大学生;希望第23届国旗班同学把国旗班好的作风、好的习惯带到自己的宿舍、自己的班级、自己的朋友圈里,让国旗班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希望新一届国旗班队员传承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做出新贡献;希望全校学生以国旗班为榜样,学习他们坚持不懈、追求极致、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精神,主动融入学校中心工作,为把我校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贡献力量。

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校团委学通社 王金平 宋亦星/宣传部 王敏华/图)

弦歌不辍 观众如潮 余音绕梁 激情燃烧

《中国好声音》巡演走进升达

11月11日晚,《中国好声音》全国海选新郑赛区——明星学员巡演·升达站,在我校艺文广场盛大举行。本次活动由灿星制作、腾扬广告、梦鼎传媒、郑州梦之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猩球大学协办,升达学生会承办。我校领导王新奇、戎庭银及各部门主管等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王华主持。4000多位观众观看演出,广场阶梯座位座无虚席。

演出开始前,我校执行董事王新奇发表了重要讲话,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祝福与期望,同时对受邀参加此次演唱会的嘉宾赠予升达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现场气氛一开始就热烈非凡,演唱会由黑胶乐队乐器合奏曲开场,之后黑胶乐队又献上了《讲真的》《你的微笑》等歌曲。接着,来自中国好声音学员马啸为现场观众带来《给自己的歌》,好声音学员推广大使胡冯钰带来《悟空》、《陷阱》等歌曲,使现场观众内心澎湃,激动不已。中国好声音选手张甜甜演唱的《友情岁月》歌声悠扬婉转,回荡在观众心中。舞台光束伴随着音乐,将广场幻化成紫色的海洋。我校学生李奇霞带来的《易燃易爆炸》展示了升达学子的风采。期间,优秀少年郎黄浩南上台演唱自创歌曲,更让人们感受到少年强则国强的强大气魄。演出临近末尾,大喇叭乐队演唱了《习大大爱着彭麻麻》,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彭丽媛的热爱。全场观众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在场所有表演人员及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至此,《中国好声音》新郑赛区高校巡演升达站活动落下帷幕。这次活动让师生们欣赏了一场美妙绝伦的视听盛宴,激发了同学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坚定了同学们追逐梦想的信念。

(学通社 朱珍珍 王金平 宋亦星/盛梦晨/摄)

我校与华中国电电力集团公司举行校企合作座谈会

10月25日,我校与华中国电电力集团公司校企合作座谈会在国际会议厅举行。河南省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促进会金鑫,华中国电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岩一行6人和我校领导王新奇、张金安一同出席会议。有关部门主管张其武、王铮和创新学院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由张金安副校长主持。张副校长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学校概况。

会上,王岩总经理介绍了“华中国电”的情况和高校合作意向,并盛邀我校领导到企业参访。金鑫老师介绍了“华中国电”和省教育厅的合作情况。随后,校企双方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我校执行董事王新奇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校企合作座谈会的目的是促进校企双方沟通,加深校企之间相互了解,从而促进校企双方合作,实现校企共建双赢。他认为,此次座谈会取得“三个利好”:一是有利于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二是有利于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有利于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创新学院 何晓燕/宣传部 迪/图)

“共祝记者节,共筑记者梦”庆祝活动举行

11月9日,为庆祝第19个记者节,由升达校团委主办、学通社承办的“共祝记者节,共筑记者梦”记者节庆祝会在实训大楼双创大讲堂举办。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兼新闻中心主任职正路出席会议。宣传部王锋老师,校团委宣传部长石守金老师与校级团学干部代表及各学院团学干部代表参加会议。

学通社社长张茜作学通社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她希望校园记者们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把学通社建设得更团结、更优秀。石守金、王锋老师分别致词。他们赞扬了校园记者们的工作成绩,希望大家为传播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正路部长讲话。他希望校园记者们:一要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二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新闻敏感性,不断增强新闻报道能力和水平;三要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注重接“地气”,深入实践,反映学校师生的校园生活。

庆祝会上,社团组织代表吴迪对记者节庆祝活动送上祝福,升光书画社代表现场挥写“传播校园文化,学通与你同行”墨宝;还举行了向2018新记者赠《铁肩·妙手》图书,播放《学通记者采访特辑》视频,让在座的每一个人心潮澎湃,将庆祝气氛推向高潮。在庆祝会穿插的文艺节目表演环节,学通社的朗诵《我骄傲,我是校园记者》,校青志协的吉他合唱《平凡之路》,曲艺社的相声《河南style》,还有青志协的舞蹈《淋雨一直走》,都为记者节庆祝会平添一抹靓丽的色彩。

(学通社 文法学院 白淑杨)

荣誉之窗

艺术学院教师在河南省声乐比赛中喜获佳绩

由河南省文化厅、教育厅等主办的第七届河南省专业声乐器乐大赛“文华奖”暨第四届河南音乐“金钟奖”比赛,10月16日至21日在郑州师范学院举行。我校艺术学院池浩东老师以19.19的高分夺得高校组第一名。

(艺术学院 冉)

贺光辉等3位教师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近日,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发文,对在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我校基础部贺光辉、金贸学院孙植华老师获“优秀教师”称号,发展规划处处长沈定军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人事处 坤)

体育学院教师在第九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作交流报告

由中国教育学会等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10月18至21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我校体育学院傅兰英教授、焦成生和张遥副教授在大会作交流报告。

(体育学院 遥)

体育学院教师白洋获省传统运动会空竹球比赛二等奖

近日,在由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等主办的河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上,我校体育学院白洋老师荣获空竹球女子组单打第二名、混双组比赛二等奖佳绩。

(体育学院 洋)

思政部教师唐琼梓获省高校思政课奖励基金二等奖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开展了第13届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奖励基金评审活动,我校思政部教师唐琼梓获二等奖。

(思政部 芳)

管理学院学子在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大赛区赛中荣获一等奖

10月18日至21日,我校管理学院学生在第四届中国大学生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大赛中东地区分赛中,取得团体一等奖和3个个人一等奖、1个个人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管理学院 王军旗)

信工学子在全国大学生通信网络部署与优化设计总决赛中喜获佳绩

10月20日至21日,第二届“经世IUV杯”全国大学生通信网络部署与优化设计大赛总决赛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我院由刘曼、管云中组成的代表队荣获总决赛一等奖。

(信工学院 田海丽 冰)

升达学子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获得佳绩

10月20日,“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河南区赛在河南大学举行,我校现教中心组织升达网络技术工作室14名学生参赛。最后,郑豪豪同学取得第一名,和赵鑫源同学均获一等奖并晋级决赛。我校还取得2个二等奖。

(现教中心 徐亚杰)

我校在2018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两创两争”活动中荣获佳绩

近日,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2018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两创两争”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结果的通知》,我校师生喜获9项荣誉。其中,2015级会计学本科一班获“文明班级”称号,1#110宿舍获“文明宿舍”称号,吴娟娟、栗元辉获“文明教师”称号,赵宁、李雨、赵一方、符益钒、位亚兰获“文明学生”称号。

(宣传部 郭玉格)

信工学子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青岛赛区喜获佳绩

11月3日至4日,第43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青岛赛区比赛在中国石油大学举行。我校信工学院学生李昆、温飞飞、贺志营组成的参赛队获优胜奖,在河南参赛高校中排名前列。

(信工学院 赵少林)

金贸学子荣获全国高校经济学综合博弈总决赛三等奖

11月9日至11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全国高校经济学综合博弈大赛总决赛上,我校金贸学院李哲、李巧霞、张乾宇、王晨阳4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经过4轮强强对决,以小组总分99分(满分100分)的好成绩荣获三等奖。

(金贸学院 许丹丹)

第三版:文化教育

树立先锋形象 不忘党员身份

管理学院举办佩戴共产党员胸牌活动

10月11日,管理学院在双创大讲堂举办“当先锋、做表率”佩戴共产党员胸牌活动。校党委书记张德伟出席活动。

活动在庄严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之后,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新发展的23位预备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管理学院副院长唐云宣读了党总支《关于共产党员佩戴胸牌的通知》,张德伟书记为6位新教职员工佩戴共产党员胸牌。管理学院纪德尚院长和张小雁书记为新发展的学生党员佩戴胸牌。会上,还为6个学生宿舍颁发了“共产党员宿舍”牌匾。新发展的学生党员代表郭康佳发言,表达了不辜负党的信任的决心。

最后,张德伟书记讲话。他希望广大党员佩戴胸牌重在行动,牢记身份,铭记使命,内强素质、外出形象,做出表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管理学院 马招强/图)

崇尚科学 建设文明

创建无邪校园主题演讲决赛进行

10月25日,由学校统战部与反邪教协会主办,建工学院、体育学院承办的“崇尚科学建设文明升达、反对邪教创建无邪校园”主题演讲决赛在建工实训大楼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戎庭银、建工学院院长王国际、建工学院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韩炎涛出席活动。

演讲比赛在戎副书记的精彩致辞中拉开帷幕。他说,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是一种具有良好宣传意义的法制教育,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反邪教的知识,唯有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文化思想才是反对邪教的强大力量。

比赛中,选手们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邪教参与者的惨痛教训和血淋淋的事实,证实了邪教反人类的本质,控诉了邪教危害人民危害社会的罪行。经过激烈角逐,建工学院2018级城轨1班董许诺获一等奖,体育学院2018级社体1班杨润植、金贸学院2018级金本3班梁庆明获二等奖,另有7名同学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建工学院、金融贸易学院、体育学院、团委获“优秀组织单位”。与会领导为获奖集体与个人颁奖。

韩炎涛书记作总结发言。他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加入到反邪教志愿工作中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创建无邪升达校园。

(建工学院 萌)

校团委举办专题学习班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共青团十八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省委工作会议精神

10月15日,校团委在学苑会馆三楼团委会议室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重要讲话精神、共青团十八大精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学习班开班仪式。校团委书记李霄锋作专题学习辅导报告。校团委全体团干、各二级学院团委书记、副书记、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校社团联合会理事长参加开班仪式。

(学通社 外语学院 赵诗琦)

“青马工程——力行实验班”一期结业、二期开班仪式举行

11月6日,我校“青马工程——力行实验班”第一期结业仪式与第二期开班仪式在双创大讲堂举行。校领导王新奇、张德伟、戎庭银及有关部门主管出席大会。

戎庭银副书记宣读关于“第一期青马工程——力行实验班学员结业”和“录取第二期青马工程——力行实验班学员”两个决定。他介绍了实验班的创办目的与规划,对大家提出了希望与要求。

在颁奖环节,与会领导为一期结业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和纪念杯。随后,一、二期力行实验班学员代表董雪、弋浩宇分别发言,表达了在实验班的成长、收获与期待。

张德伟书记讲话。他对一期学员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和赞扬;对二期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把握时代要求,深刻认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明确目标任务,努力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三是要增强服务能力,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团学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

执行董事王新奇讲话。他说,我校是一所独具特色的民办高校,是教育家办学、高起点办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效,强调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对广大学员表达了真切的祝愿和期待。

最后,一期实验班班长孙金坤与二期实验班提名班长弋浩宇进行班旗交接。

(学通社 朱珍珍/宣传部 郭玉格/图)

芬兰教育何以成为西方教育的榜样

□会计学院教师

最近,我在一本教育刊物上读到一篇有关“芬兰教育”的文章,对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大有启发。文章谈到芬兰的教育是世界第一、成为西方教育的榜样,这引起了我极大关注。芬兰的教育何以获得这样高的评价?

在芬兰这个国度,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是一种共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理念背后,有许多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师队伍的培养和选拔,到教学方法、课堂氛围,都是为了保证让学生拥有公平自主的教育。

在对于教育系统的重心是学生还是知识这个问题上,芬兰人选择了前者。国家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与成长,教育系统都在去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严格的系统。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入学校轻松愉快地学习,这一观念并不是教育专家的空想,而是引导国家、地方政府、学校领导、老师等所有人的行为,尤其是老师都接受过良好的培训,政府和学校要使他们都能成为理解学生、懂得学生、知道如何把握课堂的“教育专家”。教师对学生,以教为主,重在教学,而不是在测试。

在芬兰,学校的学习环境优美,让学生感觉好像在家里一样舒适、温馨。学校鼓励学生和老师熟识,在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午饭时间,学生和老师一起进餐,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还便于交流,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芬兰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少,一般是20多名学生,但管理学生的工作人员却较多,根据不同需求,每个班的管理人员为1~3人,他们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有些学校里长期配有心理指导老师和护士,以最大限度地进行个性化教育。

现如今,知识俯拾即是。而在这知识的海洋中,芬兰的学校不仅教授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还教授学生生活知识、生活技能。在他们离开学校之后,不仅能找到工作,生活也能自理。

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国培专家游永恒教授莅校讲学

11月8日,学校特邀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四川师范大学游永恒教授在创业大讲堂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教学应对措施》专题报告。校领导王新奇、张德伟、崔慕岳、戎庭银出席报告会,科级及以上干部、各院部教研室主任、专兼职督导,教务处、质监中心、双创学院人员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常务副校长崔慕岳主持。

报告会前,执行董事王新奇向游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并赠送《王广亚文集》。

报告会上,游教授首先就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讲的“四个回归”引出话题,然后从4个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接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题,对比讲解了“讲授法、互动研讨法、自主学习法、活动体验法”等常见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情境。游教授认为:讲授法是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慕课、微课等模式只能作为教学补充。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永远是一套组合拳”,应该根据具体情境和特定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报告最后,崔副校长作总结讲话。他说,游教授给我们作了一场高水平的精彩报告,有广博的国际视野,站位高,接地气,使人受益匪浅。

(评估中心 孙永杰/宣传部 王敏华/图)

《广亚智慧》特色课程之王广亚“教育实践历程”

“人生哲学与人生修养”精彩讲授

10月26日,我校王广亚研究中心专职特聘教授辛世俊、王东虓,在思源会馆分别讲授“王广亚教育实践历程”“王广亚人生哲学与人生修养”两个章节。常务副校长崔慕岳出席并主持讲座。《王广亚文集》编委会成员,相关辅导员,2018级学生3300余人聆听报告。

辛教授的授课从初办教育的艰苦岁月、回馈桑梓创办升达、创办教育的智慧启示3个方面,讲述了王广亚教育实践历程的坎坷、实践历史的辉煌、实践成功的必然。王教授的授课从事业成功的真谛、人生最大的快乐、如何实现远大理想、“三吃”精神享幸福4个方面,论证了王广亚人生哲学与人生修养。

(王广亚研究中心 丽)

北师大姚云教授莅校作报告

10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姚云教授莅临我校,在综合实训大楼双创大讲堂作《第十二次学位授权审核政策解析与民办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专题报告。报告会前,王新奇执行董事为姚云教授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科研处 晴)

西安交大李富有教授莅校讲学

11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富有教授莅临我校,在综合实训大楼双创大讲堂作《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PPP模式及创新路径研究》专题讲座。讲座之前,执行董事王新奇为李富有教授颁发了学校的客座教授聘书和《创业导师证书》,同时赠予《王广亚文集》。

(双创学院 凯)

第四版:文艺作品

放飞梦想 向青春举杯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的痛苦的深度。”林语堂是这样说。我们带着激动与好奇之心迈进了大学之门,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大学校园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甜美地吸吮知识的琼浆,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强大;在这里,我们可以放飞金色的梦想,展现自己靓丽的青春。

多丽丝·莱辛说过:如今你正青春年少,可一晃便步入中年,但想要弄明白是从什么时候从一个阶段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实非易事,紧接着就老了,而你却几乎浑然不知自己是何时变老的。这样的状态我们都不想有,时间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明白我们所处的阶段以及所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整天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法学家孔德斌说:世界有两种东西,当你失去它们时才会发现其价值,那就是青春和梦想。每个人都有过青春,都怀揣过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但最后能有多少人扬帆起航,漂过辽阔的海洋,追寻彼岸的梦想。假如我们虚度光阴、荒度青春,把梦想放置在一旁,那就真的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为新青年,我们要有自己的梦想。在追求梦想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在成长。或许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中,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没关系,跌倒了再爬起来,为自己的梦想继续加油前进。

青年朋友们,我们要有足够的热情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用无价的青春去追寻一生的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梦想,也就有了动力。拥有梦想,并去追求它,这已经是一种成功、一种荣耀!行动起来吧,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失败,选择容易,坚持更难!但愿我们都能为自己的青春做一个交代,为自己的梦想拼一把,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待自己的青春和梦想!

(金贸学院 陈嵌玉)

平凡中的伟大

死是简单的事,坚定要死才最难。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真实的可怕。这是我看完《我不是药神》后的感触影片中的主题曲《只要平凡》中有一句歌词“握紧手中的平凡”,忽然让我意识到,伟大谈何容易,平凡亦是难得。

该影片票房大卖,不仅因为导演个人的才华及魅力吸引大批粉丝,还是因为影片的取材源于生活。影片为何如此感人呢?因为真实,因为它的确戳中了人的痛点——求生的本能和欲望。

主角程勇并不是身患绝症的那一个,也不是走投无路的那一个,但不能幸免,他是无数求生者中的一个,他在为自己求生路的同时也是在帮助他人求生,走私“假药”,这的确违法,但绝对符合人情。程勇在给卧病的父亲喂饭时,虽然是一副油腻粗糙的形象,却生出一种柔软,他用粗鄙的语言回应他苟且的生活,从干瘪的钱包里掏出两百六十块钱满足离婚后鲜少见面的儿子对一双运动鞋的需求……勇敢无畏善良的他,其实早已脱离了平凡。

片中黄毛的倔强较真,爱憎分明,生命定格在逃离警察追捕而与货车相撞的那一刹那,程勇对着警察大吼的那一幕“他只是想活着,他有什么罪?他有什么罪?……”直戳泪点,黄毛短暂的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他永远都回不了家了。至此,他也不再是一个平凡的人了。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让我感动。思慧、老刘、吕受益、帅气冷酷警官曹斌,甚至是那个真正卖假药的张长林在被捕之后没有为了获得减刑的机会供出程勇,其实人都是善良的,只是有时候,这种善良不是每个人时时刻刻都能保持住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接受了只有引发惊天动地的后果才能获取官方重视的事实,法大于情,没有法律的约束,社会秩序将很难维持,只是有时我们不仅需要执法的刚度,而且也需要人情的软度。

(文法学院 杨诗雨)

初冬游升达校园

(外一首)

□学务处车子

信步南山苑,徜徉碧水旁。

一坡野菜绿,数朵小花黄。

秋去冬阳暖,雁来旧梦长。

问君飞雪际,能与探梅香?

老君山

圣哲归何处?青牛化此山。

林幽岚蔚蔚,石峻水潺潺。

岭割江河雨,峰分地北南。

乾坤得一秀,大道五千言。

劳动教育有感

榈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天高云淡,北雁南飞,属于我的大学生活已扬帆起航,这一趟旅程怀揣着我无限希冀与美好向往,以全新的姿态驶向未知的远方。

达园的一天是从扫地开始,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劳动教育”。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扫地必然是我每天要进行的必修课,我很开心进行劳动教育,因为这是我对校训“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亲身体验。

每天当我拿着劳动工具,在校园里清扫卫生时,一个个劳动者的身影便映入我的眼帘,他们舞动着手中扫把,仔细扫去昨日的尘垢,不时还有亲吻悠然拂动树木的小鸟……所有这景象都那么惬意,令我陶醉。地面的热闹与活跃,天上的安宁与祥和,将整个校园点缀得温馨又和谐。当每天劳动结束,我切实地感受到劳动者挥洒汗水的辛苦,我们不愿做温室的花朵,要做寒风中的腊梅,顽强奋斗一生。

记得当我第一次走进升达校园时,看着马路两旁郁郁葱葱的大树和美丽的环境,干净整洁的校园,顿感心旷神怡。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投在地面上,碎金一般令人不忍踩下去,好像轻轻一脚,就会将这份洁净破坏似的。耳畔习习清风,化作缕缕思绪,掀开记忆的帘,朱唇轻启,诵一首升达治家格言,心扉微敞,忆一场升达劳动风情。

我们还未真正进入社会,在自我评估和处理人际关系上并不完善,而学校的劳动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能让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高尔基曾说:“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劳动教育使我们懂得了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劳动教育也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是啊,劳动最光荣!

我相信,通过我们大一小石坝的努力,学校环境会变得越来越优美,我们的辛勤劳动,定惹得湖儿水波粼粼,美得花儿满目鲜艳。我爱升达,更爱升达园里的点滴。

(学通社 艺术学院 苏雨晴)

经典永流传

刚刚过去的时间是令人伤心的2018年10月,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短短一对句子,囊括了金老几乎一生的著作。15部经典,铭刻着他的青春,同时也安放着几代人的集体回忆。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名门世家,源于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凭借着对武侠小说的了解与喜爱,年轻的金老接任了梁羽生的任务,并将名字中的镛字,拆开做了一个笔名——金庸。金老凭借着他的第一部武侠作品《书剑恩仇录》,一炮而红。在短短几年内又创作了《碧血剑》《雪山飞狐》等作品,一时间风靡全港,并很快进入内地。

金老的作品,不只是简单的讲述一个个武侠故事,也是向世人传达着一种精神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他笔下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也深入人心,萧峰的豪迈飒爽,郭靖的侠义耿直,令狐冲的率性洒脱,韦小宝的古灵精怪,让读者在故事中流连忘返,不亦乐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耳熟能详的词句,细腻的儿女之情,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金老也是一位十分“可爱”的作家,他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坐车坐飞机无聊时就会胡思乱想,想如果自己是侠客,大侠,会是怎么样?而面对自己一生的成就,金老也只是说:“不能说成功,觉得自己一生运气还不错。”

对于金老的逝世,我们每个人都深表哀痛。而我们也不禁会惋惜那样一个侠义江湖无比经典时代,离我们远去。江湖依然,只是大侠远去,但经典永流传,大侠永驻我们心中。

只问金老:“此行去何处?”“归隐江湖。”“何时回?”“此行,便一去不回!”——致永远的金大侠。

(商学院 颖)

回首过往

转眼间,我来到这个世界已经18年了,时光像水一样缓缓流逝又不动声色。还没好好感受少年时代的温柔,就已经半只脚踏入社会。

我的过去,在我看来就像是在黑暗里寻找光亮。从自己背上父母手中递过来的书包起,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便宣告结束了。父母眼中的期待,分数名次上的挣扎,让一个喜欢天马行空、富有想象的孩子放弃了所谓的自由。记得自己小时候总喜欢躺在草地上,白天享阳光之暖,晚上赏星辰之美,而今留下的却只有遗憾,因为那些日子已不复存在。初中的时候,我开始了自己的叛逆期,终于对这无形的束缚做出了抵抗,那段时间是我这18年来最忧郁的时期,一个人在漫无边际的黑夜里行走,孤独与迷茫占据了我的思想。看着身边的人说说笑笑,自己却显得格格不入,仿佛我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但还是感谢有星星般闪耀的人,陪我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高中对我而言,是一场自我救赎的开始,王尔德说:“即使身陷低谷,也不要忘记仰望星空。”我捡起了十年前丢下的梦想,以笔为剑,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肆意驰骋,也正因如此,我在无尽的黑暗中找到了希望之光。直到现在回首才发现,原来那时一直照亮我前进道路的是我自己。

在外人看来我的过去是平凡的,但对我自己来说却是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我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失之毫厘便不是现在的自己。高中毕业对于我来说,意味着过去的完美告终。这段过去我会铭记,但不会怀念,因为过去已然逝去,明天才是新的开始。今日我终于踏入了期待已久的大学校门,再回首过去,像是在看一场与自己无关的电影。看着过去那个傻傻的自己,不禁一笑,很感激他没有自甘堕落,而是选择了咬牙坚持。一路走来你辛苦了,往后的路你更需要乐此不疲、锲而不舍!

(建工学院 平文涛)

深秋红叶 学通社 赵梦帆/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