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艺副刊

皖南西递采风 [第240期][2010-07-01]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7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为期两周的皖南之行在不舍中结束了,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仙境一样,西递确实是一个让人不得不爱的小村落。

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家家户户统一的青灰色高墙,又叫马头墙,还有这里的黑石板路。导游说石头经过日晒雨淋逐渐变黑,其县名“黟县”的“黟”字也是黑色石头很多的意思。而“西递”的意思,史书上解释:它的原名称为西川,以前政府在此设驿站,驿站在古代又称为“递铺”,所以西川又称为“西递铺”,因此得名。

西递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追慕堂、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尤其是耸立在村头的胡文光刺史牌坊,其气势雄伟、石雕工艺精湛。这个清朝的牌坊还考虑到避雷问题,是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建筑精品。牌坊中间有“恩荣”两字,相传清政府为了表彰胡文光刺史的功绩,曾立13座规格相差无几的牌坊,一串排开,绵延上千米,那气势实在了不得,现今想想都瞠目结舌!可是,现在唯一能看到的只有一座。来西递一定要到“大夫第”看看,其实就是“绣楼”,这代表着西递人的生活智慧,隐于闹市之外,沐浴着田园风情,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文化成就。看到古时小姐们的闺房楼梯,即知裹小脚的必要了。我们的年代真是人性化好多了!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徽州能保存如此完整的古村落?徽州山多水泛,西递深藏于深山丛林之中,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侵袭,交通闭塞,村内人自给自足、知足常乐,因此才将其原始形态保存完好,想想颇有道理,使原生态更具特性。

我真心为古老的徽派民居祝福!但愿若干年后,西递村依旧是我心目中古朴单纯的村落……

(艺术系   崔萌萌)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