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则新闻,一位4岁的英国女孩海蒂经过测试后,被发现其智商高达159,仅次于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此条新闻播出后,引来评论无数,多数是赞扬溢美之词,但也有人担心该怎样培养她,以避免伤仲永的扼腕。因为智商和智慧是两回事。
智商,只是一个数字,而智慧,则有多种:学习智慧、处事智慧、生存智慧……这些都无法用智商来单独完成。一个人的智慧,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积累起来的。这个积累过程就是励学。
励学的精神是逆流而上,苦中作乐。没有奋斗、没有坚持的精神,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成功。上世纪20年代,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为无钱交学费被迫退学。然而,华罗庚在艰难的环境中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试想,如果没有这种磨炼,哥德巴赫猜想也许依然还只是个无法被证明的猜想。
励学的动力是从不满足、孜孜以求。中国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真正的智慧是靠不断地钻研修炼的。没人可以学习一段时间,就从此昭告天下,世界精华都被他所掌握。比如霍金,在提出“黑洞悖论”30年后,公开承认自己当初的认识有误。智者亦如此不懈努力,我们平常人更不该停止学习的脚步。
励学的结果是苦尽甘来、尘尽光生。我们都知道“一万个小时”的理论;任何人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至少要投1万个小时的时间。这个过程也许艰辛异常,但是结果是一定会让你觉得苦有所值,被媒体和成功人士无数次提及的乔布斯就是最好的证明。反观自己,我们是如此渴望期待成功,但得到它所经历的辛苦,付出的多少,需要的寂寞,我们又承受过多少?
美国诗人叶芝有一首诗《随时间而来的智慧》:“秋叶繁多,根只有一条;在我青春说谎的日子里,我在阳光下招摇;现在,我萎缩成真理。”诗人在告诉我们:人的智慧,并非来自简单的年龄增长,而是在成长中所经历的辛苦和积累。
(学通社 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