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艺副刊

读《老子》有感 [第280期][2012-10-16]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8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以前对老子的概念只停留在书本中所学的“无为而治”,别的一概不知,假期去古玩城淘了本《庄子·老子》,不能说细读,权当涉猎,见往事耳。

《老子》思想颇多,内容包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宠辱不惊,乃真贤士;常善救人,常善救物;终不为大,能成其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生于有,有生于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知足之足,常足等。其中,有一篇叫做《大道废,有仁义》,原文是这样说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患臣。老子认为,社会上出现的仁义、大伪、孝慈、患臣等,都是由于君之失德所致。至德之世,大道兴隆,仁义兴于其中,人皆有义,所以仁义看不出来;也就有倡导仁义的必要。乃至大道废弃,人们开始崇尚仁义,试图以仁义挽颓风,此时社会已是不纯厚了。在这里,老子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治理。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了相当丰富的辩证思想。

老子的这种思想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十分贴切。生活中,我们也一直都在寻求患难之交的真心朋友,就是陪你哭、陪你笑,帮你渡过难关,默默守护你的人们,这和老子所说的“六亲不和,有孝慈”不谋而合。

老子的辩证法也潜移默化地应用于许多方面。这些都告诫我们在看待一件事物或一个问题时,我们不应该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应试着全方面、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使问题能迎刃而解。所谓的那些“吵架”、“误解”,大多是各方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以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如果两方都能静下心来,站在彼此的角度上重新审视这个问题,那么,结果便会不一样。

看了《老子》,使我发现哲学就在身边,并在人们的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会慢慢地尝试多学一些哲学,让自己活得更洒脱,更好地适应社会!

(营销系    擎)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