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艺副刊

目诵《目送》 [第272期][2012-04-16]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9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转弯的地方,而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目送”两字,也许是受唐诗中“灞桥折柳”、“长亭送别”的影响吧。当我在高中第一次读到龙应台的《目送》时,就有一种独特的亲切感,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繁重的功课,激烈的竞争,让我不敢尽情地在《目送》那优美感人的故事中畅游,我和它唯一的接触就是每星期读一篇。

我喜欢《目送》,还因为从作者的经历中让我更好地认识了社会,读懂了人生。作者身为台大教授,不可避免地也要面对父母的离去和孩子的成长。父亲去世时是个雨天,她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火葬场炉门也不过5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她撩开被雨打湿了的头发,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下辈子再续前缘。

她的孩子也在台大,然而,当她每次提出与儿子同行时都会被婉言拒绝,儿子每次留给她的都是匆匆的背影以及她伤感的目送。面对人世间的生老病死和不同年代人之间的隔阂,她没有选择黯然神伤,而是坚强地选择了目送,因为她知道: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随着大学生活的到来,我终于真真正正地与《目送》有了全方位的接触,也在此时才发现它带给我的震撼是我远远无法预知的。整本书淡淡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什么大喜大悲,但却能让人认真地读下去,或许是那些生活中的琐碎太真实,或许是这些文字中饱含的真情让人情不自禁。有人说,《目送》是一本生死小说,深邃、美丽、忧伤,一篇篇散文组合着,看似没有什么关联,却依然不显突兀,读着仿佛外界的一切与己无关,你的心情,只跟随着那一字字、一句句平淡的语调而行走,让人深思而流连忘返。

《目送》——对时间的无言,生命的目送。我要用一生去品味……

(外语系通讯部   王英杰)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