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艺副刊

读《陈情表》有感 [第301期][2013-11-16]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0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这一《陈情表》,是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

如今,我们远离父母,身处异乡在大学校园读书,时常思念家乡,思念父母,当我再次拿起这篇文章时,不禁又有一些新的感受。

清代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百善孝为先。尽管史上各派思想在不同领域对时局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孝”的提倡,则是一致的。儒家《孝经》开孝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李密《陈情表》就体现了这样一种孝的观念。也许,李密的祖母并没有给他锦衣玉食,也没有给他高堂华屋,然而,祖孙俩相依为命的亲情却胜过一切。对于李密来说,祖母不是他的母亲,然而,却胜似母亲。正因为如此,在祖母疾病缠身时,李密宁愿放弃高官厚禄,去侍奉祖母于病榻之前。

也许,每一个人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无法弥补。

远离父母在外读书的我们,在过节和平日里,是否应该多给父母送去一份祝福和问候呢?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界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所以,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善待父母,善待亲人。

(学通社    营销系   李汉胤)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