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艺副刊

读《看见》有感 [第319期][2014-12-1]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2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看见》一书讲述了柴静这十年来的成长,从最初的采访时连采访本都忘了拿的溃败,到刚进《时空连线》栏目组连话都不会说,字都不会写的黑暗时期,再到后来到央视,陆续在《东方时空》、《新闻调查》、《24小时》、《面对面》等栏目担任主持人及出境记者。这十年,一个人在外努力打拼证明了她的坚强。

柴静说十年前,陈虻问她喜欢新闻的什么,她说喜欢新闻中的人,直到今天仍未改变。在柴静看来,“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地规格化,被无知和偏见蒙蔽双眼,要想“看见”,就要从世俗中走出来。以前,我不是很理解她说这话的意思,直到我加入了我们系的新闻中心,我才知道,新闻是纯净的,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更是纯净的。

自从上次听了《校报》主编的培训,我对新闻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我看来新闻的鲜活在于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于是,我开始对生活中的小事进行观察,开始积累文学素材,本以为跳出高中进入大学,我就告别了纸和笔,没想到一次巧合的机会我竟与新闻结缘,从此我便随身携带着纸和笔,记录那些事,那些人。虽然我在新闻写作方面是零基础,也时常会遇到做不好记录,写不好新闻的困难,但《看见》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柴静的奋斗史一直在激励着我。

从湖南卫视到央视,柴静在书中写到,是因为一个人——陈虻。而我加入新闻中心,是因为一群人——爱好新闻写作的有志青年。刚进入新闻中心,对于一切都不懂的我,部长悉心的讲解,认真帮我修改副刊,耐心教我如何写新闻。我真的很感谢新闻中心这个团学组织,是她,让我真正地了解新闻。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会成长,我会坚强,我会快乐。

独立思考,真诚对待自己及他人,是柴静为人处世的准则,这也将成为我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新闻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信工系通讯部    王唯聪)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