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艺副刊

品读秋雨美文 [第312期][2014-6-16]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3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余秋雨,浙江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作家协会会长。主要研究中国艺术文化史和戏剧美学。他在中国艺术文化史上遨游几十年,睿智双眼看穿古今,敏锐的思维贯穿千里。

余先生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写下这样一段话:“四个月的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酸痛,都会快速地传到我的心间。”这是他对这次文化苦旅的感言。思维跟随旅程绵延千里,即末却眷恋倍增。是啊,就像余先生所说,从此那里的经络全与他相连,文化的感悟与魅力不过如此。

他有对文化的拷问。余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包含多个层面的真实写照,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万里河川……漠漠黄沙弥漫下,黄河文明的兴衰;潺潺流水声声下,江南水乡的柔媚典雅;笃笃木鱼声之间,“夜航船文化”再掀思想狂澜。

他有对历史的客观。最初接触余先生的散文是《一个王朝的背影》。于区区避暑山庄内,从康熙、雍正、乾隆,到嘉庆、道光、咸丰,清王朝的兴衰史被娓娓道来。余先生把它比作无形的长城,康熙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换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给自己的统治建造了屏障。而这道无形的长城与绵延万里的长城相比,余先生觉得还是前者更高明些吧!康熙的强健与内秀全展现于此。

他有对生命的探讨。收录了关于友情、名誉、谣言、善良等经典之作的是余先生的散文集《霜冷长河》。人生经历种种之后,对生命的探讨成为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一次转变。他以自己的人生为蓝本,诠释了生命之重、生命之轻,阐述了社会的险峰与人性的善恶变曲。我想,只有在他的笔下,方显生命之真。

秉文化,行苦旅;承中国文脉者,唯余先生也。

(学通社    外语系   姚晨静)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