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艺副刊

漫步孝廊 [第347期][2016-6-1]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8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站在校园鸳鸯梯底,沿龙湖北岸向东,走过“天鹅三柏九道门”,从“无名台”地下通道逐级而下,一处湖畔特别的景致呈现在眼前。在这个景致进口处,竖立着一扇石门,伫立观望,创办人的手书 “孝园”二字与“尽忠报国之志,行孝报国之心”的楹联跃然在门楣、门框之上。这,便是我院新建的一处特色风景——孝廊。

穿过石门,依堤临湖建有一条长廊,堤壁上镶嵌着用石材雕刻的“24孝彩绘图”,图画栩栩如生,文字深刻简洁,图文并茂的“24孝图”委实精美感人。我驻足于此,细细观看廊壁上一幅幅图画: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不由让我穿越时空,来到具有厚重文化的我国古代,感受到中华民族浓浓的孝与爱。从远古时期起,孝便在神州大地传承光大:一代圣君舜,面对后母和兄弟的刁难,非但毫不在意,还以德报怨地侍奉父母,帮扶兄弟;春秋时期的隐士老莱子,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名于天下,九五至尊,却为侍奉母亲昼夜衣不解带,亲尝汤药;黄香为父扇枕温衾;王详为继母卧冰求鲤……看着这一幅幅做工精致的石刻,仿佛古人的所作所为呈现眼前,他们对亲人无私的爱更令我深深震撼。

孝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上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真正做到敬爱自己的亲人,那么他必定会以同样的心态去对待别人。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创办人经常教育师生要感恩、要奉孝,这一美德似大树根植于大地一样,牢牢地扎在我们心中。升达学子将永远牢记创办人的教诲,怀揣着爱与善良,走向社会。

(学通社    文法系   周 攀)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