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艺副刊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369期][2017-9-10]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30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在升达学院第33个教师节庆祝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摘登)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淑芳师德奖”获奖代表、基础部教师 吴娟娟

在升达从教十余载,我工作踏实努力,刻苦学习钻研,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每学期评教几乎都在全校前三分之一,每次考核均为一等一级,2016年获“郑州市师德先进个人”,3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1次获“最受欢迎教师”,5次在厅级教学大赛中获奖。同时,我还主持和参与省厅级项目15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做好教学工作,课堂管理是关键环节。学生上课玩手机是必须要制止的。之前也有同事劝我说:“你就要评职称了,你在班里批评学生会影响你的评教成绩的……”但我就是不能忍!结果上学期评教依然是前十分之一。看来只要老师真心对待学生,他们内心是能理解的。

每学期,我都会给学生做四六级、考研、专升本等考试辅导,座位不够,学生都是站着听的。多媒体效果不佳,我会自己出钱给学生印试卷或讲义。2010年我所教班级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2%,创我校历史新高。2014年,我指导的学生高于城获全国大学英语竞赛一等奖。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得到80分的高分,在全省名列前茅。非常荣幸和感动,创办人为此接见了我。

上学期我去高中做英语讲座。本来一周上4课时我的基本工作量就够了,但是建工系学生希望我继续给他们上课,我就每周超额6节课,多带3个班,没有申请一分钱超课时费,因为这都是我自愿的。我周一到周三去高中宣讲,周四周五在升达上课,周六周日准备评估材料。周四晚上给学生答疑辅导。所以我经常是在来回的路上备课。记得2017年4月6号那天,我备完课上传完教学资料,已经是凌晨四点了。

除了搞好教学工作,我还积极参与学院的评估和招生宣传工作,我经常周末加班加点整理评估材料,有时候通宵不休。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辛苦得到了凌云教授等专家的肯定;我连续几年参加外语宣讲和招生宣传工作,先后参加宣讲40多场,累计向1万多名高中生宣传升达,网上答疑超过3千人。

上学期的“淑芳师德奖”网络评选,没有想到那么多人给我投票,更没有想到会有那么人给我留言,真的很感动。这里边有我现在教的学生,也有毕业多年的学生,还有同事、学生家长和高中老师……看到这些留言,我的眼睛湿润了。好多年前的事,我都不记得了,他们还能描述得那么清楚。看到这么多真情实感的留言,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现在升达正面临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不骄不躁,努力进取,为学校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优秀教职工代表、宣传部校报主编 王光汉

上学期,我和校刊社同仁一道竭尽全力编办《校报》9期,为鼓舞师生士气、彰显大学文化、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宣传学校成就、促进教改及迎评促建,发挥了一定作用。

我细心查阅收集资料,为学校和学校领导精心编辑或撰写了《升达学院注重“孝道与感恩”》《接过“接力棒”,杏坛耕耘花更红》《升达学院抓内涵 促转型,重特色,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办人和升达学院》等4篇有分量、有深度、有特色,宣传学校、宣传创办人及董事长的稿件,分别在《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河南文史资料》等主流媒体或重要期刊上刊发,受到领导及师生的赞扬,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有力地扩大了创办人和升达的社会影响力与美誉度。

为迎接教育部对我校教学合格评估,为传承创办人的教育思想,我愉快接受了“王广亚纪念馆”布展文案编辑任务,参与了《王广亚文集》与《广亚智慧》教材的编辑;还承担了董事长安排出版创办人《成功与失败》一书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我敢于担当,不怕吃苦,一项项工作都在全力实施。

长期以来,我坚持住校、以校为家,每天下午下班和次日早晨都伏案工作一两个小时。遇到学校有紧急任务或保证《校报》按时出版,周五不回家,干完工作,周六周日坐公交回去;或者是带资料、带任务到家加班加点。

今年的寒暑假,我在家里照常工作,为学校和学校领导整理史料,文字编写、编辑,往往都是几万字,十几万字,构思、打磨、润色,特费神、特揪心、特熬人,但我把它当作兴趣去做,处处发扬军人顽强奋斗、老同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一个具有5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蚂蚁啃骨头的毅力去战斗、去完成。

工作中,我经常接触学通社的学生,和他们结为忘年之交。对他们进行无代价、无报酬、无条件的新闻写作培训,热情耐心地指导他们写稿,使许多同学在征文大赛和全省高校好新闻评比中获奖;我还帮助新闻专业学生实习、考研,而且取得较好效果。在生活上我关爱学生,帮他们排忧解难。今年6月,一位毕业生到香港大学读研究生,让我当她的推荐老师,说我是她在升达最信任的老师之一。能有这样的评价,能为学生做点事,我感到很欣慰。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生苦短,时光宝贵。我始终追寻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人生理念,愿为升达发挥余热,奉献才智,而且是“不用扬鞭自奋蹄!”

做好科研工作的几点体会

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代表、建工学院教师

自2014年进入升达学院工作以来,我发表和被录用核心论文5篇、立项省厅级课题7项、出版专著2部、获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项,并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三等奖、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入选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创办人曾说“成功感谢他人,失败反省自己”。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自己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学院、科研处及科研团队同仁和我的导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面就我在科研工作中的三点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学校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强校”战略定位,逐年加大科研投入,不断优化科研激励机制。在我进校工作初期就提供5万元的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还制定《科研项目资助和成果奖励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为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建工学院王国际院长推荐我到国家级大型项目蒙华铁路挂职锻炼,在这里,我学习到了很多国际领先的施工方法,搜集到大量的施工一手资料,发现施工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对自己凝炼研究课题很有好处。总之,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是我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二、立足实际,选择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选择对每位科研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在这一方面,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和郭爱先校长都有论述。刚进升达,在研究方向选择上,我也有过很长时间的迷茫,如何在以文科研究为主、土木工程试验室严重缺乏的环境下开展工科研究?周部长和郭校长的指导让我深受启发,结合自身知识储备,深入分析郑州区域工程建设的项目特点,最终把郑州市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理论及实践作为研究方向,利用学校调研时间,深入工地一线,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大量查阅相关资料,2016年完成了以地铁施工为主题的核心论文4篇,立项省级课题1项,教育厅课题2项。

三、加强交流,积极融入。青年教师刚进入学校,教学任务比较重,如何快速开展科研工作、快速成长起来?我觉得,一方面一定不要断了和研究生导师的联系,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或者让导师给予指导。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参与学术会议,了解学科的研究动态,开拓眼界,这对我们开展科学研究很有启发。

科研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保持平常心,认真对待。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我将踏踏实实做好工作,认认真真教好学生,多出去交流,多深入施工一线,为升达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名师,将成为我今后的奋斗目标

“教学名师”代表、基础部教师 时文俊

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以“教学名师”的身份,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就我自己而言,离“教学名师”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这样一个称谓,既不代表过去的辉煌,也不代表现在的成就,她将成为我今后的奋斗目标,也是对我教师生涯永远的鞭策与鼓励。

首先,我带着三个感谢而来。第一,感谢学校,感谢创办人创办的这所美丽的学校, 给我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能让我在这样的平台上展现自我。第二,感谢学校的各级领导,是你们的关心与鼓励,给我最大的支持,也给我最大的动力,让我能安心工作,实现梦想。第三,感谢身边的同事,是这些同事给我很多很多无私的帮助,从课堂教学到事务管理,给我很多经验,让我能够不断成长。

在升达十多年的岁月中,我深深体会到升达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优雅的环境,更多的是升达人身上的人文精神以及尊敬的创办人提出的升达校训、升达精神、办学理念、行事准则以及“三严”、“三心”、“三特色”的办学要求。在这些精神的感召下,促使我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从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到如今被戴上校级“教学名师”的头衔,我深知这是学校给我的鼓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而且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立身行事。教师必须具备美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做好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本人必须首先做到,用实际行动从情感上取得学生的认可,让学生心服口服。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动,还要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堂实践中去,用教师特有的语言和行动去唤起学生的热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热情。

从教12年,每次上课我都要精心构思、认真备课,丝毫不敢马虎大意、掉以轻心,甚至包括开场白、结束语,我都要反复思考,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上课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语都是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的结果。我每天都在提醒自己要进步,想着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艺术经千锤百炼而炉火纯青。我深知教学、科研相长的道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的源泉,因此,我也努力做好科研工作。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升达的教育事业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