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艺副刊

常回家看看 [第353期][2016-10-16]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6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五彩斑斓的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在父母的庇佑下快乐健康地成长。可以说,家是我们最温馨的避风港,在你寒冷时给你温暖;家是引导我们前行的明灯,在你无助时给你指明方向。在我们以前的生活中,习惯了父母的唠叨,习惯了每次出门前父母的千叮万嘱,习惯了父母那期盼的眼神。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地长大了,不论是正在高等学府深造的我们,还是在外工作与拼搏的人们,都在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忙碌着、奋斗着,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我们总以为自己还年轻,父母也不老,所以那些想为父母做点事情的念头往往被无限期地搁置了。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最怕我们受到伤害的人,是最想要见到我们和听到我们声音的人。我曾听过一段很感人的故事:老父母二人,在家里吃最差的米,买最便宜的菜,出门坐没有空调的公交,一年不添一件新衣服,只为了给孩子攒钱。更为可贵的是,他们费劲地学上网,只为了和儿子视频聊天;他们每天盯着天气预报看,只是为了知道儿子在另一个城市冷不冷,热不热。他们总是随身携带手机,不是离不开手机,而是害怕儿子“突然来电”。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做人的基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回报的。同学们,朋友们,趁我们年轻,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陪伴陪伴父母。当你见过了无数美景,明白了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时,不要忘记有人时时刻刻在牵挂着你,有一扇门在开着等你回去。这就是父母、就是你的家。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深情不及陪伴,常回家看看。这些事情看上去微不足道,却需要一定去做、立刻去做,不是明天,而是现在!

(学通社   外语系   李幸涵)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