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艺副刊

千年华夏,一粽传情[第453期][2022-06-01]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8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  摄影:  来自:    责任编辑:金籽硕

千年华夏,一粽传情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想起这首歌,我就想起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端午节大家就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悠悠艾草香,浓浓端午情。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今年的节日有了不同的色彩。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我们也有着抗击疫病的丰富经验。端午节杂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种民俗为一体,因而后世有人认为端午节是古人为了“避邪防疫”而设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纪念屈原说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后来因为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他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节赛龙舟,往江河湖海里扔粽子、饭团,祈求鱼虾不要伤害到屈原的尸体。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和喝雄黄酒……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屈原留给我们的爱国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青年学生爱国就是认真听讲每一节课,用知识武装头脑、报效祖国;环保工人的爱国就是认真打扫每一条街道;医生的爱国就是照顾好每一位病人。每个人的爱国方式虽然不一样的,但他们都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科技在发展,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不会变,端午精神也永远在流传。

商学院 赵婉双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