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艺副刊

读《我们仨》 [第392期][2018-10-16]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2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  摄影:  来自:    责任编辑:校刊网

起初读《我们仨》,完全是因为这个温暖而又饱含深意的文字,读完,觉得书的内容和它的名字别无二致。这本书分三部分,一、我们俩老了;二、我们仨失散了;三、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其中,前两部分写的是梦,梦见钟书自顾撇“我”而去,梦见“我”奔波于双双病重的丈夫和女儿之间,惶恐地走在人生的驿道上。他慢慢的走,“我”一程一程地送。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送一程道一声再见,又能再见一面。只怕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第三部分是是杨绛先生对一家人的细细回忆,几十年的婚姻,一家人过着平淡安稳且略有滋味的生活。在国外留学期间他们自己学做饭,攻克生活难关,回国后遇上文化大革命,一家人不离不弃相互扶持,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伴随病痛的老年生活也能在读书中安详静默。

无论多么困苦的境地,他们都能恬静的生活着,他们不求名份不求富贵,拥有最温馨的家庭生活,同时也忍受过最艰难的社会压力,他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各自做所能及的事情。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看书中平淡的字字句句所蹦出的美好,虽然会感动会流泪,可我知道,杨绛先生“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心情,需要用很久的时间和深厚的阅历才能领悟得清。

吃饭的时候我在想,之所以对这本书如此看重,或许是因为他们平淡美好的生活中,暗藏着我姥姥和姥爷生活的影子。姥姥和姥爷虽然没有钱杨两位先生那样博学多才,但他们同样有着老一辈知识分子所独有的正义感和固执的“呆板”气,同样在文化大革命中艰难地忍受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同样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同样用自己朴实而有规律的步调走在生活的路上。

写到这里我脑海里还会浮现出姥爷灶下添柴火,姥姥灶上炒菜的场景……

(文法学院  彭慧颖)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