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艺副刊

湖畔山水——浅析华兹华斯与王维的诗作 [第193期]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02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学习之余,信手拈起一本《英诗选注》,翻到了华兹华斯那几页。因为专业的关系,这学期读了很多英文原版诗,逐渐体会到其中趣味——诗是不能读译文版的,译过来的诗如同煮了三遍的菜,风味尽失。好的诗当如二月新茶,三月桃李,有清新扑面之感;抑或如针如刺,恰巧灸到某个隐匿的穴位,让人感觉生疼或酥麻。比较喜欢的诗人有布莱克、济慈。一个隐晦艰深,一个活泼优美,仿佛阴郁和明媚两个我。

而华兹华斯,他的诗却不属于这两个范畴。或者说,不属于任何一个情绪类的范畴。他的诗永远是那样淡淡的,素描的意象,简约至极的词汇,鲜见用典掉书袋,仿佛把白话说成了抑扬的诗。再奔放的喜悦,都不事张扬地浮在水仙花丛里;再汹涌的悲伤,都用一扌不 尘土轻轻盖上。在他的诗句里,找不到描写情绪的词,他只是在讲故事、说话、画画,画文字的画,却不告诉你,他心里想什么。读到露西组诗,那些湖区鸽庐的景色:花丛、树荫、月光、林间道。这使我想起另一个人——王维,原来他们如此相似,怪不得几日来,华兹华斯的短句在我脑海里盘旋不去,那正是王维五绝诗的变身。

王维是我最心仪的诗人。从小看诗、背诗,最初喜欢李白、老杜,是贪恋名气;后痴迷李商隐,是贪恋妖娆美丽的句子。直到年岁日添,忽一日,得摩诘之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方才蓦然回首,此为真知己也。太白、少陵、义山,不能说不好,只是寻诗如寻伴,要得那个最相衬的,才贴心快活。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然有雅趣,却又不同于陶渊明。陶渊明是为了逃避官场才归隐山林,他眼中的自然只是世俗的解脱;而王维有着禅的思考,自然本身就清奇可喜,且充满哲思。喜怒忧思悲恐惊,在明月下化为一声长啸;而他的情绪,他的牢骚,他从不写。情与景已融为一体,又何须专门抒情?

这正是华兹华斯想要表达的。华兹华斯的湖畔、王维的山水,其实都是人云淡风清的心。欢喜也好,忧伤也罢,永远不卑不亢,不狂笑,亦不呻吟,这正是我所向往的。上等文章从来不屑使用“心痛,伤感,苦恼”此类词语,白描之下,喜忧自见。千百年过去,庸俗诗人的呻吟声早已湮灭,而华兹华斯的湖畔、王维的终南山,依然清秀如初。

(外语系      鹃)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