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艺副刊

印象书籍 。文明 ——读《晨雨初听》有感 [第202期]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19日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王敏华  摄影:  来自:院长办公室    责任编辑: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似清音,宛如遥想,也许只有他,能在我心中荡起如此悠扬的声响。余秋雨先生在《晨雨初听》“写给青年学生的序”中谈到文学素养时说:“文学素养使人心软,软之于内,是善良;软之于外,是敏感。”善良的敏感不是一件坏事,对于世事,它可以悠然领悟,淡然化解;可以用精致的姿态汲取和倾吐美好,用细微的触角发现和警惕邪恶。因此,这种软,有人性的经纬,担载的量度。

喜欢“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如它呈现文学素养的另一层深意——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增强自身的博大、慈爱、同情心、想象力和幽默感一样让我们神往。

用一生去阅读

生命不能度量其长短,但可以用阅读拓展其宽度。

那种被忽视的平庸——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需要我们用阅读来弥补。正如黄山谷先生所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

但是,我们生活在现实生活里,总爱用追求出身、财富、文凭、机运来填补生活,度量生命。在《晨雨初听》薄薄的纸页内,寥寥的文字间,余秋雨先生给了我启示:人生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而阅读是锻炼生命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用一生来阅读。

我该去向何方?

不敢再去打扰余先生《晨雨初听》的宁静,不敢再去扣开余先生《一个王朝的背影》后那紧闭的宫门,不敢亲近余先生《遥远的绝响》身后魏晋的风骨……不是我胆怯,我是怕哪怕是我轻轻的一挥,浅浅的一笑,或是缓缓的一行,都会给这沉荡、敏感的美丽带来朦胧;也怕我再拈下去,会给他的《晨雨初听》带来不谐调的回音。

那我该去何方?

余先生的《晨雨初听》已给出了答案——早一点出行,把生命、大地、文化融成一体。在大地上,寻找祖先的脚印,我们生命的基因;在书籍文字空间,畅游我们的灵魂。

(企管系    胡静瑜)

 

 
版权所有 © 2004-2016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